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就地城市化就是在传统农业区,不改变农业性质、不向大中城市转移农业人口,不放弃农业优势而勉强发展与农业没有直接联系的第二产业,而是通过创新农业科技,建立起综合、生态的现代化大农业,通过根本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启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的投入,通过适时适度合并村庄,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使传统农村向城市文明靠拢和融合,从而实现农村就地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互动发展与“三农”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既具有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也具有体现我国特色的"两头过剩"现象和"双向运动"的特点.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农村城镇化的动力,小城镇建设是乡镇企业发展的载体,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互动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曾提出"农业就是工业"的重要命题.他的农村工业化是以"地方工业"、"中小企业"的形式出现于实践中的.毛泽东认为中国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不要拥入城市,在农村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农村工业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靠自身积累.农村要改造得和城市差不多.学习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农民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农村工业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曾提出"农业就是工业"的重要命题.他的农村工业化是以"地方工业"、"中小企业"的形式出现于实践中的.毛泽东认为中国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不要拥入城市,在农村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农村工业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靠自身积累,农村要改造得和城市差不多.学习毛泽东农村工业化思想,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农民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农村工业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农业区要实现就地城市化,不在于放弃传统农业优势去发展与农业没有直接联系的第二产业,而应因地制宜,通过创新农业科技,由农业起步,逐渐建立起以农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提高农业附加值,使农业成为高效产业,从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再通过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实现农村就地城市化。传统农业区建设农业园,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使农业成为高效产业;有利于确保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改造传统农民,造就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有利于就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李昌平难题。  相似文献   

6.
就地多元化:促进中国农民现代化的社会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现代化的一种选择:就地多元化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到底怎样实现? 城市化?小城镇化?这些路都尝试了,仍不能解决问题。于是,近两年的讨论集中到就地实现非农化的选择上。笔者将非农化作一修正,改为多元化。什么是就地多元化?笔者认为,基本轮廓有这样几条:一是农村生态地理环境大体上维持原貌,有相当比例的农耕土地;二是农民的身份并没有变成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城市化现状、机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研究》2004,(6):7-10
农村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 ,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农村城市化现状、农村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并进而形成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传统城市化理论认为,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非农人口所占的比重是城市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城市化的背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城市化理论必须要深化。转变传统城市化理念,就是要深刻把握城市化的本质内涵和根本目标,在充分发挥工业化推动力的同时,转变传统理论对农业的错误认识,促进以农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就地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发展小城镇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欲使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关键是要在观念和思路、发展模式、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农村老年人口的庞大数量给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家庭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应促进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弘扬敬老爱老社会传统,构建一体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家庭保障和自我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好城市化与"三农"的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杭州市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高起点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加快城市化步伐,必须处理好城市化与"三农"的几个关系,把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管理和保障体系,把农业纳入大都市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农村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为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了一条根本的解决道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就是从数量上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可以说,城镇化是以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农村人口向非农转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沿海地区传统的农业太县和新兴工业强县,浙江省宁海县政府在引导城市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城市化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国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乡村地区人口没有通过大规模的流动和空间转移而实现向城镇化的转变,这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当下称其为"就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在中国城镇化整体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于全面、深入地揭示人类近期聚落演变过程的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中国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的村级资产改制与村居生活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是市场对城市资源的价值发现及城市社会资产的形成和增值过程,同时也是城市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格局的再调整和利益关系重建的过程.以工业化为动力的城市化替代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城郊村的社会变迁,将使城郊村产权关系重构和社会关系重建.然而,我国当前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线、现代化替代传统村落的社会变迁,却未能使农村中传统的村落结构和村民生活方式消失,而是使传统村落演变成半城市化的"城市村居"(1),成为"新城中村".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城市化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农村凋零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村大量的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地外流,涌入大城市,农村的常住人口逐步减少,很多的农村都出现了"空心村"现象,人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仍处于原有的"行政主导型二元结构"之下,而且20世纪末期以来,又陷于"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之中.这种独特的"双二元结构"环境,不但表现在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上,而且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生存环境、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基本技能、国民待遇等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必须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构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尤其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宅基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所以,宅基地管理是当前农村改革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造成低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可以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更能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当前农民工进城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障碍,做好农民工进城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使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20.
1.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并行不悖 新农村建设不是与城市化相悖而行,相反,新农村建设是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完成的。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把城市化的重心下移,从过度注重人口向大城市流动,转向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促进农村人口“就地转化”。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不是一切向农村看齐,一切向农业回归.更不是以牺牲城市和工业的优势去发展农村和农业。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不能脱离国情实际无限制地发展。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过快发展的倾向。这种过快的城市化是低成本、低质量的城市化,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关键是城市的承载能力面l临挑战,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适应人口激增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