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规民约在社会秩序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传统。认真分析研究村规民约,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熟悉滨海新区农村的乡民社会,有利于构建和谐乡村社会的法治环境,有利于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必须不断改革与完善村规民约,在规范村规民约的基础上推进依法治村。  相似文献   

2.
现代村规民约具有浓厚的法治属性,是一种民间自治规范,具有乡村秩序治理、行为规范和立法补充功能。然而,村规民约在运行中存在与国家法治的冲突、制定程序与内容失范、执行与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困境,应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审查、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弥合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确保村规民约贯彻落实到位、严格村规民约的内外部监督机制,进而强化村级自治,推进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乡村逐渐从伦理型社会进入到现代法治型社会,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内生为主转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传统村规民约也逐渐被现代乡村规则所替代。在这种变迁过程中,乡村社会呈现出一定的内在认同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村规民约实效性的发挥。针对村规民约时代变迁所产生的影响,绍兴各地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典章模式,发挥了其在维护农村稳定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村规民约是指农村村民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村实际而制定的涉及村风民俗、社会公德、公共秩序、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规定,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它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村民共同商量制定的、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形式,在我国广大农村已普遍采用。据统计,目前我国90多万个村民委员会中有98%制定了村规民约或者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出现,对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村的生产、生活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民间法研究视野中,村规民约从国家法律效力体系的外部转为法治实践的社会基础。本文通过对浙江沿海地区某经济发达村庄20年中17件村规民约的解读,以个案实证研究的方式展现我国法治实践在村庄自治中的发展轨迹,进而探究国家法律与村规民约在村庄治理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村规民约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制度。村规民约对完善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培育乡村公共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共生的和美乡村建设秩序,有效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显著优势。村规民约与特定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性、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这使得村规民约赋能和美乡村建设可能存在契约困境、信任困境、程序困境、内容困境、执行困境。为更好地发挥村规民约赋能和美乡村建设的功能优势,需要以价值认同为前提要件、以因地制宜为关键基础、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要义、以刚柔并济为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村规民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规民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由村民会议制定的依法自我执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规章制度,它是村民自治的具体体现形式。村规民约在实践中已日益显现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对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村规民约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村规民约制定主体的多元化、制定程序不够完善、内容不具特定适应性、强制执行于法无据等等。  相似文献   

8.
社会变迁对农村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治理工具可以为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提供支持。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需要推动村规民约在法治、自治、德治等具体领域的功能演化,以此复兴、重塑和优化村规民约,推动传统村规民约在当代社会的时代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作为一种族群性文化象征符号的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具有多重功能,如增强社会资本、促进社区自治、传播价值观念等。村规民约通过强化耦合式演进机制、内源性塑造机制和均衡性治理机制,能有效推进“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制度化实践、推动“三农”政策在基层自主落实、促进国家治理与村民自治动态协调。为了提高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治理的效能,应从整体规划、功能拓展和机制调试方面,完善村规民约制度顶层设计,构建发展型村规民约体系,以赋权推动多元参与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问题,是农村进行基层治理的依据之一。村规民约应当界定为村民以道德传统为基础,以法律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风俗习惯,共同制定的行为规范。合法性是村规民约的核心内容。当前的村规民约在合法性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方面是内容与国家法律相违背,二是制定程序违反法律规定,三是对村规民约的监督不到位。为了完善村规民约,解决村规民约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考究在诉讼中的应用,从而建立对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审查机制。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审查,需要从审查主体、审查方式、审查限度三个方面进行。处理好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律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基层治理,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法治建设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农村社会的特殊性入手,阐述了农村法治建设的特点,并指出深入探讨农村法治建设的特点是最终实现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是国家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现阶段,村规民约和国家法在现代中国乡村社会进行有效治理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法"与"村规民约"的二元冲突,主要包括:法律与道德的选择冲突性、传统礼俗与现代法律的价值不和谐性、国家权力与乡村治理中二元治理的主体不一致性。现阶段,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在乡村治理中亟需实现现代化转型,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吸收村规民约中的法治资源,完善国家法;必须要坚持以民为本,培育村民的法治人格,树立法律意识;必须探索嵌入治理方式,将村规民约与国家法有机结合,合力推动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2.
村规民约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看,在想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村规民约都起到了维护农村规则之治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村委会制度和村民自治的完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村规民约。从制定法的角度来看,村规民约并不属于正统的国家法律体系,只能归入民间法的体系中。在民间法的体系下,村规民约有着其特殊的构成、性质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对乡村振兴的法理进行全面准确地阐释,村规民约司法适用的法经济学分析是此种阐释的基础性工作。村规民约可以作为经典司法三段论的大前提,成为案件裁判的规范依据,它也在司法实践中与小前提互动,甚至会影响司法裁判结论,因而可以从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个方面展开村规民约司法适用的法经济学分析。村规民约司法适用的法经济学分析表明,村规民约适用于司法实践可降低司法成本、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增加社会整体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南疆乡村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着缺乏法治氛围、法律实施与非制度化因素相冲突、执法困境、村官腐败、极端势力渗透等一系列问题。"访惠聚"工作队突破了传统自上而下的垂直社会治理模式,在法治建设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共治,并在普法、建立乡村法治长效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和培育村民民主自治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法治建设是农村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强化农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健全规范有效的农村法治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两个民族村寨为调查对象,运用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秩序与国家法关系进行比较性研究。在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习惯法对社会秩序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应增强国家制定法的亲和力,加快国家法本土化步伐;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地方投入,增强国家制定法的控制力;以变通条例、村规民约为载体,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互动与对话。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法治的主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法治的保驾护航,农村法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农村法治主体性问题。农村法治主体性包括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能力。农村法治主体缺位原因有文化观念、经济,社会因素。从近期看,农村法治主体建设应注重法治主体性建设的现实性、实效性、针对性。从长远看,农村法治主体性建设最终立基于农村的教育和经济。  相似文献   

18.
农村法治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多年来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制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制建设方略,以期加快我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9.
农村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走出农村法治建设困境,加快农村法治建设进程,我国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破除城乡二元化格局,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农村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尊重农民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政府协调、多方推动、共同参与的农村法治建设格局,进一步拓宽农村法律服务渠道;规范基层政权的依法行政工作,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强和改进普法教育,建立普法长效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主动依法维护群众利益,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农村法律文化新旧交替的历史背景和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背景下,农村法治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形势下,应以维权思维引领农村法治建设,改革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机制、重构农村矛盾化解机制、构建涉农侵权预警及监督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系统促进农村法治建设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