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2.
陈芳  ;陈可澄 《人民论坛》2014,(12):217-219
文章从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出发,结合四川攀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现状,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施科技和制度创新、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具体措施的实施,提升攀西城市群和攀西经济区的经济竞争力,为四川省经济腾飞和社会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要闻简报     
《今日浙江》2009,(19):6-6
赵洪祝: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省委书记赵洪祝在近日举行的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把循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结合起来,积极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着力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精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8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精神,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将保留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与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工作合并。根据《行政许可法》有关精神,结合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实际,我们对原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发布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2000]660号)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特制定《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原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发布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也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要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管理,落实好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事业健康发展。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我们。附: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二○○六年九月七日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1996]36(一九九六年八月三十一日)国务院同意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资...  相似文献   

7.
国发[199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都必须节约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用与消耗。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利用、多种途径、讲求实效、重点突破、逐步推广"的方针,遵循资源综合利用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与污染防治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努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一九九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源、能源压力越来越大。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大力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必须强化科学的节约意识;以科学发展观来制定政策和发展规划;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存在法规、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技术开发滞后等问题。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紧编制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意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现就做好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舟山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注重绿色生态建设,在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海岛和谐社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全市实现GDP333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居全省各市首位。  相似文献   

13.
孙应丽 《创造》2001,(4):31-32
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经济体内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及其比例关系。各种构成要素实际上是指各种经济资源,所以,经济结构实际上也就是各种经济资源的配置与组合。从不同的角度看,经济结构可分为所有制结构、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城乡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等。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对一定经济体内各种构成要素之间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也就是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资源进行组合与配置。经济结构调整又可分为适应性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白洁  訾军  张军 《思想工作》2007,(1):13-15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蓬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1,(24):24-25
清洁生产是人类对工业大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而采取一种被发达国家实践证明有效的预防行为,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豫政〔1999〕46号(一九九九年六月九日)为进一步推动新时期全省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现将省经贸委、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制订的《河南省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  相似文献   

17.
《山西政报》2012,(20):3-15
晋政办发[2012]6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2年9月14日山西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期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我省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战略重点,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针指引下,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  相似文献   

18.
彭晓春 《传承》2011,(1):26-27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严兵)5月28日,在山西吕梁召开的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论坛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指出,我国要进一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财政收入、扩大就业、调控固定资产投资以刺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循环经济的深入贯彻实施,推进技术进步,节约能源与资源,缓解资源约束。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新经济”概念中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另一部分即知识经济。如果说知识经济主要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那么循环经济就是指用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不同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