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治国  王芳 《党风建设》2001,(10):29-29,27
唐代诗人杜荀鹤写过一首名为《泾溪》的七律诗,诗中说:“泾溪石险人竞慎,终岁不闻有倾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诗的大意说,在湍急险恶的山溪中,人们过河总是小心谨慎,备加提防,一年到头没有听说有人落水或淹死。而在平流无石的平静水面中,却经常传来有人遇险的消息。杜荀鹤诗中描绘的情形,与那些顶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  相似文献   

2.
我也集孔     
李仁凤 《奋斗》2006,(12):64-64
集句诗是集前人诗文的成句,联缀成篇。宋人叶大庆称好的集句诗,“机杼真若己出”,“浑然天成,初无牵强之态。往往有胜如本诗者”。集句诗以晋人付咸的集七经诗为最早。上海古籍出版的《趣味诗三百首》中就有付咸的《集〈论语〉诗二章》:“守死善道,磨而不磷。直哉史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中.围绕“才”和“法”两个范畴产生了一系列讨论.文学创作主体之才和创作法度之间.孰轻孰重.文论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严羽《沧浪诗话》体大思精,其《诗辩》、《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五部分构成严密的理论体系.是宋代最负盛名的诗学著作.严羽一方面针对南宋诗学重格法趋势.特别是在江西诗派“以文为诗”、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于1963年前后曾手书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黄”。查所有载有林逋《山园小梅》诗的版本,皆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黄”。有学者认为这是毛泽东的笔误。是笔误吗?笔者以为不是,此举正是毛泽东高水准意到笔随的精心修改,决非其笔误!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云:“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相似文献   

5.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时的一番话引用了这三句诗,概述了中华民族悠远而凝重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读罢令人心潮起伏。  相似文献   

6.
朱岩 《党史纵横》2012,(8):44-45
阿垅(1907-1967),原名陈守梅,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七月派”代表诗人,也是卓有贡献的文艺理论家。1955年因“胡风案”被捕,并于10年后被判12年徒刑,1967年死于狱中,1980年获得平反。一生著有长篇小说《南京》(《南京血祭》),诗集《无弦琴》,文艺论集《人和诗》、《诗与现实》、《作家的性格和人物的创造》等。  相似文献   

7.
李国庆有首《诗的断想》,其中一节:“诗是孕育的子,诗是进飞的灵;诗是流动的血,诗是凝固的情。”也可以说触及诗之三昧。写诗容易,而要写出好诗就很难;我国号称诗歌大国,写诗的人历代何止千万,而真正成为诗人的却不是很多。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写诗的人越多越好。因为写诗的人多了,其中也许就会出现好诗,乃至出现好的诗人!而好诗多了,对于美化和提升民族的精神世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邹远修 《理论学刊》2002,(4):118-118
儒学在战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显学” ,然而到了秦朝 ,伴随着秦始皇“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文化专制政策的实行 ,特别是“焚书坑儒”惨剧的发生 ,儒学几遭灭顶之灾。秦传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代之而兴。这位“马上公”也极不好儒 ,“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辄解其冠 ,溲溺其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在关系到新王朝能否“逆取”而“顺守”的历史关键时刻 ,陆贾挺身而出劝说刘邦 ,使之转变了对儒学的态度。陆贾尊儒是从改变刘邦对儒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叶子 《广东党史》2011,(8):9-14
“延安五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人。“延安五老”这一称谓,缘自朱德总司令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等句。诗传开后,“延安五老”便在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中叫响了。  相似文献   

10.
1986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10周年,胡乔木同志主持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选》。这部简注本中的许多注释条文由胡乔木亲自撰写。《七律·冬云》的题解特意指明作诗日期12月26日是“作者的生日”。写诗的日期恰是作者的七十初度,这并非纯然的巧合。在我看来,《七律·冬云》正是毛泽东的自寿诗。自寿诗作为我国古代诗歌诸多门类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熟悉古典诗词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乏这类作品。一部《董必武诗选》.自寿诗不下10篇,而成为绝笔的竟是作者去世前一个月所作的《九十初度》。“遵从马列…  相似文献   

