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是亚洲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之一。截至1993年,欧盟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达到298.45亿美元,占亚洲吸引外资总额的12.9%①。近年来,欧洲在亚洲投资的地区偏好和产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变幻的经济背景下,欧洲在亚洲直接投资出现一些新的特点,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一、当前欧洲在亚洲直接投资特点1.欧洲在亚洲直接投资所占份额小,投资规模有限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亚洲国家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来源地。到1993年,三地对亚洲的直接投资存量为2309亿美元,占亚洲吸引外国…  相似文献   

2.
亚洲的经济繁荣吸引了外国投资者,1981~1992年流入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国资本中亚洲国家几平占2/3,而中国吸引的外资是最多的。在拉丁美洲从外国资本中获益的主要是平原国家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黑非洲获得最少,仅占外国向第三世界投资的7%。  相似文献   

3.
东盟扩大对新成员国吸收区域内直接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不同场合都将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现象①,东盟投资区理事会也在其每年一次的会议声明中对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变化趋势进行专门论述。1995~2004年东盟各国接受的区域内直接投资总流量为303.1亿美元,占东盟吸收外资总额的12.5%。金融危机前,东盟区域内的直接投资的规模都在40亿美元以上,相当活跃;金融危机后,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恢复增长很快,2002年曾达到36.3亿美元,占东盟吸收外资总额的26.3%②。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的发展不仅是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东盟扩大和区域经济合作加…  相似文献   

4.
直接投资的概况世界的经济、贸易结构在激烈地变化之中,外国对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从1986年起便急剧地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一,由于1985年9月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以后,各国对外汇汇率进行调整,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大幅度增长工资,加强了东盟的相对优越地位;二,投资者为了缓和贸易摩擦,迫切要求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三,跨国公司的多极化战略等等。  相似文献   

5.
在阿根廷的外国资本几乎渗透到这个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除军事工业和交通、电力、能源等部分关键部门为国家控制外,外国资本在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保险等部门都有大量投资。外国投资的方式有以政府贷款形式输出的间接投资,也有企业的私人直接投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本首先进入阿根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资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人资本实况 在经济增长显著的东盟各国,有多种资本在活动。主要有日本、美国、欧美各国等的发达国家资本、近年来取得迅速经济发展的香港、台湾、中国的资本、以及东盟各国的民族资本等。 华人资本也是这些资本中强有力的资本之一。众所周知,华人资本不仅在东盟各国的国内市场,也在亚洲和世界各地展开积极的投资活动。但是,华人资本在东盟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代以来,直接投资是帝国主义对拉丁美洲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之一。外国直接投资在现代拉丁美洲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75年年末,主要西方国家在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额总计在四百亿美元以上,其中美国占一半以上。近几年来,外国在拉丁美  相似文献   

8.
一、亚洲进入直接投资时代 据《日本经济新闻》1996年2月29日称,现阶段的亚洲,已经从出口导向时代进入直接投资时代。东亚不仅是世界的出口生产基地,而且已成为接受直接投资最大的地区。1993年,东盟四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中国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总额593亿美元,如果包括“亚洲四小”所接受的直接投资,规模达618亿美元,是同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对外直接投资1666亿美元的37.1%。1994年,日、美,欧盟企业在亚洲的出口生产7090亿美元,占其域外投资出口总额的45.9%。  相似文献   

9.
1999年6月14日,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生产力和企业发展部投资和企业战略处处长迈克尔·莫蒂莫尔(MichaelMortimore)应邀在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作了关于外国在拉美直接投资情况的报告。莫蒂莫尔说,目前,作为跨国公司国际扩张的标志——外国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之一。1990年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2450亿美元,1997年增至4000亿美元。这表明跨国公司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重要性不断增加。90年代,发达国家吸收了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60%,其直接投资输出占世界…  相似文献   

