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中国协商民主的多层次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理解和界定。本文按照协商民主发生的逻辑、场域和议题,将之分为三个层次:政治协商、政策协商、社会协商。政治协商主要以多党合作制度和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作为实施载体,执政党就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国家领导人的产生等重要议题与民主党派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展开广泛协商。政策协商主要是就政府部门的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议题与群众展开协商,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公共行政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社会协商是指在城市和农村的基层自治范围内社区居民或村民就本社区或本村公共事务进行协商和协调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三个层次的协商民主按照各自逻辑开展与发展,三者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也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与协商民主研究是抗日战争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抗日战争与协商民主的连接点在于抗日战争、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抗日战争时期衍生了具有抗日战争特色的政治协商概念与初步实践,而政治协商演绎至今,又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构成。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氛围、思想及由此决定的社会构成的分化组合,导致了政治协商思想、实践与概念的产生。中国协商民主的思想与实践不是开始于“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只是抗日战争大时代背景下的一个阶段性、局部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思潮的协商民主理论,是指20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它着重强调现代公民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实现良性的政治参与、政治互动,从而达成决策的合法性与公民政治参与。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在政治协商中具有独特功能,它丰富了政治协商的新内容,体现了政治协商的新本质,提出了政治协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萌芽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与实践中。主要内涵是:在反帝反封建推进民主共和的历史进程中实行多党合作共事;友党之间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进行政治协商;社会团体之间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进行社会协商;先民主协商后决策选举是中共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建国方略的重要政治程序。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民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思想。本文试从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党派协商”概念的提出是中共协商民主思想萌芽的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政治协商”的运用是中共协商民主思想形成的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是中共协商民主思想成熟的标志;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共协商民主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就执政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重要事务进行的政治协商(也即政党协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既是我国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协商民主体系建立、完善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协商民主体系中居突出地位,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抓住了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就找到了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把钥匙.随着人民政协不断推动政治协商的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不断朝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拓展.一方面,政治协商从横向层面朝着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逐步拓展,使政治协商远远超出了人民政协的范畴,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中的协商民主已经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政治协商从纵向层面朝着社会协商、基层协商、公民协商逐步拓展,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最大共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横向、纵向拓展推动了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各协商主体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党内协商民主、党际协商民主、执政协商民主和社会协商民主四种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政治协商以及选举民主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从协商理念、协商制度、协商行为、协商结果等方面构建其发展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在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架起了相互联系的纽带,并对中国的民主制度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协调利益冲突,理顺团结与民主关系的重要制度。但是政协制度并不等同于协商民主,其自身的发展历史、性质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着这一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要加快中国的民主进程,政治协商制度需要从人事吸纳机制、基本职能规范化以及民主监督过程的透明度等方面进一步予以改进,为推动更为广泛的协商民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界围绕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进行了多维度、立体化的解读与研讨。深化了对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品性、现实意义及当代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客观而言,目前学界关于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过多地聚焦于邓小平的基层协商理论、社会协商理论、党内协商理论等的研究。缺乏对邓小平协商民主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把握,未能对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行学理阐释和逻辑论证。因此,新时代条件下应该注重对邓小平协商民主理论体系整体性研究,一方面,这有助于提升民众对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体系的科学认知,有助于领悟其协商民主思想精髓。另一方面,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发展等也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