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早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文献中,提出了他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一些原则性设想,如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占有(公有);生产要素由社会中心统一调配(计划调节);消费品在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而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这几个方面彼此相互依存,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未来社会构建的基本制度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按劳分配原则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也已有七十多年的时间。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促使着人们不断地进行着反思,试图更科学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原则。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是否存在按劳分配?如果存在,那么它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具有哪些特征?本文试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实现按劳分配的理论前提与现实的差异社会主义社会起源的“后资本主义性”与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前资本主义性”,产生了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前提条件的差异。马克思、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说,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并且认为,这种划分是依据马克思的论述。我认为,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不仅不是马克思的论述,而且不是马克思的本意。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恩选集》第1卷第273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写道:“设想  相似文献   

4.
试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按劳分配王元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其前提条件是具备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消除了私有制条件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使得每个社会成员的劳动一开始就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劳动者为社会贡献的劳...  相似文献   

5.
论按劳分配内含的演变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于按劳分配理论的研究无疑是广泛深入和富有成效的。本着求实探新的精神,这里将近些年在学习经典作家光辉思想过程中所得体会笔录下来,以求教于理论界的同仁。 一、对经典作家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考察 众所周知,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按劳分配理论系统地集中在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一文。马克思写道:“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因此,“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所阐明的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不仅包含着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殊内容,而且揭示了以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生产为特征的一切社会再生产运动的一般内容和共同规律,例如,把社会再生产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把扩大再生产划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把社会总产品从实物上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从价值形态上划分为C、V、m三个部分,把生产资料划分为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和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把消费资料划分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反杜林论》等著作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指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力建立在广泛使用机器和在社会范围内实行广泛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指生产资料由资本家私人占有,广大工人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同生产关  相似文献   

8.
张蔚萍先生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断》(《党建研究》1995年第6期)作了两个理论界定:一是马克思提出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仅是指“重新建立消费品个人所有制”;二是如果谁将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断理解为“重新建立生产资料个人有所有制”,那他“实质上是鼓吹私有化”。我认为,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出发,以上两个论断性界定,恰恰是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论断的一种偏释,可能对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产生一种误导。 一、理论上的误释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设想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由于不可能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按劳分配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关系。因此,不可能实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模式。那么,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有哪些特点呢?如何实现按劳分配呢? 第一、按劳分配的尺度不能以个别劳动时间为依据,而必须以实现了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依据。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每个人的劳动从一开始就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而不必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向社会劳动转化,因而每个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可以作为计量劳动量的依  相似文献   

10.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拉萨尔主义“公平分配”理念的批判,系统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的前提、对象、原则和实现形式,进一步指认了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是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的根本前提,明确了分配在本质上由生产所决定,提出在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的设想。透过《哥达纲领批判》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理论,启示我们在看待分配的问题上要认识到实现公平的分配制度的渐进性、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尊重生产决定分配的社会发展规律,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逐步实现我国分配领域的公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指出:“一定的分配形式是以生产条件的一定的社会性质和生产当事人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为前提的,因此,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9页)生产条件的一定社会性质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性质,这又是生产当事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言:在公有制条件下,鲁滨逊在孤岛上进行的那种为满足自己各种需要的有计划生产,将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演,未来社会将进行“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分配”,商品关系及商品拜物教将消亡,(《资本沦》1卷第95—96页)。恩格斯也说过:“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马恩选集》第3卷  相似文献   

13.
有的同志认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在特定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规律,不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并没有提出两大部类产品增长谁快谁慢的问题。列宁最早提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观点,但他并没有把这个结论当作适用于任何时期的普遍规律,而仅仅是针对特定的历史条件,即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技术进步阶段而言的,离开消费资料的发展,片面强调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不符合列宁的一贯思想。在社会再生产中,只有在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14.
一、对两种流行解释的分析观点之一:把个人所有制理解为私有制。无论对私有制做出怎样的解释和说明,都不可能符合马克思的本意。马克思认为,现代工厂制度所体现的社会化大生产,否定了一切形式的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社会化的生产资料要求社会共同占有,也即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对于这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论述社会主义特征时曾指出,在未来社会,人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按其提供的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参见《资本论》第1卷第95--96页)。列宁也明确指出:“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列宁选集》第3卷第62页)可见,经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  相似文献   

16.
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解读"重建个人所有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淼 《求实》2004,1(3):14-16
马克思从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个人尺度出发 ,提出了“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 ,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对“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进行了初步描述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阅读和应用经典著作,应当按照马克思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来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马克思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哥达纲领批判》中,详细地、完整地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首先是废除私有制,"建立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这只是达到未来理想社会的第一阶段,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人类社会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7):18-18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时就曾提出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马克思把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就他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未来社会将实行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在俄国实行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我国在过渡时期,参照原苏联的模式,也是致力于建立两种公有制形式。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仅限于单一的公有制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 邓小平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根据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1985年邓小平就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特点是怎样的呢?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又是怎样的呢?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又各具有什么特点呢?这是本文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一、间接结合与间接社会劳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设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单一的全社会公有制。在这种社会里,商品经济已经消亡,每个劳动者作为全社会范围内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成员,共同地、直接地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3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