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自吐蕃时期传入中国藏区后,在悠久绵长的千年历史中扎根藏地,逐步成为藏族人民耳熟能详的外国经典故事.中国藏区的罗摩故事形态受到印度和藏区本土的历史语境、文化氛围、宗教传播及译介主体等多种现实因素的限制与影响.长期以来,由于《罗摩衍那》的印度教文本属性与藏区的藏传佛教信仰,藏族学者的文学接受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过滤与变异现象.20世纪初,《罗摩衍那》的藏译与接受现象迎来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变迁.藏族学者筚路蓝缕,抛弃了狭隘的宗教派别偏见,力求探索真知,开创了《罗摩衍那》在藏区译介与接受史的系统化、全面化和多元化局面,呈现出全新的文学景观.以根敦群培为代表的藏族学者开始跳脱佛教神学观念藩篱,以人文史观与实证考察的学术方法开启对《罗摩衍那》的评判与研究.这与当时藏族学者学术价值观念的剧变紧密相连.此外,罗摩故事与藏戏表演艺术的密切结合使其根植于民间口头叙事传统,纷繁多样的藏戏流派因地制宜,基于地方性知识与各自独特的表演模式进行阐释,衍生出丰富各异的罗摩故事样态,进一步强化了藏族群众对这一古老外来题材的文化认知.可见,印度罗摩故事已深入当代藏族本土语境,成为藏族民众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经典故事.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和论述美国因素在东南亚国家民族分裂中的影响.本文在第一部分总结东南亚各国民族分裂的现状,分析民族分裂活动共同的特点,通过事实说明美国确实与东南亚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存在联系.第二部分从国际格局和具体国家具体分析两个层次入手,深入剖析美国因素如何发挥影响,并辅以佐证.本文通过这一部分的分析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即美国的干涉是东南亚民族分裂活动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东南亚国家迄今没有如美国所期望的那样变得四分五裂的原因是它们对美国的干涉行为进行了坚决的卓有成效的抗争和抵制.本文在第三部分总结东南亚国家抵御美国强权干预、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有效措施.同时,这些颇有成效的措施可以给中国一些有益的启示,以应对台独、藏独、疆独等问题,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简略地探讨了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对该地区民族主义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除了外来民族的民族主义以外,东南亚最重要的民族主义有两种类型,即国家层次上的民族主义和地方或部族的民族主义.就文化而言,除了外来民族的文化以外,东南亚也有民族国家的文化与地方或部族的文化这两种重要类型.本文从两两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四种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模式,试图解释东南亚民族主义的文化基础,以利于对该地区民族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学者安德烈·莫鲁阿说:"加基列夫的俄罗斯芭蕾震惊了法国并唤醒了冉?科可多。"[1]可以说,法国艺术家冉·科可多是在接触了俄罗斯优秀音乐戏剧之后才步入现代艺术殿堂的。俄国谢尔盖·巴甫洛维奇·加基列夫剧团的首映以及与这些戏剧创作者的交流大大改变了冉.科可多的生活方式及个性和思维。通过对新俄罗斯艺术的理解和后来进行的一系列"神秘试验",冉·科可多开始了自己对法国音乐中民族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华族的身份认同问题是二战后东南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东南亚现代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过程中,华族的身份由"华侨"、"海外华人"转变为"华人",这不仅仅是称谓的改变,其中包含了对他们政治身份、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位.本文描述了华人身份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并从民族国家建构的理念来分析其中的原因;结合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变化,探讨全球化进程中东南亚华族身份认同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学者在东南亚社会与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时至今日,中国的东南亚人类学研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该领域的三大研究板块即东南亚华人研究、跨界民族研究和东南亚各国主体社会研究之间缺乏理论对话,导致学科碎片化而对东南亚的整体认知不足,学科知识积累和理论创新遇到瓶颈.本文在评述该领域代表性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推进东南亚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从经验现象、方法和理论三个方面对东南亚人类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整合,并通过比较和理论对话形成对东南亚的整体认知,建立具有中国意识、区域视角和全球关怀的东南亚人类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与民族间互动的社会环境入手,探讨了东南亚民族问题的历史由来;从经济和文化这两个视角考察了东南亚民族问题的现实缘由;分析了东南亚民族问题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时代转型。本文指出:导致民族矛盾扩大化的“涟漪效应”与对民族冲突起抑制作用的“阻滞效应”,共同构成了推动东南亚民族问题全球化的两股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东南亚民族国家共同体集体身份建构的角度来探讨东南亚华人身份政治问题。笔者认为东南亚华人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 ,需要对居住国的民族身份进行认同 ,也需要当地社会对其认同的承认。这就要求社会能提供一种能进行互相对话的公共交往领域 ,使共同体的成员可以通过集体性商讨和互相调和来确立互相认可和团结一致的关系。但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 ,使得华人在参与东南亚民族共同体集体身份建构的过程中充满了曲折与困难。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的民族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带来"经济不公平";另一方面,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整合也带来了少数民族文化保存与认同的危机。此即东南亚民族问题的"经济—文化双重结构"。以此结构来反观当代东南亚甚至全球的民族分离运动,实为民族问题研究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0.
民族感情、传统文化是东南亚华人与中国保持联系的重要纽带.华人在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科技交流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发挥华人的这种作用,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东南亚各国继续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Joh for PM: the Inside Story of an Extraordinary Political Drama. By Paul Davey (Sydney: New South, 2015), pp.311, AU$29.99 (pb).  相似文献   

