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构成要素,湿地保护立法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湿地开发与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湿地保护立法方面也尚未形成较为健全的法律机制,不完善的法律制度同迫切的湿地保护需求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在生态文明视阈下,需要从指导思想入手统一立法理念,落实专门性立法、生态补偿制度等顶层设计,并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建立常态化、跨流域湿地执法机制,健全激励机制与全过程参与机制,切实推动湿地生态保护法律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引起湿地流失是我国湿地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美国湿地资源丰富,美国政府曾鼓励湿地开发和利用的政策和法律随着湿地的快速流失在近三十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缓解湿地流失,对于无法避免的工程开发活动所引起的湿地损害,法律逐步要求开发主体承担损害补偿责任。湿地损害补偿的立法从无到有,历经几十年逐步发展并趋于完善,实现了湿地在全美总量和功能上的平衡。至2008年,美国政府确立了湿地损害补偿的三种机制,湿地银行、湿地替代费补偿和被许可人自行补偿。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形,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实践表明,法律的变迁实现了美国湿地无净损失的目标。美国湿地立法对防范因我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引起的湿地流失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湿地存在低水位日益加剧、水质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破坏问题极其严峻等生态环境问题,对鄱阳湖湿地的保护以及对湖区周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一个关键性的原因在于我国湿地资源尚未真正得到国家法律的有效保护。应当从法律的基本理念、法律制度的功能和内容、实施机制等进行全面改造和创新,制定全国统一的湿地保护法,明确界定鄱阳湖湿地的保护范围,按照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模式重构鄱阳湖湿地保护体制,对鄱阳湖湿地环评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进行完善,保障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安全,确保湖区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湿地总面积164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34%,占中国湿地总面积的2.8%。在对贵州省湿地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其生态功能,同时也要意识到其所承载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文章针对贵州省独特的生态状况、地理环境及人文色彩,对湿地生态补偿立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立法应遵循的原则,明确了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及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5.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湿地资源和生态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对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针对湿地保护的立法现状,国家应尽快制定统一的《湿地保护法》,重视湿地科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建立湿地保护工作统一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湿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环渤海地区的湿地目前存在着湿地退化、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脆弱、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随着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要根据环渤海主要地区不同的湿地类型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积极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加强生物工程措施,保持湿地生态的良性循环;加强湿地管理网络机制建设,推进环渤海主要地区湿地保护的协作。  相似文献   

7.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生态保护的重点,我国作为湿地大国在湿地保护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湿地作为不同于陆地和水域的独特生态系统,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是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保护湿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8.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本文阐述了湿地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胶州湾湿地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立生态湿地管理机制、强化湿地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等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以切实加强城市湿地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是青岛生态安全的基础和保障。青岛生态安全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恢复和保护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维护青岛生态安全,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切实加强水源恢复和保护,加大系统实施生态建设的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0.
湿地,无论是对生态平衡或环境保护,还是对经济建设或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意义.自人类社会以来,湿地即已成为人类聚居以及从事农耕牧渔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进步和工业发展,湿地无论在为人类提供丰富物产,还是提供生产、生活空间,或是缓解突发性水旱灾害等方面,都起到了无法估量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历史上人类社会对自然采取的"只顾索取、不顾养护"的"贪得无厌"态度,导致大面积湿地永久消失,湿地功能严重受损,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毁坏.  相似文献   

11.
湿地公园基于其重要生态和社会价值得到政策和立法的大力推动,在我国快速发展。但是在中央和地方投入大量的立法资源后,湿地公园立法并未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或经验,整体来看还未能形成概念清晰、制度完备的法律体系,无法为湿地公园的发展完善提供持续有效支撑。鉴于此,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背景下,需从立法角度出发,立足于湿地公园及其立法概念的现实探讨和法理分析,围绕当前我国湿地公园立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解构剖析,阐述我国湿地公园立法完善在宏观立法体系、基本保护原则、主要法律制度三个层面所需的框架构建。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但是,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却使湿地面积逐渐缩小,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动植物栖息、繁衍地遭受破坏,湿地环境不断恶化。随着人们对湿地的重视,要求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总结回顾了目前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的概况和特点,指出我国整个湿地生态系统亟待立法管护的迫切性,进而对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取向与制度完善提出一些建议与构想,以期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庆龙凤湿地面积广、价值高,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对湿地利用、开发和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诸如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资金投入不足等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城中湿地的保护问题,应从政策、经济、行政以及法律等方面提出湿地可持续利用的应对对策,通过社会的自我管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以及改变政府决策的价值取向等途径保护湿地。  相似文献   

14.
浅谈建构我国湿地资源保护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被誉为“自然之肾”。湿地的价值和功能是独特的、多样的。我国的湿地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 ,但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及问题业已把湿地资源保护法的建构提到了日程。湿地资源保护立法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断 ,更是国内外湿地资源形势和我国湿地资源法律生活的必然要求 ,具有坚实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依法行政”的时代背景下,法律规制的协调与完善是政府管理改进的重要条件。没有协调、完善的法律规制,或者法律规制方面存在明显漏洞,政府管理改进都会受到阻滞。因此,通过对十余部与湿地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评估,检讨了政府湿地管理法律规制,阐述了我国湿地行政管理立法取得的进展,分析了我国湿地行政管理法律规制存在的不协调、不完善之处,提出了完善我国湿地行政管理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是政府职能不可偏废的两个侧面。政府若管好社会,就要求政府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同时,切实加强“政府学习”和政府自身的文化底蕴建设,以有助于改进、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能,建立起能够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政府。  相似文献   

17.
当代政府行政管理普遍存在着部门分工管理现象,部门分工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公务合作机制,部门分工管理也会显露诸多弊端。我们应加强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公务合作机制,改进、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从而使政府真正成为社会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