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失衡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秋明  ;文东茅 《求索》2007,(9):117-119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过度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东部地区,就业地域失衡问题日益凸现。本文在对就业地域均衡的条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失衡的原因:不同地域间的职业待遇不平衡;就业流动难度大且成本高;落后地域隐性需求难以转化为显性需求。为此,应加强政府作为,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到就业不足地区就业和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强高等教育地区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高校在培养本地所需人才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就业能力提升是化解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之关键。基于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语境,对就业能力的内涵与定义再度阐释,在运用SWOT分析工具深入探究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内部优劣势,外部机遇、威胁等要素基础之上,提出化解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3.
龚和 《群众》2009,(2):14-15
近年来。我们宿迁市人事部门立足区域实际,切实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创优就业政策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强化服务措施,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利的大背景下,我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有序开展,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质量均持续提升,既起到了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也为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4.
资讯     
辽宁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瞄准"长三角"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到该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人才市场发展动态的风向标。近日,苏、浙、沪三省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及人才交  相似文献   

5.
公文摘登     
《内蒙古政报》2011,(13):38-38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的通知一、督查目的:准确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查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晰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畅通扩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健全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06,(1):19-19
政策背景: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人才匮乏,非常需要高校毕业生到这些地方建功立业。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今年重点落实六方面政策,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7.
《浙江人事》2007,(5):36-37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整个社会就业、再就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在用人单位和高校、高校毕业生之间搭建一个交流、洽谈、实践的平台,对于推动人才引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促进人才培养、配置、就业三位一体新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慈溪市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实践,对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制度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政报》2009,(3):20-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基于六期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2011—2021年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就业选择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从分析结果看,与非农村籍毕业生相比,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比例较低,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比例较高,在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岗位类型上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支收比等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不同就业形态、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和岗位类型的选择。结合研究结果,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多渠道提升人力资本、多方加强精准帮扶以促进农村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0.
浅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政策作为政府实现就业规划、保障公共权益的工具之一,在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政报》2009,(7):35-38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能力减弱,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残疾人》2013,(10):6-6
记者从海南省残联获悉,海南将多渠道帮扶高校残疾大学毕业生就业,未来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将按一定比例优先录用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记者了解到,为多渠道帮助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实现就业,海南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作为按比例安排就业的重点对象,协调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推动达不到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确定一些岗位,优先招录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同时,动员和鼓励用人单位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0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4.
王伟新 《浙江人事》2008,(12):29-29
一是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介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免费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等服务,组织开展公益性专场招聘会,积极参与网上招聘活动。与教育、经贸等部门协调合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机制。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特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等相关政策,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5.
陈朝晖 《浙江人事》2008,(10):43-44
随着高校扩招和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专业设置、就业管理模式不尽合理,以及毕业生期望过高、诚信危机和困难群体等原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尝试就如何做好若干就业服务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30万人,就业任务可谓是十分繁重。日前,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更是发文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还应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拓展相关产业、企业、科研项目、基层等就业岗位;加强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同时各地、各部门还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通过以上诸多措施的实施,努力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这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参与到相关的就业准备活动中,得到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而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的建设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应红忠 《中国人大》2009,(15):54-54
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但是绍兴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却不降反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逆势上扬,既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市人大代表的关注。今年6月24日,绍兴市部分人大代表专门视察了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8.
《就业与保障》2014,(8):35-35
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南平市公务员局采取五项措施,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建立实名制登记,开展就业跟踪服务。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见习、就业培训、求职补助及就业推荐等促进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浙江人事》2009,(9):38-39
为了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对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作如下分析:一、近年桐乡市生源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概况  相似文献   

20.
《山西政报》2006,(14):6-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晋办发[2005]18号),切实推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高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