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声》2011,(4):27-27
两岸共同编撰中国现代史教材 “民进党在岛内执政期间,为推行‘台独’,曾对台湾中小学历史教科书进行大肆更改,还刻意将其分割成‘台湾史’和‘中国史’,以割裂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岛内二次政党轮换至今,依然沿用民进党刻意更改后的教科书,只是给‘中国史’增加了一些课时……”说起岛内的历史教育现状,军队政协委员、北空原参谋长助理林贤顺直摇头。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9,(4):26-26
“台湾人民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台湾统独之争.其实就是爱国与卖国之争,顽固‘台独’分子们在岛内撕裂族群,搞去‘中国化’,其实就是否定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提议在京建立一个常年宣传台湾人民爱国事迹的纪念馆”。在“两会”前听取台胞意见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位在京台胞激动地说,这些话给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史茂林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3.
壁松 《台声》2001,(10):1-1
自去年5月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来,两岸关系没有得到丝毫改善,岛内不仅政局动荡,而且经济状况严重恶化。一年多来,岛内股市大幅下滑,民众财富严重缩水,经济增长率一再下降,至今年第二季度已经降为负数,为近30年来的最低点,岛内失业率也持续上升,人民痛苦不堪。 对于岛内同胞所遭受的痛苦,我们非常关切,感同身受,都希望这种状况能尽快得到改变。最近,岛内的“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会议(简称“经发会”)达成了一些共识,其中包括“积极开放两岸经贸及投资(‘戒急用忍’政策之松绑)、以‘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  相似文献   

4.
安文 《台声》2006,(2):86-86
蔡玲编著的《直面李敖》—记者全景实录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一书,在李大师回岛一周后,由华文出版社及时推出。众所周知,李敖坐岛内56年,不出半步论天下,骂尽他想骂的人,快意恩仇,声称此生不出岛,却突然来大陆进行“神州文化之旅”,让两岸读者大眼福。想当年,台湾开放赴大陆?亲,李敖母亲生前回大陆了,李敖也从大陆来台湾了,很多人关心李敖什么时候回大陆故土看看呢?可李敖并不想回大陆,他说:“如果从感情层面,我以为回大陆‘重温旧梦’,就是‘破坏旧梦’。个旧梦没有了,我希望我不要有意破坏它。如果是理性层面,要了解大陆,不需要这么麻?,不需要…  相似文献   

5.
《台声》2020,(2)
正正如她说:"来福建创业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更是越来越接近自己的梦想。到大陆是来对了!希望台湾岛内有梦想的年轻朋友积极‘走出去’,放飞青春,追逐梦想。"关于她李函儒,1987年出生,来自台湾台北。现任福州如玛美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2017年,李函儒获评为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郊木兰山、木兰湖的百里山岗、千亩杉林、万顷碧波、10万只珍禽白鹭,不仅吸引来众多游人,而且得到海内外的客商青睐。从海峡彼岸到此建造一个“台湾岛”的台湾银宝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国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1992年春,彭先生作为台湾公司的总代理到祖国大陆考察投资。年底,他来到木兰湖,当时任塔耳乡党委书记、现任木兰湖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陈贤良介绍说:“要在武汉这个‘大火炉’旁,搭一个‘大凉棚’。”彭先生听到这话后,觉得  相似文献   

7.
廖逊 《新东方》2009,(5):1-1
一连好几年.岛内某些论者都对“银发族旅游者”颇有烦言,认为既然我们要建设的是“国际旅游岛”,就应当吸引那些年少气盛、挥金如土的中外“大款”。有的朋友甚至戏言:“我最怕‘夕阳红旅游团’来,半书包的面包方便面,半书包的矿泉水,抠门到家!”还有人列举海南省委党校的“猫冬客”:“老两口子合吃一份饭,一日三餐自制两餐,让我们不出校门,便知明天的海南多么衰老!”  相似文献   

8.
童欣 《台声》2001,(4):20-21
一个时期以来,台湾知名人士许信良先生多次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谈话;近日又从香港《大公报》上读到许先生接受记者专访时的一席谈,深感教益良多。   许先生说,“接受‘一中原则’,其实就是维持台湾现状的最佳策略和方式,因为中国对‘一中’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其实是在维持台湾现状。”许先生对于“一中原则”的这种理解,可以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当然,这里讲的“维持现状”,应当理解为台湾实行高度自治,不改变现有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台湾同胞维持现有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不变,而决不是岛内少数分裂势力所期望的“不统不…  相似文献   

9.
李哲夫 《台声》2000,(9):11-12
对于台湾新领导人“5·20讲话” ,北京台办反应为“他的‘善意和解’是缺乏诚意的。”台湾“中国统一联盟”的声明则明白指出 :“台湾地位未定论借尸还魂 ,两岸关系雪上加霜。”另如台湾大学王晓波教授直称 :“两岸新冷战的宣告” ,因为“5·20讲话”并不仅是“回避”或“模糊”“一中原则” ,又是再次站在“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基础之上。 (见《海峡评论》2000年6月刊 )可以说 ,过去10多年来台湾在李登辉主导下 ,两岸关系的政策 ,是经历了一个直线上升的“台独分裂主义”的政治运动 ,这造成了今天在台湾岛内 ,不只台湾“独立建…  相似文献   