11.
在近年出版的有关邓小平生平活动的读物中,有两则生争史实明显有误:一、柳亚子诗赠邓小平,纯系“张冠李戴”之事。《柳亚子诗词选冲收录有一首诗,题为《赠邓小平》,司徒浩引用此诗撰写的《柳亚子诗赠邓小平》一文说,1949年初,柳亚子由香港来到北京,“由于邓小平安排妥当,使得柳亚子对中共的细心照顾,非常满意,于是在4月间写了《赠邓小平》一诗”。实际上,1949年三四月间,当时身兼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和第二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不在也未到过北平。经核实,这首诗当时是赠给邓子平(现为中共中央统战部离休干部)的。二、《我的父…  相似文献   

12.
《诗经》     
《学习导报》2010,(17):60-6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被称为“诗”,汉代尊为“诗经”,列“五经”之首。《诗经》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311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汉代传《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  相似文献   

13.
《诗经》     
《新湘评论》2010,(17):60-6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被称为“诗”,汉代尊为“诗经”,列“五经”之首。《诗经》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311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汉代传《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  相似文献   

14.
耿耿 《党史博览》2008,(9):47-50
牛畅幽默地说:“她们俩啊,是我们征粮队征粮时征来的!”一位朝鲜人民军军长要认姐妹俩做干女儿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常棣》的诗,开头四句是:“常棣之华,鄂不韦毕韦华(同音字:伟),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是一首描写兄弟和睦相处的诗。常棣是一种植物,又名棠棣。  相似文献   

15.
冯玉祥将军虽然出身行伍却喜欢文墨。他的诗通俗易懂并自成一体,人称“丘八诗”,故冯玉祥便自称为“丘八诗人”。当年驻防徐州时,曾写过一首《植树诗》名噪一时:“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中原王朝进入夏商之际,进入青铜时代的沈阳先民以一把短剑走天涯,他们中的部族头领或是军队将领,抑或有身份的贵族或士人,总是剑不离身。他们的佩剑不是李益《再赴渭北使府留别诗》中的“平戎七尺剑”,而是杜甫《重经绍陵》笔下的“风尘三尺剑”,甚至比“三尺”还要短,大约是今天的一尺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以革命回忆录《我的一家》(后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革命家庭》)影响了一代青年而被广大读者尊称为“陶妈妈”、“革命老妈妈”的革命老前辈陶承,没有正式上过学。她于1911年结婚后,曾师从丈夫、战友欧阳梅生学过诗。她说:梅生教书的那个地主家,  相似文献   

18.
《南方周末》记者对近年来一系列囚言获罪案件调查后发现,从重庆“彭水诗案”、山西“稷山文案”、山东“高唐文案”,到河南“灵宝帖案”,当事官员被“问责”后,纷纷继续升迁,而被他们追捕的当事人,至今仍生活在恐惧之中。而就整体而言,“地方官员违法成本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9.
鲁迅《野草》作为散文诗精品,期待着“诗”之研究的深化与突破。《野草》之所以被称为“诗,”关键是它明显具有“诗美”。它的诗美追求主要体现于意象、语言和意境之中,具体表现为荒诞诡谲美、幽婉朦胧美、沉郁悲壮美和瑰丽曼妙美,既有现代文学簇新风貌,又不失传统文学古典神韵。  相似文献   

20.
2002年,诗人臧克家接受媒体采访时,又谈到了当年《诗刊》创办时向毛泽东征稿的情形,但对那份致毛泽东的征诗函是谁起草的,老人却“记不清了”。只记得,最后是自己用毛笔抄写到信纸上的。实际上,那封一下子打动了毛泽东的征诗函,是诗人徐迟起草的。而点燃他起草这封征诗函激情的,却是另一位诗人冯至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