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强 《新湘评论》2010,(10):8-10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劳动创造世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让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都懂得并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真理。  相似文献   

2.
《学习导报》2010,(10):16-16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美。历史长河中,无论环境条件怎样变化,劳动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动力源泉都不会变:无论思想观念怎样变化,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基本价值观念都不能变。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10,(10):16-16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美。历史长河中,无论环境条件怎样变化,劳动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动力源泉都不会变:无论思想观念怎样变化,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基本价值观念都不能变。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10):56-57
劳动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尊重劳动,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并提出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其实,劳动光荣并不是个新问题,但为何今天要重申“劳动光荣”这个命题呢?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努力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3,(11):4-5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宋希斌 《奋斗》2021,(3):9-11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仅要有坚强的政治领导、科学的实施规划、完善的制度保障,而且要有激励全国人民拼搏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2020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以最高规格表彰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社会传递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彰显了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们备受鼓舞、深感振奋。  相似文献   

8.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亿万劳动群众是主体力量。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的今天,广大劳动者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忘我的拼搏奉献,书写着"中国故事"、创造着"中国奇迹",构筑起通向伟大梦想的坚实路基。在"五一"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本刊特介绍10位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先进事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党员先锋的实干精神和工匠之心。  相似文献   

9.
韦倩 《当代贵州》2023,(19):15-16
<正>近年来,贵州通过评选表彰劳动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激励伟大的劳动者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展现担当、贡献力量。“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贵州开展2023年劳动先进典型的推荐评选表彰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15,(9)
<正>劳动最光荣,工人最伟大。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辟未来。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人世间的美好梦想,  相似文献   

11.
高层声音     
《当代贵州》2009,(9):10-10
劳动光荣 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保增长促发展劳动竞赛推进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成千上万的先进模范人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生动诠释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深刻体现了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光荣的,都会得到全社会承认和尊重。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常态化地开展劳动教育?这是当前很多高校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政敏 《共产党人》2011,(11):35-37
<正>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也创造了人类本身。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生产劳动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倡导党员干部参加劳动,既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一、干部参加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党,一刻也不应该脱离劳动群众。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先锋队》2013,(16):4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赋予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伟大而艰巨的使命,时代召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谱写壮丽而崭新的篇章。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一定要以国家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为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作出新的贡献。——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  相似文献   

16.
正淡淡的泥土芳香,静静的百花怒放,缓缓的祝福轻唱。芬芳五月,劳动者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此,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兵团广大劳动模范和广大劳动者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7.
要言要讯     
我们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4月30日,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尤其要使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蔚然成风。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努力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8.
秋洁 《实践》2008,(5):17-17
党章修正案总纲增写了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它对进一步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向全国的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向所有为建设国家辛勤劳动的人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劳动最光荣,工人最伟大。我国工人阶级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劳动精神内涵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的深刻意蕴。在本体论层面,新时代劳动精神以"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为价值内核,它源自唯物史观中的劳动思想,孕育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劳动历史,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劳动实践;在认识论层面,新时代劳动精神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为价值指向,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劳动实践;在实践论层面,新时代劳动精神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价值遵循,即通过辛勤劳动收获幸福、诚实劳动立身处世、创造性劳动引领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