10.
台湾所谓“三合一”(指“市长”、‘立委”、‘布议员”三项选举同时举行)选举已于1998年12月上旬落幕。国民党“大胜小输”,民进党“大输小赢”,新党则滑向“泡沫政党”,从“关键少数”走向“边缘少数”。其它政党政团亦均不成气候。此次选举对岛内形势及两岸关系有何影响?笔者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国、民两党得失评估台湾岛内政党和政治派系众多,山头林立,但最主要的还是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大政治势力的竞争,其它政党政团的政治态度则在不同程度上倾向于两党的一方,真正持超然态度、不倾向任何一方的中间势利则少之又少。在这次选…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一边一国”,当陈水扁在台湾岛再次举起“国”字旗号的时候,不仅中央政府及大陆各地民众不答应,连岛内舆论界和民众也严厉挞伐陈水扁的分裂言论。一时间,台北股市下挫284点,从业者的经营信心严重受挫,他们认为陈水扁是在“自残”。远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其中有许多就是台湾同胞,对此也表示谴责。  相似文献   

12.
陈水扁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讲话,落脚之语为台湾的前途要由台湾人民自决,“要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此,陈在受到各方批驳后,又多次振  相似文献   

13.
缪群 《统一论坛》2002,(1):23-24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他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仍然是所有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目标。”“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他强调指出:“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的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  相似文献   

14.
9月15日,台湾“政党(联盟)领袖会议”在台北召开,这是台湾历史上岛内各主要政党、联盟的领袖首次会聚一堂,共商重大的政治、经济议题。国民党、亲民党、新党要求在会议的“共同声明”中写入,“当局应就两岸加入WTO之后的各项问题,与对岸进行协商,并依照两会在‘九二共识’及‘九三辜汪协议’达成之成果,恢复两岸协商’,但由于民进党代表强硬反对在该声明中写  相似文献   

15.
逸斐 《中州统战》2002,(7):34-35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5月21日表示:“我们对高清愿、王永庆先生以及所有台湾工商、航运业者为促进两岸早日实现直接‘三通’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欢迎他们尽快受到当局的委托,前来就两岸‘三通’进行协商,争取尽快通起来。”此言一出,台湾政界、民间及媒体一片哗然。 陈云林讲话后,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和统一集团总裁高清愿都作出积极回应。王永庆笑着说:“陈云林先生的反应很好。我们可以想到,我们有诚意,大陆的诚意就出来了……‘三通’由海基会主导实在太慢,应放手由民间企业来做,且最好下个月就能‘三通’;再拖下去,台湾就没有竞争力了;‘三通’后,台湾的股市也会上涨。”至于对股市的助益有多大,他说:“涨到几点不敢讲,不过我敢保证,一定会上涨。”果然,他讲话不久,台湾股市上涨了1.8%,扭转了过去4天持续下跌的局面;航运股全面大涨,有10种上市航运股以涨停板收盘。 王永庆是何许人也,在台湾竞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10月31日上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张铭清就加入WTO后的两岸关系、台湾学生在大陆就学就业、台湾航空器飞行大陆航区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中国日报》记者:台湾民进党近期决定“‘台湾前途决议文’高于‘台独’党纲”,有舆论认为这是为因应年底选举而试图淡化“台独”色彩,另一方面民进党又说,维持现状就是维持“独立”。您对此有何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针对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海内外学术界、舆论界也相继提出了形形色包的“模式”或“构想”。其中,“一国两冶”论颇为引人注目。这一论点尽管未见多少评价文字,但已在台湾岛内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一国两治”论的基本概念、内容以及形成的历史背景作一考察,并对其某些实质要点作理论上的辩析。一、“一国两治”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一国两治”论的主要论点,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沈君山先生撰写的三篇文章中。它们是:《一个中国两个制度的和平竞争》(台湾《中国时报》,1984年1月23日),《一屋两  相似文献   

18.
宋强  胡必松 《台声》2003,(12):4-7
台湾政局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陈杰:首先欢迎各位台商朋友参加“台湾问题高级论坛”。各位从岛内来到大陆创业,对两岸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也有很多切身的感受。今天主要是想请大家就目前的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随着明年选举的临近,各派政治势力都在运用各种手段拉取选票,比如在“公投”、“制宪”等敏感问题上做文章,这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此大家有何看法?陈国原:目前台湾的选举文化,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选举文化,只要有煽动性的议题,就能拉来选票。一些政党总是希望通过煽动性的议题来获得岛内民众的…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7日,国台办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安峰山就春节期间发生的两岸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后,台湾舆论对"一国两制"的关注和探讨便没有中断过。不过,由于"一国两制"在岛内长期被"有心人士"污名化后,引发了岛内民众对"一国两制"的误解与疑虑。对此,  相似文献   

20.
《时事报告》2006,(6):8-9
卓越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指出:“一国人民,如果语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盘散沙,不是一个现代国家。推广共同语是国家现代化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先行工作。”他还说:一文明古国’要想成为‘文明今国’,不能不进行现代化的改造。‘现代化’必须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必须做好‘语文现代化’的准备。”周有光认为,“语文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就是普及现代共同语,学校、公共场所和集体活动一律说共同语,实行共同语和方言的“双语言”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