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际上将政治参与意义上的社会治理升级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从治理主体、方式等方面深化了社会治理内涵。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于社会的整合、渗透,实际上经历了义务服从型社会管理、权利参与型社会治理历程,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升级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其变迁不仅折射了党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更是暗含着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转变以及权力观的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2.
共享单车具有民众需求量大、政府力量不足、市场供给有利益的特点,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产生社会正面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治理问题。其出现的问题不仅是自身的发展与治理问题,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各类新生社会现象的代表,更关乎整个社会治理格局的打造。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与社会缺乏共建经验、缺乏共治机制及缺乏共享意识,对此政府采取"鼓励发展+规范引导+加强保障"等多项措施进行应对。新的治理路径,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协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全过程,构建共建体系、创新共治机制、建立共享制度。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不仅标志着党对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内容的社会治理认识的日渐重视,而且也意味着将"社会"作为与政府平等的主体加以看待,所以"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时代做好社会治理工作的新理念新要求。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始终坚持把"问题导向"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积极探索治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了蛇口社会治理的四大方略,即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确保治理的"方向"、汇聚居民群众智慧形成治理的"良方"、扎实为居民办实事打造治理的"名片"、打铁必须自身硬送去治理的"清风"。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8)
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一种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新型的社会治理结构性关系和治理模式,其主要包括全民参与的新型社会治理主体关系、共建机制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模式和共享成果的新型社会治理目标要求三个方面,它既是对当前社会转型现实诉求的积极承应,也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从理念、职责、制度几方面着手,通过治理理念与价值规范的理性重塑,主体职责与角色定位的明确归位,制度机制和法规体系的有效保障促成共建共享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实践中,精准扶贫的"应然图景"与"实然现状"存在着巨大偏差。精准扶贫工作面临政府行政一元主导、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机制欠缺、政策效果不佳的现实困境。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内涵,从精准扶贫治理的理念、机制与路径三维向度,重点阐释社会治理格局下的精准扶贫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精准扶贫要坚持共建、共治与共享的治理理念,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机制,从而满足贫困群体更高层次需求,完善扶贫法律体系,打造"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培养职业扶贫队伍,推动精准扶贫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与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必须紧扣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龙岗区针对如何紧扣十九大关于新时代国内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破解社会治理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提出了以创新和规制完善龙岗社会治理之格局,具体从社会领域党建创新、社会治理供给侧改革、社会创新联动机制建设、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培育以及幸福社区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而且也体现了对人民创造历史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坚定追求。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来源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前民族地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民族地区要通过凝聚新共识、创新理念、新机制和打造多元治理格局,构筑民族地区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新治理。  相似文献   

8.
民众的生存、生活、生计、生命是社会的基本民生问题。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下,民众提出更高的民生要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应当坚持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社会价值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用民生为本思维推进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公共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辩证统一;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引导下,掌握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科学方法论;应坚持公有制基础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完善按要素贡献分配的激励保障体系,构建共同富裕取向的主体利益协调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面对快速城市化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的新挑战,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We家行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共治自治做法,为城郊区基层社会治理探索了一条新路径,带来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治理,基本遵循了从"社会管理"到"共建共治共享"跨越的创新逻辑,但在现实中,治理"瓶颈"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没有跟上实践发展、治理主体关系没有及时法定化、治理过程不够协调、治理规范不够完善。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将在体系、机制、制度等三个方面并进,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体系、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的共治机制,完善民生获得的共享制度,从而开创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拓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思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围绕项目平台做文章,基层政府、驻地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社会共治项目平台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紧迫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  相似文献   

12.
《理论视野》2021,260(10)
中国社会治理经历从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探索、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形成、现代社会治理体制的建立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深刻历史变革,形成了宝贵的社会治理经验。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之路,在当代实践性指向了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强化党建引领,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让社会治理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治理经历了由"管"到"治"的转变,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多元化协同治理。本文第一部分从历史逻辑出发,分析了城市治理精细化的理论内涵;第二部分立足于现实逻辑,主要研究了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在城市治理精细化方面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9)
城市商圈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城市商圈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商圈发展、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要求和应有之义。为解决商圈非公党建存在的"难集中""难交流""难提升""难发挥作用"等共性难题,重庆市三峡广场商圈非公党委多措并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商圈非公党建"三共"新格局,切实破解城市商圈党建难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重大课题,这对学界从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向上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中西方理论语境差异尤其是针对西方社会治理模式中因重返官僚制而导致的内在张力与弊病的分析,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应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制和"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治理机制入手做出积极应对。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个别专注理论思辨的社会治理理论流派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更应是一种行动纲领。从战略方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破解了以往中国地方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从五个方面为未来深化改革提供了转型出路。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合作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治理选择,也是我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从经济社会学"结构功能分析法"视角看,共享裁量权是社会治理合作的本质要求。通过生产、收益和偏好等裁量权在裁量权谱系中的分布调整,对这三种裁量权进行合理分配和共享,可以达到各自的优势发挥、劣势弱化和风险规避。基于共享裁量权,利用经济社会学"成本收益比较法",社会治理合作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公私双方利益和公共价值取向的一致、治理成本不高、治理绩效易于测量等。同时,社会治理合作也存在有悖于实际的理论预测、裁量权分配不公、政府权威模糊、问责机制失灵、信息鸿沟、执行偏差等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治理成效,可采取共治型、差异化和竞争型等合作模式,从而使社会治理合作获得民众基础和合法依据、社会资源和公共价值、治理生产效率和收益红利等。  相似文献   

17.
王劲颖 《党政论坛》2016,(4):36-37,1
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形成共治合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社会组织工作方面,要向前迈进"三大步",推进社会组织工作精细化。  相似文献   

18.
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随着社会治理任务日益繁重,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矛盾,究其原因,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社会治理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社会治理经历了由统而治之、分而治之到专而治之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领域逐渐成长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区域,我国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基础上对推进社会治理进行了理论创新,在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础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此,我国政府必须从治理向度、治理视界、治理目标和治理手段等四个方面构建社会治理的政策价值,才能为推进社会治理提供政策保障。同时,我国政府还必须强化党的人民利益观、引领意识和社会响应能力,才能在推进社会治理中厘定代表谁、领导谁、领导力等三大实践面向。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21,(3)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天津市和平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打造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围绕群众生活中的困难事、操心事、烦心事,对社会组织进行孵化培育、引导提升、监督管理,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