10.
鞠姗 《东南亚》2005,(1):33-38
本文主要论及的是东盟五国,即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部分,即由供给国(生产者)直接投资、在市场开放的需求国或东道国设立服务企业(即以“商业存在”形式),消费者无需外汇支出而在境内消费外商企业提供的服务。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已转向服务业。1970年初,该部门仅占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四分之一;1990年这一比例占不到一半;而2002年,它已上升到约60%,估计为4万亿美元。在东盟国家,服务业在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地位随着时…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外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在规模和速度、区位配置和部门结构、投资和经营方式以及各国所占的投资比重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 60年代后期,外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一)投资规模虽日趋扩大,但比重不断减少,80年代呈全面下降趋势。战后初期,外国资本主要以直接投资形式大量流入拉美,借贷资本处于次要地位。1950年,后者只及前者的1/3。外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额1950年为77亿美元,1970年增至186亿美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国家屿我国同是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其经济实现起飞的主要障碍。在国内储蓄不能满足国内投资的要求的情况下,争取外国的储蓄(包括援助与投资)便是政府力图维持经济目标增长率的首要举措。由于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可使追加资本在短期内发挥效用,而且能带来专门技术、管理经验和进入世界市场的机会,一直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青睐。然而,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量与质是与一国投资环境的优劣有着密切关系的。将90年代东南亚国家与我国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将对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与外资引进有所裨益。一、外国资本对东南亚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根据2003年8月开始实施的对泰国日资企业的调查,就东盟、中国及日本的关系加以论述。尤其在关注投资和贸易动向的同时,就现在成为热门话题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动向进行评述,并对“东亚共同体”等地区一体化的动向加以考察。一.东亚的直接投资和贸易的动向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契机,东亚的投资及贸易动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就直接投资来看,出现了从东盟向中国转移的情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外国对东盟主要5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的投资不断趋于扩大,但由于1997年的金融危机,1999年减少到24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与外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2002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和缅甸同属贸易区的成员国,近年来双边贸易和投资发展迅速,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1~12月,中缅双边贸易额为20.57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其中中国对缅甸出口16.86亿美元,同比增长39.6%;中国自缅甸进口3.71亿美元,同比增加46.9%.中方实现贸易顺差13.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世界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重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全球及区域贸易安排中逐步掀起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在此背景下,东盟开始启动区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区域服务贸易取得了较快发展.1995年至2005年,东盟国家服务贸易出口从643亿美元增加到1030亿美元,增长60.2%;进口从741亿美元增加到1297亿美元,增长75.0%.1999年9月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使各成员国对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有了统一认识:AFTA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短期目标是达成所有成员国的服务部门承诺减让;而长期目标是要实现区域内所有服务部门的一体化和所有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的自由化.可见,AFTA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已迈人了新的发展时期,自由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6.
东盟各国与亚太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极其紧密,商品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表现都很突出。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盟各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对亚太地区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外国尤其是亚太地区对其直接投资的大量增加,都是促成其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阿根廷经济危机前后的外国直接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同拉美大多数国家一样,阿根廷的国内储蓄严重不足,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其中外国直接投资对阿根廷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阿根廷历史上曾出现过3次外国直接投资浪潮。但2001年年底阿根廷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影响了外国对阿根廷的直接投资。本文探讨和分析了阿根廷经济危机前外国对阿根廷的直接投资和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对外国直接投资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拉丁美洲历来是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输出的重要地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外国投资在拉美迅速增加。五十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拉美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总计约七十多亿美元,到七十年代末,西方国家对拉美各种形式的资本输出已达二千多亿美元。除了拉美经济发展水平高于第三世界其他地区和投资气候比较有利等原因外,拉美国家采取的利用外资加速经济发展的方针,是外国资本大量涌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理论不发达国家经济学说新动向1g: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边缘国家的发展道路间题(198工年第1期(1983年第3期东南亚地区日本和东盟的经济关系亚洲的金融和国际化(下)东盟:多声部合唱东盟对世界能源问题的展望从全球角度看东盟的能源东南亚经济成长与贫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实例通过贸易和投资实现地区性安全亚洲美元:是事实,还是虚构?L980年亚洲美元市场的扩展日本和东南亚东南亚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偏重城市发展的结果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动向科技革命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日本垄断组织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扩张.东盟国家…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除了政府参与的少数大型项目外,均是面向亚洲和中南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的。六十年代末期以前,一般企业的对外投资极少,七十年代以后对亚洲地区的投资才走上正轨。从生产要素和市场占有的角度来看,七十年代日本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一时期对亚洲地区投资的动机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便宜”和“有望获得当地市场”。在七十年代日本对制造业部门的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额中,对亚洲地区投资的比重是最高的,约占日本对全世界直接投资的40%。这是因为日本对亚洲地区投资的动机,即市场方面和生产要素投入方面的动机较为协调的缘故。其次,从上述的角度看,日本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有如下三个特点:(1)追求以当地劳动力代替资本的效果。就1973—82年期间日、美对泰国的直接投资看,美国对巨额资本投资型行业部门的相对投资额是日本的4—196倍。这种现象在日本对东盟和亚洲新兴工业化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