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无政府主义是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相伴而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思维倾向,其表现形式多样,对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对青少年德育工作形成了严峻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积极推进文化现代化,加强虚拟社区伦理的研究和建设,促进传统德育向公民教育延伸,充分运用社会化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初中学生的宽恕特点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Hearland宽恕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6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宽恕他人维度上,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八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对宽恕他人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对宽恕他人有负向预测作用.父亲分量表中的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分量表中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对宽恕自己有负向预测作用.由此可见,初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宽恕他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初中生宽恕他人的特质;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阻碍初中生宽恕他人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中亟待解决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尽管如此,目前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思路及具体落实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贫乏,违法犯罪现象屡有发生仍然是很突出的社会问题.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中,加强包括广大青少年在内的公民法律素质建设,积极培养公民的现代法律精神,努力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是全社会的共识.“三五”普法规划再次将青少年列为重点教育对  相似文献   

4.
当前,碎片化信息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新媒介环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形式和属性等各个方面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不小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部分,也有消极的成分.从积极的影响来看,新媒介环境下的碎片化信息为青少年提供了快速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其传递的双向性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多元性为青少年看待问题提供了多个角度和多种解决思路.而从消极的影响来看,其产生的亚文化与学校道德教育的伦理指向产生了断裂;其不当内容会对处于青少年叛逆期的价值取向推波助澜;其多元性会使青少年价值观在困惑中徘徊不定.通过新媒介环境下碎片化信息对青少年价值观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影响的探究,进而引申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应注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统一;对消除碎片化信息的消极影响应标本兼治,即注重社会管理的同时更注重青少年新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应开始注重以教育需求带动科技创新的理念等三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消费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国民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加强青少年消费教育的对策包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消费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要重视学校消费教育,建构遏制消费主义的阵地;要加强青少年理财能力的培养;家庭要形成一种健康的消费环境;要在整个社会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消费大环境。  相似文献   

6.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青少年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亲社会行为的特质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标志,也是主流社会的价值期许.当前,受宏观社会环境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社会化关键因素中一些负面作用的影响,以及青少年自身成长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出现亲社会行为缺失现象.社会可以对青少年个体采取适当的干预方法,训练和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
对我省青少年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状况的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少年能理性地面对网络,但也有少数青少年沉溺于网络;青少年的网络本质观基本是正确的,但对网络的使用存在偏差;青少年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主流是正确的、积极的,但在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真实世界有着不同的表现。问题的原因:道德教育主体比较单一,未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德育合力;网民教育还未真正纳入教育体系之中;道德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现实道德环境的缺失。我们认为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主体应三者并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应具体化,突出基本道德规范教育;道德教育途径应多样化,教育主体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中介开展德育活动;道德教育方式要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道德教育体系应有系统性,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其它领域的支持、需要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支持、需要德育管理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2015中国大阅兵不仅是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纪念活动,对我国青少年来说,更是一场直观、生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提升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对青少年进行了一次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深刻的历史观教育,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次大阅兵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弘扬社会正气,传播科学文化,使青少年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构建本市预防犯罪工作体系,从源头上预防犯罪,是市委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实现本市新世纪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预防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即社区青少年工作)是本市预防犯罪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规范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同时明确社会多方共同推进工作的需要,有必要立足现实,积极推动社区青少年工作专门立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道德的形成和完善是各种教育因素整合作用的结果,是整个道德教育体系的产物。构成道德教育体系的不仅有系统性的学校教育,有社会生活中以杂散形式出现的社会道德现象的影响,也有来自青少年自身的心理暗示。学校教育、社会影响、自我调控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