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加入WTO将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对经济的影响必将引起就业的变化,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劳动就业市场将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力就业数量会有所增长,但就业结构将会发生较大的调整,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会增大。过去较多地受国家保护、不具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和竞争力弱、受冲击大的部门从业人员失业率将会上升,一些企业富余人员、低技能人员和年老体弱者面临失业或下岗的威胁;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就业人口将更多地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的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有可能容纳大量的就业。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打破国家垄断和金融业的改革会有利于私有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而中小企业应是主要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
肖锋 《湖湘论坛》2005,18(4):43-44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国企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再加上中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的方法有,通过积极的政策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组织以扩大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服务机制,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等。  相似文献   

3.
商业具有较高的就业增长系数 ,改革开放后 ,商业的快速发展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就业 ,缓解了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 ;加入WTO后 ,短期内 ,国内商业可能减少劳动力的需求 ,但长期内 ,整个商业的就业总效应则是正的 ;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私营和个体商业等措施有利于我国商业抓住入世的机遇 ,更好地迎接其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时事学习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思——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构思。即充分利用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坚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方针,提倡和鼓励沿海地区到国际市场上去进口原材料,加工增值之后,再把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大进大出,并按国际市场要求,把创汇农业也搞上去。这实际上是一种以出口产品为载体的劳务出口,将农村劳动力转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这样,一方面可充分发挥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力费用低廉的优势,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一方面可把大批外资吸收过来或在国际市场换回外汇,为振兴我国经济取得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国工业的  相似文献   

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变量看,加入WTO后,将打破产业和就业格局以及现有的制度模式,使劳动力供求发生变化,引起劳动力市场变量——失业率发生变化。从总量看,加入WTO后,在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为劳动力市场总量的稳定增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台湾就业市场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劳动力充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初级劳工愈来愈缺乏;重体力工作乏人问津,员工纷纷跳槽而去,服务业成为就业新宠;高学历失业时代来临,白领阶层就业日渐困难.初级劳工短缺企业叫苦连天60、70年代,台湾劳力密集型工业迅速发展,大批农村青年从四面八方拥入各种加工厂,加入城市工人阶级队伍,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正是这批大量廉价的劳工在台湾经济快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今天,就业市场情况已今非昔比.青年人不再愿意从事工资偏低、工作又苦又累  相似文献   

7.
荟萃园     
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态势杨宜勇撰文指出,中国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政策,一方面要加强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吸收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第二,实施城镇化战略,进一步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合理有序流动;第三,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第四,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劳动者再就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向“三非“倾斜。①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农业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  相似文献   

8.
张长虹 《前沿》2003,(4):39-40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特点 :实际劳动力供给量越来越大 ,实际就业需求量明显下降 ;结构性失业的矛盾突出 ;就业格局发生非稳定性的重大变化。结合经济形势给出了问题的对策有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有效提高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 ,缓解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逐步形成市场导向型的就业机制。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为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 ,完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9.
统筹规划,妥善解决城乡就业问题。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的我国今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认为,就业压力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城乡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增多。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等量投资可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社会就业需求与就业岗位的矛盾比较突出。缓解我国今后劳动就业压力,需要摆脱传统就业观念和就业思路的束缚:一是要把非国有经济单位作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二是在加大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力度的同时,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应着重于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的立法与监督;三是要优化社会就业心态,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存在的相当多的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较低的状况,难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环节。我国对新生劳动力就业前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初、高中毕业生,一般未经过必要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就进入劳动力市场直接就业,不仅影响青年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影响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对新生劳动力进行就业前职业培训和…  相似文献   

11.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4,(26):50-51
2014年,727万怀揣梦想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其中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为:一、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严峻,这是大背景。二、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欠发达的第三产业不能给新生劳动力包括女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三、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和落后的性别观念,影响着女幽拘就业发展。四、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存在差距,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五、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2.
就业问题一直是我们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内涵丰富,对我国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应加强经济建设,为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及其相关政策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一致 ,但相对而言 ,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的份额偏低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拓展劳动就业容量、提高就业增长弹性有重要的意义。要发展第三产业 ,必须从财税政策上为之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金融信贷政策上加大扶植的力度 ;还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鼓励中小城市适度扩容 ,推进住宅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从而为第三产业发展腾出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知识经济形态正在取代工业经济形态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导性经济形态。随着中国加入WTO,我们将无可选择地面对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的冲击,已使得结构性失业遍及全球,受此影响,我国的下岗失业问题将会更为突出。面对挑战,必须调整相关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顺利实现就业的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劳动力市场极大富余、工业现代化、数字信息化、经济市场化的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仍是一个永恒而崭新的话题。在就业市场中,就残疾人而言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树立信心。在就业实践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领域对残疾人就业有不同的认识。然而,残疾人在就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我国第一、二产业逐步分流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使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符合产业演进规律 ,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又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我们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与推进城市化进程 ,推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优化内部结构结合起来 ,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使之成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力发展和培育劳动力市场,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以农业为主业的西部地区,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非常迫切而又现实可行的途径。一、西部农村劳动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劳动力市场非常广阔。根据农业部对全国13个省、134个村庄的调查,2001年农村外出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到23.3%,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当前就业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和多余劳动力增加、经济发展、市场变化紧密相连的,这三者引起了就业市场的竞争。要解决就业难问题,我国今后的经济增长要由速度为追求目标,转向以创业、就业为主要目标,即以就业为中心的、兼顾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马荣霞 《人民论坛》2011,(10):126-127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当前就业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和多余劳动力增加、经济发展、市场变化紧密相连的,这三者引起了就业市场的竞争。要解决就业难问题,我国今后的经济增长要由速度为追求目标,转向以创业、就业为主要目标,即以就业为中心的、兼顾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扩大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先目标;利用政策工具促进就业的增加;实施城镇化战略,为农业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小企业,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强化就业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推动社区就业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