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和午 《南风窗》2014,(25):66-67
<正>四季度中国经济放缓的态势并未止步。而外部经济方面,欧元区经济整体仍疲弱、日本再次陷入衰退、原油价格跌跌不休、俄罗斯金融危机或爆发,全球经济面临第二波危机袭来的警报正在拉响。正是如此局面,中国定向版扩内需横空出世。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放缓的态势并未止步,10月中国制造业PMI再次走弱,由9月的51.1%下降到50.8%,为今年5月份以来的新低。投资和消费增速双双下滑,凸显内需的疲弱。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放缓至2001年12月以来的新低。10月社会零售数据已  相似文献   

2.
媒体     
《南风窗》2013,(18):12-12
中国经济没撞上"南墙"英《经济学人》8月17日纽约时评员一直胆战心惊地观望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走向:经济增长从早期的两位数陡降到7.5%,但投资率却畸高不下,超过GDP的48%,而国民负债总额约占GDP的200%。中国经济增长从当初风驰电掣的10%降到今天的7.5%,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结构性放缓的良性增长,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其定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担当了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角色,为推动自由贸易的有序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全球经济失衡为由,通过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保护主义的结构调整政策主导着新一轮的全球规则变局。在此背景下,金砖国家增速普遍放缓,中国经济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该如何应对?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金砖国家还能否支撑起全球的经济发展?为此,本刊特约请相关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2013年是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世界经济在艰难回升,美欧经济也在好转,而在2012年经济发展比较快的金砖国家经济却出现增速放缓;世界性和地区性大国发展军备势头较往年强劲,大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履新,  相似文献   

5.
今年第一季度和4月份的经济数据似乎不够理想,5月份虽然有了一线光,但实体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很大,于是,关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担忧开始弥漫,中国是不是需要出台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的讨论日益激烈。当金融危机初起之时,很多人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逼迫经济转型的机会,出口不振,外部疲软,中国可以通过启动内需和加快产业升级应对。可惜的是,4万亿的出台迅速刷新了中国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改革法案虽然已过去两年,但是它对全球乃至中国所引起的示范效应才刚刚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和股市楼市的持续低迷,投资渠道也被大大减少。而这个时期恰恰是证券产品及其衍生品繁荣的好时期,因为金融产品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体经济供给不足的结果。本文拟在通过对美国金融改革法案的研究旨在发掘适合现今国内金融发展的监管制度,并做出相应的立法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无论眼前的这些挑战如何解决,可以肯定,世界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的长期困难阶段——这可能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不利于经济增长的一段时期。短期内,世界经济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欧元区是否能够理清自己的问题,避免出现分裂的结局?美国能否走上一条增长恢复之路?中国能不能找到扭转经济增长放缓的方法?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影响全球经济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但是无论眼前的这些挑战如何解决,可以肯定,世界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的长期困难阶段——这可能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不利于经济增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8.
陈和午 《南风窗》2011,(10):68-71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步入后4万亿时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主基调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调结构已是刻不容缓,但从地方搞经济的情况看,汹涌的地方政府投资潮却并无丝毫放缓之势。  相似文献   

9.
王清 《法制博览》2011,(7):38-38
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受消费和出口增长乏力拖累,在2010年第二季度骤然放缓,所公布的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率仅为0.1%。对于饱受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困扰的日本经济而言,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年内很有可能被中国取代。、  相似文献   

10.
刘海波 《南风窗》2012,(14):68-69
在采取坚强有力的行动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方面,中国明显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们在对外各种争议中有时被动的重要原因。人民币国际化、欧债危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一系列问题剪不断理还乱。中国如何定位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关系?中国要对世界负责任吗?如果是,那么这个世界具体包括哪些部分,是华尔街,还是孟加拉的童妓和尼泊尔的农民?  相似文献   

11.
邢少文 《南风窗》2011,(14):80-81
通胀高企、货币紧缩、增长放缓,中国经济的下一步走向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6月11日,曾预测全球金融危机的"末日博士",纽约鲁比尼全球经济咨询公司董事长、纽约大学教授努里  相似文献   

12.
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及其动向事关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将对中美关系、台湾地区与美国的关系、海峡两岸关系产生直接影响。特朗普政府有别于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不在其施政的优先位置;台海政策从属于美国的对外战略、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但突出台湾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台海政策整体上服务于美国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同时服务并服从于"让美国重新伟大"的目标;这些构成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的主要特征。基于此,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主轴仍是"分而不独、和而不统";不会"弃台",不会放弃"一个中国政策",但也不会严格按照"一个中国政策"行事,更不会支持中国统一;不希望两岸关系紧张或发生军事冲突,也不会让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障碍。影响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走向的因素既包括特朗普本人及其团队和官僚体系对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的认知,也包括中美关系的发展,还包括台湾民进党当局的对美活动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但在不同阶段其敏感程度有异,这取决于中国大陆对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调整的反应与反制程度,以及特朗普政府是否明确中方底线。  相似文献   

13.
刘怡 《南风窗》2014,(24):30-32
马歇尔计划是对美国长期以来推进美欧经济一体化和美元核心地位的阶段性总结,有助于美国向西欧输出资本的制度条件在此前已创设完毕。而中国牵头主导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与资本输出的步骤几乎同时启动。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30年来,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线和趋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成为全球化及体现全球化的国际经济体系的最大受益者,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相对受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总收入提高了,但工作岗位却流失到了国外,这加速了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全球化加剧了美国国内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使美国白人蓝领阶层和中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恶化。这一群体因而成为特朗普逆全球化政策及"美国优先"政策坚定的拥护者。由于美国国内现存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除非美国尝到逆全球化的苦果,否则它在逆全球化的道路上不会退却,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国家安全战略也不会改变。美国正在采取一切措施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疫情之后中美关系将进入一个更加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张鲲 《南风窗》2014,(23):58-60
增速放缓、微刺激、调结构,种种区别于高增长、强刺激等“旧常态”的现象表明,中国经济似乎正在进入所谓的“新常态”。那么,经济“新常态”是否意味着股市将迎来“新牛市”?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0,(18)
<正>8月16日日本发布的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已经超过日本,原因是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意外放缓。如果不出意外,那么中国全年GDP超过日本已成定局,仅次于美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7.
杨军 《南风窗》2010,(4):22-24
如果中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美国经济向长期调整走,对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都是有益的。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核心,美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09,(10)
目前,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在过去6星期里,全球2/3的股票市场上升了20%;中国经济回升明显,全球加工业下跌势头似乎已放缓,美英两国不动产市场出现一线生机。德国投资者景气指数在近两年内首次出现正值。这都是令人振奋的信号,但过分的乐观往往会导致政策判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主导下的TPP谈判时有发展的情况下,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呈现出两个次地区独立展开、"跨地区"与本地区经济协作竞争的迹象。东亚经济合作范围虽扩大但发展方向不明。美国借助TPP的战略化特点创造出一种广域一体化(或宏地区主义)的新模式。它试图发挥国际经济机制(如TPP)与战略或安全问题的互动功能,开辟一条美国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道路。美国对中国加入TPP仅口头上表示欢迎,而中国目前选择暂不加入。中国应趁TPP谈判受阻,抓住机遇,作出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搜集了193个国家近50多年的经济增长数据和各种社会指标,通过对三个时段(1960—1980,1980—2000,2000—2010)的分析,证实了在第二个时段经济增长和社会指数的进步放缓之后,在第三阶段经济又恢复了增长,许多国家还出现了社会指标(包括人均寿命、成人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和受教育水平)的反弹。本文认为,经济状况和政策的某些变化可能是增长放缓和反弹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