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解体,乡村社会结构走向具有现代意义的团体格局成为一种应然选择.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是建构团体格局的重要途径.推动农民组织化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构建乡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农民组织化既有利于完善乡村政治过程、优化政治关系、培育社会资本,而且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结构的民主化和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西方社会在法律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历史落差。西方社会具有较清晰的法治线索,法治思想、立法活动、司法过程等诸多方面的启蒙和发展均早于中国,形成了较为发达的现代法治体系。中国法治思想数千年来一直纠缠于礼与法的斗争之中,立法粗疏,诉讼过程专横,使现代法治的形成具有诸多先天不足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国情特徵,不可类比西方,更不可模仿或全盘照搬英美,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3.
西方法哲学是西方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正如要研究一个社会的法律必须首先了解该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结构、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一样,研究西方法哲学也必须将法哲学置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之下。西方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纷纭复杂,但其中的主要内容均可放在一个大概念之中,这一概念便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是西方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与资本主义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价值观,自由主义“把个人看作是基本的。人比人类社会及人类社会的制度与结构更真实,更重要。它将高尚的道德价值与个人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将其与社会或任何集团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民社会的产生与西方各国社会发展进程不同,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转型,建立了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化,为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各种社会利益团体应运而生,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公民社会对我国社会的建设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公民社会的内涵和建设基础、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历程、现阶段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促进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与西方传统社会知识产权观念的历史演进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传统中国社会里知识产权观念的萌芽与发展并不比西方社会在这一领域晚,甚至在版权观念的产生及其相关的官方制度设计方面比西方社会还要早三四百年,但是,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是,传统中国并没有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成文化的法律制度来。这既有政治的、经济的原因也有思想文化意识方面的影响。这意味着现代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完善和真正贯彻实施,需要政治、经济制度的支持也需要思想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 ,中国政治舞台热闹非凡。众多国人以“结党”、“立团体”相号召 ,或希望通过政党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或企图在新的权力结构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千年党锢一时成了百党争鸣 ,很是热闹。可是好景不长 ,政党很快变成了中国政治术语中肮脏的代名词。民国初年西方政党制度实践的失败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政党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拟以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实践为背景 ,探讨孙中山政党思想的变化历程。一辛亥革命胜利 ,共和政治的建立 ,“合群”、“结团体”由清末的舆论变为行动 ,并从幕后走到台前。各色人等纷纷发起组建各种政治团体。…  相似文献   

7.
政治学具有治国兴邦的价值。在当代中国,研究政治学,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培养造就大批精于治党治国的专门人才;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导我们改革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章回顾了中外政治学特别是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历吏演进过程,考察和总结了西方政治学几千年来在其研究方法上的得与失,并提出了今天研究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所应遵循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郭儒社 《政府法制》2013,(21):60-61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我们的地方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深化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都督 《行政与法》2014,(10):79-85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与西方国家相比有较大不同,集中表现在“群众”这一过渡环节.从空间角度来说,“群众”无疑彰显了中国的政治特色;从时间角度来看, “群众”既是臣民时代的终结者,同时又叩响了公民时代的大门,其在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过渡者的角色.本文分析了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群众”的政治内涵,探讨了中国特殊的政治演变逻辑,提出了中国政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同步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受益于冷战后全球化发展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成功地经受住了由西方发起并主导的全球化与民主化的双重冲击,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既与传统政治文化一脉相承,又深受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其在转型过程中保持了极大的主动性和渐进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将以契合法治中国建设为动力,在不断地向法治型政治文化转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力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这种主动性与渐进性的法治型政治文化的转型,既是维护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民主政治的内源发展道路郭定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吸收外国的某些经验,包括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成功经验,"需要认真调查研究,比较各国的经验,集思广益"。①但是,决不能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模式。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适合中国国情,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法律经过二千多年的缓慢发展过程,至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解体。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知识和商品一起输入,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市民社会发育发展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决定了和谐社会状态的实现必然地要表现出与西方社会不同的发展路径。市民社会的和谐与政治国家的互动及政治国家的理性运作是社会和谐状态实现的重要前提条件;西方社会中的政治国家是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来的,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却表现为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分离出来;中国封建社会至今的国家高度中央集权、市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的客观历史,决定了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进路必然地不同于西方社会,和谐社会的建构进路必然地要表现为伴随着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采取由执政党政策指导的国家引导型,主要靠政府自律实现社会和谐的实际进路。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刑事法治理念,是适合我国当前社会综合治理实际的新思维和理性选择。在借鉴西方监狱理论和寻求中国特色的矫正范式平衡中不断发展的中国现代监狱,正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当我们把监狱的教化功能想象和抬高到不切实际的高度时,刑罚其实正在偏离它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应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吸收当代西方监狱以行刑社会化为主题的监狱改良运动成果,积累西方监狱制度发展中的科学要素,谋划中国今后监狱矫正工作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王禹 《政治与法律》2023,(1):109-123
港澳回归前实行的公务员制度是英国和葡萄牙公务员制度的延伸,长期标榜实行“政治中立”原则。港澳回归后,实行西方“政治中立”的宪制基础已不存在。片面强调“政治中立”,既不能与“一国两制”的宪制秩序相适应,也不利于加强公务员政治能力建设和促进公务员队伍团结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和重要组成部分。港澳地区公务员既不能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也不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表示“政治中立”。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必须代表特别行政区整体利益,不得具有政党或政治团体的身份,在特别行政区层面不存在执政党更替的问题。应当坚守“政治忠诚”而不宜再用“政治中立”提法,必要时可用“行政中立”替代,并进一步提升港澳地区公务员的政治忠诚意识和推进公务员的宣誓制度建设,立法须明确港澳地区公务员政治权利行使的界限,加强对公务员违反政治忠诚义务和就职誓言的惩戒。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是儒家的法律思想,它滋生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专制政治的土壤中,具有保守性和孤立性的特点。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海禁大开,西方的法律文化如潮水般输入中国。中国人在接触和了解西方法律思想的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法律思想进行了检讨和反思。自从西方侵略者用炮火轰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以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性质已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巨变的社会现实,传统的法律思想很难再一统天下。开明的官僚、士绅们不仅睁眼看世界,而且积极要求“师夷变法”救亡图存。洋务…  相似文献   

17.
自由主义传统下的社群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了一股新的政治思潮——社群主义。社群主义的复兴是后冷战时期各种社会条件的产物,其本质仍是对新自由主义的补充。它是在意识形态的领域内对资本主义的挽救和改良,但它也关注一定的社会目标,进而拉开了资本主义质变的序幕。它促进了西方政治哲学的竞争和发展,为第三条道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对西方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不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而且阐明了其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指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途径是实行依法治国。一、注设中国特色社会主则出别颁阳纺四格回的道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多世纪的西学东渐过程中,我国长期处于向西方学习、移植西方先进制度的状态和处于法治输入国的地位当中。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法律制度体系来巩固,这个法律制度体系必然是源于中国实践、面向中国问题、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个法律制度体系的背后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更需要中国法学自身的话语体系作为支  相似文献   

20.
简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演变历程李淑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是在中西方政治文化撞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思想界有识之土继承、弘扬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并吸取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学说,逐步完成了在民主观念上的转变。本文拟粗略地探讨这一历程。一我国封建统治达二千余年,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