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浅谈中国法学教育教学方法——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梅 《学理论》2009,(26):192-194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传统的传承性教育模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未能在教学中得到足够重视。这种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少量课堂讨论的大学法学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能完全适应培养法律应用人才要求的,要想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大学法学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而兴起于英美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对于我国法学教学改革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诊所武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法学院的新型法学教学方法,其模拟医学中的诊所教学模武,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实际参与到法律实践机构,直接以主体的身份贴近法律实践前沿,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诊断以及代理诉讼.同时,诊所式法律教育更是体现出一种多位一体的全景式人才培养结构.但是,中国的法律教育,尤其普通高校的法律人才培养如何引进诊所式教育模式,其实践方法论值得一观.  相似文献   

3.
源于美国的诊所武法学教育,秉承面向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理念,面向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的促进正义的教育理念,面向学生发展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迅速地从美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法学教育发展的一股强劲潮流.诊所式法学教育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引进,更是一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引进.大力发展诊所式法学教育,对转变中国传统法学教育理念,促进法学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是当前法学教育的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法学教学应当探索新的模式。传统的讲授型法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需要。美国的诊所法律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确有优势,然而又不可能完全取代法学课堂教学。由于司法考试与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目标相似,因而可以将司法考试作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司法考试的导向作用,实现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学教学实践评价模式的改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改革法学教学实践的方式应该与改革法学教学实践的评价模式同时进行。引进法律诊所教育,必然改革法学教学实践的评价模式。正视法律诊所教育与传统法学教学实践评价模式的差异,借鉴法律诊所教育的评价模式,改革我国现行法学教学实践的评价理念、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4)
近年来,随着法学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法学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走向普法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却没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措施。多年来中国深受大陆法系影响,法学教育模式以教师知识讲授为主,给予学生实务操作的机会极少。因此,针对法科学生的实践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源于美国的法律诊所,体制趋于完善,推动了中国法学实践教学的发展。从一个法学本科生的角度对法律诊所的本土化进行研究,旨在构建一个更好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教育的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为了弥补中国的法学教育不足,提高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我国高校法学院引进了国外的法律诊所的教学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案源不足、经费不足、教务管理与学生时间冲突等问题,针对这些瓶颈,进一步探索相应对策,予以突破,以期能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法律诊所教育模式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5)
诊所式教学在法学实践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和提高学生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理解。教师指导整个训练过程,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时,要注意两种中西教育模式的衔接问题;建设资源问题;开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由于教师水平的制约而导致的局限性;正确认识诊所法律教育方法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的引进,我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也面临着使该模式进一步适应我国法律环境的难题,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法学院校诊所课程开设现状,面临瓶颈,介绍诊所法律教育"高校+公益机构"模式,最终实现作为舶来品的诊所法律教育模式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付其运 《学理论》2013,(24):289-290
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方法以教师的课堂教授为主,教学内容主要为法学理论、法学概念等法学基础理论知识。为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科刑法实务教学需要引入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和法官进行实务讲座等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对这些刑法实践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共兴  苗泳 《学理论》2014,(9):194-196
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与法律援助之间的联系是自然形成的,是应法律援助的需要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构建我国法治社会具有一定的贡献。目前法律诊所教育遇到一定的发展瓶颈,对此我们应该从理念上重视实践性教学方式,对法律诊所的地位进行法律保障,弥补运转经费,开拓教师资源,解决诊所法律援助在各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6)
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是大学法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法学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的影响,法律职业能力培养花费的成本巨大,教师本身法律职业能力比较欠缺,对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考核比较困难。提高学生法律职业能力,需要学校转变教学观念,突出教师自身法律职业能力的提高,课程设计和资源配置向学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倾斜,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教学、法律诊所教学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 ,是中国法律职业化及国家法制统一的必然要求。在与高等法学教育互动共进的同时 ,统一司法考试也引发了法律技能教育缺位、教育空洞化等弊端。因此 ,在法学教育中转变培养观念 ,改革专业设置及教学方法 ,建立法律职业引导机制是促进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新型互动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王春芳 《学理论》2012,(16):194-195
在法学教学中,法学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创新独特的教学方法,诊断式教学法脱颖而出,其教学效果和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文章论述了开设"模拟法律诊所"课程和指导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和其他的法律实践能更好地促进诊所式教学法的运用,并且阐述了法学教学现状思考、诊断式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中开展诊断式教学法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15.
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在思维方式上注重培养学生像"学者"注①那样思考,其典型的课程教学方式和途径为Seminar。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重视训练学生像"法官"那样思考,其代表性的课程教学方式和途径是法律诊所。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的是实务法律人而非学术法律人,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思维模式上应当去"学术化",引导学生像"法官"那样思考。  相似文献   

16.
崔艳峰 《学理论》2009,(21):91-92
我国偏向理论传授和概念介绍的法学教育方法已不适应当前我国法律实践和社会的需求,为了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法律教育需要变单纯的理论传授为贯穿实践教学,并将实践教学作为将来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方式。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法学实践教学的各种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了当前适合我国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林春升 《学理论》2010,(23):280-281
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法律职业资格开始走上统一、规范和专业化的道路,它的确立,架起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的桥梁,改变了长期以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的现象,建立了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在此形势下,原有的法学本科教学模式必须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以实现法学本科教学与国家司法考试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波 《学理论》2010,(18):216-217
当前高校的法学教育存在着法学教育目标不明、法学教育体制不顺、职业资格考试设置僵化、教学方法创新能力不够、学院法律文化氛围不浓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的法学教育目标,理顺高等学校的法学教育体制,理顺司法资格考试与法学教育的关系,从制度上支持教学方法改革,将现有的综合性大学内部的法律专业所在的学院统一设为法学院,营造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美国法律的迅猛发展一直是各个国家学习的对象,一个建立在法治上的社会首先要从基础做好,所以法律职业教育制度就很重要了。本文对美国律师和法学教师的产生制度进行介绍,通过分析美国法律职业资格和法学教师资格的取得制度,分析美国的律师职业资格的取得制度和美国法律教育的教师体制的特点,提出对于我国法学教育制度有借鉴性的建议,以期对于我国法学教育体制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秦亚东  熊滨 《学理论》2013,(32):294-295
法律诊所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法学教育模式,法律诊所更是把法学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社会现实问题、社会管理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法律诊所走进社区,从直接意义讲,对社区管理具有良性的促进,既可以解决和化解一些社会矛盾,也可以保护弱势群体、增强社区管理的稳定;从宏观角度而言,一定意义上参与了社会管理,对社会管理的法治化进程具有一个推动性的作用,既可以增强社会管理的力量,也可以促进我们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