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徐培华 《民主》2013,(6):13-14
中共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中共十八大报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再到“中国梦”发展定位,诠释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路是中国梦实现进程中各种救国救民道路博弈后中国人民的理性选择,不仅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还具有深邃的伦理内蕴。立足于中国道路发端及出场的本土语境和全球背景来看,中国道路既凸显了市场化改革背景下资本逻辑运行中的人本伦理,成为差异性社会中价值牵引与整合的深层力量,又为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和谐发展提供了价值和道义典范。深入理解"中国道路"的这种伦理内蕴,不仅有利于深化中国道路的理论研究,还有利于展现中国道路的价值逻辑和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企业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迫切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激发自强不息的思想动力,助推中国梦、企业梦、员工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论述,对于我们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梦是民族、国家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的梦与民族、国家的梦相互贯通。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中国梦是现代文明世界的梦,是融入世界的梦,它的实现,不仅造福中国,而且造福世界。实现中国梦,必须予以制度保证,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20,(6):93-100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呼唤制度伦理建设。依据制度在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结构中的不同层次与不同领域,制度伦理体系由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以及政治制度伦理、经济制度伦理和社会文化制度伦理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当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制度伦理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为制度正义、社会效率和社会秩序。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效率与构建社会秩序的制度基础与前提,社会效率是制度正义与良序社会的物质承担者,良序社会的构建是制度正义与社会效率的出发点与目标,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为人民造福",从本质属性上看,中国梦就是为人民造福的梦. 一、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诉求 习近平同志把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界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三个基本规定不是彼此分割而是内在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幸福,换句话说,无论是国家富强梦还是民族振兴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梦.  相似文献   

8.
李伟  史为磊 《求知》2013,(10):4-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生活幸福之梦: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中国梦和践行群众路线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而践行群众路线又能为实现中国梦汇聚磅礴的力量。凝结精神共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梦实现的过程是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的过程。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与人民幸福这种高度契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国梦不仅仅包含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包含着"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而这一梦想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现阶段,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民生为本,实现国家富强之梦,并不断地使国家富强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具体阐释为政治大国梦、经济强国梦、文化兴国梦、天下大同梦、美丽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起中国千劲。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与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紧密相连,个人梦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总体上依赖于中国梦。在中国梦的基础上,还应建构对世界梦的追求,并使之与中国梦共同促进、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1.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杨圣琼 《求知》2014,(2):18-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就有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深刻论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又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六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从顶层设计角度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具体路径的角度看,实现"中国梦"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事等领域的改革,从而实现富民梦、强国梦、民族梦、强军梦、美丽中国梦、和谐世界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讨论应更多地立足于国家的高度:一是中国梦的提出具有世界意义;二是无论是"民族独立梦"、"工业富国梦"、"现代化强国梦"、"小康社会梦"还是"民族复兴梦",均立足于国家高度,展望国家未来发展;三是中国梦植根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因此,对中国梦的讨论不应降低高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上,最终落到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上。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影响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妥善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善民生既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4)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中国梦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增强员工的幸福感,是实现员工梦想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企业应如何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结合企业的实际,就建设幸福企业,增强员工的幸福感,谈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曾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在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青年人是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1)
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梦,本质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四个全面是我党为实现中国梦而提出的详细的战略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四者有机统一于实现中国梦和两个百年目标之中。我们必须认真践行四个全面引领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治精神的构建是以一定的国家传统法律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法律精神是一种法律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是中国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必须实现从法律伦理精神向现代法治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