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平 《今日民族》2003,(4):57-5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和开发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始终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云南具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首先,云南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在语言、文字、习俗、绘画、歌舞、宗教、建筑、服饰等方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形成了一个既保持了各民族文化特色,又使多民族文化凝于一体的文化景观,被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华民族关系和云南民族关系格局为对象,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作者认为,民族关系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民族分布格局基础上,不同民族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而形成的.由中华大地辽阔的疆域和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中华民族的多元起源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格局,是中华民族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地理环境的区域多样性和整体统一性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既表现为多元、多区域、多中心不平衡发展,又呈现出多元、多区域、多中心文化向中原文化内向汇聚和中原文化向四周辐射的特点.时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统一与分裂交替出现,统一长于分裂并日益巩固这一历史大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西两大块、南北三带的地理特点,使汉族的农耕文化和众多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形成分野清楚而又天然地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关系.独特的地理区位特点使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西南门户和连接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通道.加强了云南各民族与祖国内地、云南各民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民族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云南各民族在多样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多种经济文化类型,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优长互补的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由云南地理环境所自然形成的"边内结构"和"山坝结构",对云南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晋思超 《创造》2003,(9):8-9
彩云之南位于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与东南亚半岛的交接点,正处于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点,因而,有人称它是亚洲各民族交融的重要节点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共生宝库,这是云南独有的优势。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在这里长期并存,构成了世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这更是云南的特色。云南省委、省政府意识到这片神秘之境所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于1996年12月首次提出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目标,随后,又相继制定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实施方案》和《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十五"规划…  相似文献   

4.
穿越时空的守望——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整理出版在云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集成块”,国际上已出现“重估云南”的呼声。世界古迹基金会副总裁史达布认为:世界应该把云南看作一个博物馆;美国副国务卿芭尼·柯恩等发出《云南倡议》,认同将云南作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全球示范区”。这些观点的立论基础均源于丰富多彩的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而数以万计的云南各民族古籍则是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时光久远的各民族文献、碑刻和口传历史,重拾史上各民族的梦想与辉煌,抚摸各族先民共创灿烂中华文化的脉动,再次感受各族文化在交流碰撞、借鉴融合中的那份大度和睿智……民族古籍文献带给我们何止于阅读后的欣喜,更在乎震撼后的感悟。它们所包容的各民族思想积淀,同时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宝藏。多少年来,有多少代又有多少人为着培护民族文化根系,探寻民族发展源流,默默地奉献着,书就了一册册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鸿篇巨制,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亦因他们的努力而生生不息,绵延永续。  相似文献   

5.
木桢 《今日民族》2009,(12):24-25
民族服装服饰是云南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达1500多万人。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各民族服装服饰千姿百态,特色鲜明,服装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6.
民族政策研究工作在云南省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良的传统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且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建国前,云南各少数民族处于原始社会本期、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经济等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形成了“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各民族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其政治、经济、文化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各民族之间乃至~个民族内部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这种特殊性造成了云南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也形成了云南民族政策研究的特…  相似文献   

7.
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建设的基础是丰厚的云南各民族文化,前提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系统展现我省各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民族博物馆收藏的民族文物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特殊文化遗产。它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流传于近现代,是各民族不同时代在社会生产、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的直观反映,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毫无疑问构成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云南与海外的关联关系首先来自云南的特殊地理位置。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对外交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南地区文化。并且,云南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形成了区域性的、有别于中原文化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且交往是内容单一,目的单纯,国与国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民间性交往。这样,就构成了云南与海外的第一个交往层次,构成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基石部份。但这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和认可。在大多数情况下,区域文化面对更大区域文化的冲击时,往往处于被动的状况。简言之,云南的这种关联…  相似文献   

9.
一、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极种子"的构成形态及衍生价值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有形和无形两类非物质文化资源构成,如同太极中的阴鱼和阳鱼,共生形成"太极种子".两者交感化和、辐射渗透到文化、艺术等领域,形成独具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人群的注意力,最终形成其独特的注意力经济.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地理位置、民俗风情的独特性、多样性、稀缺性,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多年来无数专家学者以及海内外游客涌至云南,孕育和促进了云南文化产业注意力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区域经济、规模经济和长尾经济四种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原创性理论,更是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推进的论断。新中国建立以来,云南民族工作成就斐然并形成了“各民族亲如一家人”的“云南现象”。进入新时代以来,云南各民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紧抓住民族工作这条主线,以深化思想共识、共塑政治信念、科学发展同步、民族文化同彩等四个维度为主要内容的实践举措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政治、物质、文化基础,进而不断铸牢云南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南桂香 《今日民族》2011,(12):30-31
耿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民族文化资源富集之地。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自己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傣文化和佤文化为主体,其他世居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多元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大省,特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品牌建设相联系,积极培育民族文化品牌,并相应地形成品牌效应,是推动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地区综合实力的需要。困难与主要问题云南最早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方针,近年来更是确定了"民族文化强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歌山舞海     
兰坪各民族同胞勤劳勇敢、热情奔放,他们不仅在高山深谷中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还在劳动之余将生产生活的感悟融汇到歌舞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代代传承至今。兰坪的民族歌舞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云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云南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形态多样的优秀文化,体现了各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省,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将"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并从2010年开始实施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  相似文献   

15.
《今日民族》2008,(6):64-64
《今日民族》杂志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介绍民族知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紧扣时代脉搏并注重自身特色发展.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丰富和交流云南各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为全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把云南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是省委、省政府从云南实际出发,根据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作出的科学决策和战略规划。对于树立云南形象,扩大云南对外开放,让有云南特色的民族文化迅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促进云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认识一致,真抓实干;需要区域、县域。地域文化建设的支撑和配合。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和认识,笔者于今年初,先后两次调查了扬名省内外的民族文化建设先进县──峨山彝族自治县,以期通…  相似文献   

17.
石茹 《创造》2002,(4):29-30
民族文化资源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从思想、道德、观念到舞蹈、音乐、戏曲包含了各个民族的发展史,倾注了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心血和智慧。在云南新世纪的发展中,“民族文化大省”的理念和既定战略,使民族文化资源陡然从过去比较单纯的文化概念升级到了涵盖文化、经济的开阔层面,也具了战略价值。但是,在“民族文化热”中,还有没有某种值得忧虑的近视呢?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文物之众,历史书籍之多、历史传统之厚、民族风情之浓,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云南是具有26个民族的多民族省份,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普学旺 《今日民族》2021,(11):49-52
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籍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硕果.云南自古就是伟大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远在石器时代,云南各民族先民就与中原地区、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有着广泛的文化联系.由于云南各民族先民与内地各民族在族源上具有诸多渊源关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各民族先民与内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一直未曾中断,中原王朝也很早就关注对云南的经营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由云南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云南迈向二十一世纪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暨实施云南形象塑造工程研讨会”近日在昆明召开,研讨会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围绕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塑造云南形象这一主题以及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胡平、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贾春峰、南方地区形象研究所所长罗治英,著名文化专家孙长江等10余位全国著名形象策划专家学者和全省各地州市、省级各单位约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如何塑造云南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形象,使云南以更有特色。更加具体鲜明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