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2.
3.
4.
如何提高政府组织绩效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大问题.由于作为自变量的组织公民行为(OCB)对政府组织绩效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通过激发政府组织的OCB可能是改进政府组织绩效的一条有效的路径.针对现阶段提高政府组织绩效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需要从制度层面对组织中影响OCB的相关变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激发OCB,以提高政府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两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圈,但转轨开始后,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及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日趋下降,而长三角地区的优势相对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这个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1%,占全国人口10.3%,但创造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3.91%(2003年数值),贡献了全国24.5%财政收入,完成了全国28.5%的进出口额.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有10个在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因此,将长三角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与样本来与东北地区进行比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很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解构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构建路径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命题。老年友好型社区与生态系统理论具有内在的关联性,通过改善社区生态系统能够增进老年群体的福祉。从生态系统的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次提炼文化氛围、制度保障、社区支助、社会参与、资源禀赋、人际网络等六个前因条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31个样本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水平进行条件组合效应分析,研究发现:单一因素并不必然决定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水平,其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并且各影响因素在实践中具有跨越生态系统层次、实现相互促动的特征;老年友好型社区构建包括“文化引领型”“制度主导型”“内生孵化型”“资源供给型”等四种可行性路径。各地在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时需要从社区生态的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系统层次关注社区自有条件,通过发挥因素联动作用,把握并动态调整相关经验标准,扎实推进社区养老的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社会公平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政府对公众期望的有效回应,构成政府信任的来源。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5年数据,检验社会公平和经济绩效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得出研究结论如下:在社会公平方面,公众对财富及收入分配公平、工作与就业机会公平和司法与执法公平的评价与政府信任正相关,公众对社会公平程度评价越高,可能越信任政府。在经济绩效方面,公众对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和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机会的评价与政府信任正相关,公众对政府的经济绩效评价越好,可能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从总体上看,社会公平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力大于经济绩效,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来自司法和执法公平。区分来看,仅比较财富及收入、工作与就业机会公平和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力,经济绩效因素则显示出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政策议程设置是一个充满模糊性的场域,这种模糊性被称为“刻意的模糊性”,隐含着政策操作的内在逻辑,整个政策过程也被比喻为德尔菲神谕的传递过程。公众参与作为打开“政策黑箱”和破解模糊性的一把钥匙,契合了政策世界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文章基于多源流理论模型,对既有文献进行挖掘,架构出影响公众参与的五个关键要素,即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价值取向、参与渠道和政府形象,并采用多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和个案检验方法,分别考察公众参与要素内输入源流的配适性和不同要素的实质效力。研究发现,公众参与的五个要素对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等三股源流的流量、流向和水质有着不同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路径,并且构成源流发生变迁的必要条件也有所差别。公众参与要素在源流运行中发挥着要素牵引的功效,牵引着问题源流触发议程设置、使漂浮的意见主张落入“政策原汤”和促使领导重视并开始介入,呈现“问题—压力—回应”到“参与—互识—俱进”的逻辑轨迹。在公众参与背景下,三股源流逐渐趋于耦合,从而打开政策之窗,建立政策议程,促使源流图谱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9.
项目制是一种有效的国家治理手段,在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类PPP、文化惠民工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制实践层出不穷,为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研究基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探索影响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制建设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理顺故事逻辑线,搭建出“基础资源—发展理念—配套制度”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并实证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制取得预期成效的影响机制,提出资源—理念驱动型、资源—制度驱动型和全面驱动型等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共享经济正在成为“双创”的重要切入点。较之实物商品,知识技能更容易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但也更容易因为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引发各种纠纷,进而导致共享平台难以为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强化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对供需双方身份、交易和评价内容的信息审核机制,充分反映双方交易历史、交易能力和信用现状的信用评价体系,动态保证金、第三方资金托管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信用保障机制,有第三方参与仲裁的在线争议处理机制,及平台、政府和行业协会协调运行的三方联合监管等五个方面。这些内容,也构成了共享平台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亚和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2):52-55
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组织绩效实现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是所有组织所必然关注的关键。本文从三个角度讨论了组织成效。首先是组织基本运行效能:从分工的效能、流程的效能解决组织运行标准化,实现如何降低组织对人的依赖性,并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其次讨论的是制度的效率问题:结果是行为产生的,而行为产生于动机,因此,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来引导动机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方面强调了资源效率问题: 组织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集中于组织最终成果,是组织成效中又一关键的问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目标管理是最有效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The politics of external approval: Explaining the IMF's evaluation of austerity programmes
下载免费PDF全文

MARKUS HINTERLEITNER FRITZ SAGER EVA THOMANN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2016,55(3):549-567
During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numerous states launched austerity programmes.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evaluates and forecasts the likelihood of member states’ success in implementing these programmes. Although IMF evaluations influence country risk perceptions on capital market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reasoning. This article uses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 to explore on what grounds the IMF evaluated the success prospects of austerity programmes during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Results reveal that IMF evaluations are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programme's implementation credibility. They require a tractable policy problem, a country's institutional capacity to structure implementation, and favour expenditure reduction over revenue measures. By acting as a strict guide on the road to fiscal adjustment, the IMF indirectly influences member states’ scope of policy making through its surveillance activities. Extensive austerity programmes that need to be implemented swiftly are evaluated negatively if the country is not involved in an IMF programme.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创新资源的角度分析了我国52个国家高新区研发经费投入和人员素质水平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2005-2007年三年的面板数据,我们发现,研发经费投入对高新区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效应,而人员素质水平对其具有负向影响;同时研发经费投入和人员素质水平会交互影响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5.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understand which combinations of explanatory conditions account for 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within forms of democratic breakdown (i.e., transition from democracy to a hybrid or authoritarian regime) and democratic regression (i.e., transition within democracy through a loss of democratic quality). The analysis focuses particularly on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those processes of change ending up with a transition from democratic rule, compared to those producing a simple loss of democratic quality within the democratic regime. Applying two‐step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 the study aims to integrate different types of explanatory factors, offering a fresh and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on this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6.
WANG Jian-min;XIAO Zhi-kang;XIAO Ming-zheng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原料为劳动对象,利用数字化劳动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经济形式,在此基础上,数字技术经由企业分工协作体系的重塑推动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以企业分工协作为切入点,通过剖析企业间网络化分工协作和企业内部数字劳动过程,可发现并阐明数字经济下生产社会化中的最新进展及其双刃剑特性。该性质表明:数字经济既可以推动生产活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而代表更先进生产力,同时也会激化企业分工与社会分工、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此表明,数字经济下的生产社会化演进必将呈现出企业分工代替社会分工,以及所有制形式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形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几十年来传统的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原则,从理论渊源和社会实践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性分析。这些分析,能够为我们正确探讨现阶段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及党中央处理好“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的形势促使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联合,混合所有制企业将普遍存在;未来几年,我国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将向科技型转型,并出现投资者的年轻化和高学历化、公司小型化、技术高级化、产业集群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契机,非公有制企业也应“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合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秋宝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1(4):25-2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政府管理和干预经济的行为合理化,必须遵循市场基础作用原则、干预能力限度原则和法制化、程序化原则,同时要进行政府行为合理化的决策机制创新、实施机制创新和约束机制创新,科学地进行政府行为的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