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建华 《公民导刊》2004,(12):51-53
“三农”工作是我党的中心工作之一。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坚持紧紧抓住“三农”工作,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通过认真行使法定职权,把农民的利益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就能有所作为,就能打开局面,并取得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温卓文 《人大论坛》2008,(12):25-2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相互连结在一起的。因而,“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麻栗坡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人大机关工作,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首位,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人民办好事、实事。在结对帮扶工作中,切实做到:察民之情,体民之苦、知民之盼、解民之忧,努力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把农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作为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结对帮扶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当前农村的重要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强调指出,要干方百汁尽快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依靠科技进步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科技支撑。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最根本的就是靠教育,而亿万农民靠普通教育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5.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只有搞好乡镇工作,才能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从根本上体现“三个代表”要求?当前,乡镇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乡镇管理体制不合理,条块、权责分离,基层政权职能逐渐弱化;乡镇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工作效率低下,负担繁重;  相似文献   

6.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是农民参与最广泛、最实际、最生动的一项民主政治教育和实践。从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增强广大群众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和法制观念,培育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进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江西政报》2006,(14):37-3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省民政系统要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伟大的民心工程。现就全省民政系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要注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民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力和利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民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力和利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最突出的疸是农民增收困难。这种困难的出现,作为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必然过程,直接导致近几年来全省、全国性的农民收入增幅持续回落,地处闽南山区的南靖县也不例外,前些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也曾一度出现徘徊不前现象。  相似文献   

11.
张云雁  张林虹 《前进》2000,(5):8-11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的利益格局及其利益分配是否能够得到保证,不仅关系着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如何进一步通过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使农民利益保护制度化,是当前农村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关系到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一、保护农民利益就是保护农业,也就是保护全社会的公共利益首先,农民利益是农业发展的动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最根本的是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积极性构成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12.
戴贵洲 《政策》2013,(9):31-33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服务农民群众,既是农业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也是农业部门的为政之道和立身之本。农业部门和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最具体,一言一行都事关党风、政风,更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坚持做群众工作的好方法,创新联系服务群众的好载体,落实改进工作作风的好制度,在转作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形势很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社会稳定。形势越好,越要注意保护农民的积极性,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近几年来,针对农民负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民负担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仍然是当前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有些地方问题还相当严重。有的地方和部门巧立名目,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涨价、乱罚款和摊派;有些地方虚报农民收入,超限额提取村提留乡统筹费,强迫农民以资代劳;极少数基层干部作…  相似文献   

14.
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是当前农村基层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梁寿华农村基层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千头万绪,摆在眼前最紧要的工作是什么呢?这是值得令人深思的一道难题。放眼当前的农村社会,绝大多数农民仍然囿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农业的圈圈里,在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李兰娟 《今日浙江》2006,(20):24-2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发展社会事业”。“农民健康工程”是浙江卫生强省建设的基础工程,与城乡和谐、农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习近平书记在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批示中指出“:一定要把‘农民健康工程’这件大事做大、好事办好、实事抓实”。一年前,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全面开始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吕祖善省长在会议上强调,要通过实施“农民健康工程”,让农民“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加强预防少生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与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软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三农问题中最基础性的物质要素。因此,在理论上研究土地问题,进而在工作实践中解决现实的土地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佩  张宽 《中国民政》2006,(8):52-52
江西省高安市民政局卢小宝认为.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好这篇文章.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做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要依托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农村致富能手、妇女骨干、离退休干部“五大骨干力量”.民主选举村民理事会成员.发挥他们在宣传农村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服务经济发展、调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8.
傅根友 《今日浙江》2009,(23):30-31
如何让农村金融改革切实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这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最要课题。结合江山市山林面积大、农村人口比例高的交际,我们认为,开展林权与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工作是激活农村量大面广的山林、农房等“沉睡”资产,破解农民融资难题、拓展金融服务空间、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敖成卓 《创造》2001,(7):47
“村官”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基层,战斗在农村第一线,属官“末”民“首”,“上有千条线、村官一针穿”,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既要维护一方稳定,又要致富当地百姓,形成了“牌子响、责任大、权力小、办事难”的格局。因此,笔者就怎样当好“村官”谈几点看法。一是“望”。就是眼要锐。在农村工作中,“村官”充当着农民“引路人”的角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要脱贫致富,农村要稳定发展,要求“村官”要有战略眼光,通过深入农村实际观察,了解农民意愿,全面把握农民的思想动态。首先要能适应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抓好新农村建设,最紧要的是要有“新人”,就是要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抓住人,依靠人,工作就好开展,问题就好解决。可以说,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比硬件建设更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