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王兰锋 《前沿》2012,(5):123-124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为测量工具,调查南水北调移民和迁入地当地村民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结果显示,移民心理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当地村民,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当地村民,移民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各指标显著负相关。本文针对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初步提出对水电工程移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利钧 《前沿》2013,(6):105-106
利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与TAI考试焦虑问卷,对山西两所中学的32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青少年完美主义处于中等水平(=100.75)。(2)青少年完美主义有性别、年级差异,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t=-2.351,P〈0.05),初中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t=2.430,P〈0.05)。(3)青少年考试焦虑处于中等水平(=39.69),有考试焦虑倾向。(4)不同性别、年级青少年在考试焦虑上差异并不显著(P〉0.05)。(5)青少年完美主义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313,P〈0.05),且完美主义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了解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究其社会支持网络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抽取甘肃省311名农村留守妇女为被试,采用社会支持网络量表和SCL-90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表现出规模偏小、强关系成员占多数、异质性较低、趋同性较高的特征;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成年正常女性。此外,研究还发现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对其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网络异质性、趋同性与其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是关系到生态移民工程最终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长江上游牧区生态移民搬迁之后生活状态和社会适应的分析,讨论搬迁移民在急促城市化过程中社会不适应的原因,从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和心理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文化和职业培训在改善移民社会适应性上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对移民迁入地目前的培训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移民培训的内容安排、持续性、追踪机制、培训对象的态度以及培训参与者资源整合的能力是影响目前培训效果发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生态移民的最终目标。“十二五”期间,宁夏规划对中南部地区7.88万户34.6万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涉及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盐池、海原、沙坡头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其中县内安置占35%,县外安置占65%。生态移民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改变居住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去年以来,山东省惠民县民政局从“五抓”入手,全面启动“一助一”社会救助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做法是:一、抓宣传,动员社会参与惠民县民政局广泛宣传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建立社会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了社会各界参与、理解、支持救助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以政府文件形式,县乡逐级出台了《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发动。通过宣传,全县有36名县级干部、402名科级干部、31户富裕户与484户贫困户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二、抓组织,健全工作机构惠民县成立了由分管民政的书记为…  相似文献   

7.
王雪艳  胡文彬 《前沿》2013,(12):116-117
以问卷法测量天津三所高校242名大学生,考察其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归因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的指导可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赵霞 《中国青年研究》2022,(9):106-113+80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水平的“谷底”。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高中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四低”趋势:情绪健康水平低、自我评价低、压力感低、人际支持低;高中女生比男生更焦虑、抑郁,自我评价更低,压力感更高,但人际支持也更高;生活习惯(睡眠、手机依赖)、压力和社会支持(父母支持、同伴支持和教师支持)是影响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做好压力管理、提升社会支持水平等方面着力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四子王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少数民族边境贫困旗。全旗经济以牧为主,农业占有很大比例。蒙古族大部分居住在北部牧区。旗的最北端脑木更、卫井、江岸、白音敖包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4公里。为了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牧区经济快速发展,使牧民生活早日达小康,我们对牧区苏木进行了走访,并把重点放在边境四苏木。在调查了解过程中发现:牧民生活生产水平基本上是两头小中间大,体现在大小畜存栏头数上,富裕牧户大小畜一般在500头以上,中等户一般在200头左右,贫困户在100头以下,甚至还有无畜户,他们只好给富裕户放牧或…  相似文献   

10.
贫困不仅表现为物质生活方面,更表现为精神贫困和心理贫困。贫困与心理健康问题也显著相关。当前,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大部分农村贫困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不少农村贫困户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提高我国农村贫困户心理健康水平,应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构建完善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农村贫困户进行心理服务和支持、提高农村贫困户的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及其社会性影响与保护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08名城市青年农民工为被试,运用问卷法测查其心理健康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社会支持的相关,结果发现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地低于全国常模.社交回避及苦恼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并且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对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发挥了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及罪犯人身危险度量表为工具,选取某区看守所268名在押人员为被试,调查分析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安全风险程度。结果表明:(1)在押人员安全风险高危的检出率高;(2)文化程度、有无前科影响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3)较少社会支持与具有满意社会支持的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差异显著;心理健康与筛选阳性的在押人员,安全风险程度差异非常显著。(4)社会支持、文化程度、心理健康能联合预测在押人员安全风险检测评估47.4%的变异量,其中心理健康的预测力最佳。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澳大利亚的移民融合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澳洲莫纳什大学和斯坎伦基金会主导调查过去十年中澳洲民众对移民、多元文化政策的态度变化。对2017年斯坎伦基金会调查报告的分析显示,澳洲的社会环境不太有利于移民的社会融合。访谈发现,整体而言,中国新移民的社会融合水平有待提高。影响中国新移民在居住国的低社会融合度既存在客观因素,也有移民自身的语言和文化因素。移民社会融合是主流社会和移民群体的双向调整、互相接纳和认同的过程,中国新移民保留自身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居住国社会实践是促进该群体社会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移民的社会融入是少数民族与迁入地的社会交互、适应与调试过程,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移民、商品经济流动移民、跨族通婚移民三种主要类型,蕴含了移民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与社会关系融入的独特内涵,对此本文从哲学角度阐释了移民少数民族社会"先成人"与"生成人"的辩证关系,论述了少数民族移民基于原有历史文化抽离的分裂阵痛,通过反映少数民族社会疏离感与异质感的困惑,揭示民族性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根本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5.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生态移民的最终目标。"十二五"期间,宁夏规划对中南部地区7.88万户34.6万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涉及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同心、盐池、海原、沙坡头9个县(区)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其中县  相似文献   

16.
杨莉 《长江论坛》2012,(1):67-7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其子女进城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亟待关注。通过对武汉市七所中小学258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水平和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高中阶段;男生社会适应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女生。生活压力、同伴关系和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信息窗     
据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农村分化现象正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之中。该调查说,特富户基本上是长期担任主要村干部和早年凭借权力或贷款创办或承包经营经济实体的个体私营企业主;大富户主要是前几年涌现的各类专业户、本地有权有势的县乡干部家属户和直系亲属户,乡用或村用电管员、财税员、林管员、粮管员、水利员等五大员户及家庭势力强大的农户;其余是小富户、小康户、中等户、贫困户,其中贫困户占65%左右。先富起来的农户,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财富越来越多,贫困户受各种因素束缚而致富无门,形成越来越贫穷的状况,使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这种贫  相似文献   

18.
以华中地区五所高校的本科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知及其所获社会支持的状况,以及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数据显示,这当中存在结构性差异,最重要的结构性差异体现在因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的差异(包括家庭户籍性质与家庭经济条件)而导致的大学生在就业压力感知和所获社会支持上的差异,并且这种状况日益呈现固化的趋势,这使得农村大学生或贫穷家庭的大学生感受到更大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9.
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军  雷鸣 《前沿》2009,(7):150-153
目的:了解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测验海随机对西部部分高校进行抽样。结果:通过调查发现,(1)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自评各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常模,并达到极显著水平;(2)贫困大学生在人际敏感、忧郁、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3)就业、学业、经济状况是贫困大学生主要关心的问题。结论:西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该根据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20.
日前,笔者在晋西北宁武、神池、五塞等国家级贫困县调研时了解到,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有80%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成为富裕户:15%的户也已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但是,有5%的户至今仍在贫国线上挣扎,有的甚至出现了越扶越贫的怪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据群众反映,“福利扶贫”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