15.
16.
The Arab states suffered humiliating defeats at the hands of Israel during the first Arab–Israeli war.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war, Israel made brilliant and shrewd use of diplomacy to achieve its goals at the negotiating table, much as it had previously used armed force. Israel refused to negotiate with a united Arab negotiation team, preferring to isolate the states, picking them off one after the other. The Israeli–Transjordanian talks differed radically from the other armistice negotiations. Here, two parallel tracks were followed. At Rhodes, the two countries negotiated openly under UN auspices, while in Jerusalem and at King Abdullah's palace in Transjordan, representatives of the two countries held secret bilateral talks. Israel masterfully used the context of these talks to maximise its gains, using military operations to create ‘facts on the ground’, combined with direct coercion in the shape of blackmail, while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international power structures and abusing the trust that King Abdullah had placed in personal relations. The UN Acting Mediator, Ralph Bunche, was aware of the secret back channel, where the clearest cases of coercion took plac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exhausted by the protracted negotiations, he allowed the secret talks to progress despite his dislike of the outcome. The British government, at the time the protector of Transjordan, was unable to assist its client for fear of falling out with the USA, while the US government, in many ways the protector of Israel, maintained an equally ‘hands off’ stance because the talks concerned only an armistice, not a peace treaty. Already at this early stage in their relations, the power asymmetry between Israel and the Arab states was the main reason the parties could not arrive at a peaceful, sustainable solution. This article reinvestigates this diplomacy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US, Israeli, British and UN archives, as well as the almost untouched Ralph Bunche diary.  相似文献   

17.
The broadcast of the Latin American telenovela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approached from many perspectives. One approach is the study of how the Latin reality is perceived through stories, themes and iconographic element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ifferent forms of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as promotors of the identification, production of mental images and memory to maintain the interest of the spectators. A series of initiatives have been proposed so that the stories are more in line with the tastes and expectations of a complex, multicultural and multigenerational audience.  相似文献   

18.
19.
面对日本长期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乏力,日本央行开启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持续大肆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大胆采取负利率政策,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引导社会公众预期。政策实施以来,通胀目标时限一再推迟,政策虽在短期内改善了经济形势,但又受到全球金融市场及外国政策的干扰。究其原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企业部门缺乏稳定预期、少子老龄化及财政货币政策相互掣肘等因素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美国监狱私有化的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廷惠 《美国研究》2007,21(3):70-84
传统意义上,管教罪犯被认为是只有政府才能承担的责任。美国1980年代以来出现了监狱私有化趋势。通过对美国监狱私有化原因、问题及发展前景的分析,对于全面理解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形成竞争性和公私合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私人监狱能够大幅度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主张并未得到证实,但监狱私有化的主要意义在于引入更多的竞争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动态效率。最为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私有化所导致的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本身是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