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反倾销立法中的实质性阻碍损害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荣 《法学杂志》2006,27(1):145-147
对国内产业的实质性阻碍损害是反倾销法中损害认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最终确定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无论WTO《反倾销协议》还是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反倾销立法及实践中对此都没有明确的标准。本文在分析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立法和实践后认为,我国反倾销法中的实质性阻碍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尽可能早的损害发生阶段、做广义解释的“新建”产业、倾销对国内产业影响的宽泛解释。  相似文献   

2.
付荣 《法学论坛》2006,21(2):36-42
实质性阻碍是反倾销法损害认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和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共同构成反倾销法中的损害要件。实质性阻碍在反倾销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总体上探讨反倾销法律制度经济和非经济的合理性,并分析其在实质性阻碍标准中的应用,同时也将审查特别适用于实质性阻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采用的抵制不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的措施之一,是针对倾销这一不正常的竞争手段而采取的保护措施。美国于1916年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反倾销立法,1921年修订的反倾销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较完备的反倾销法,其后美国国会数次对1921年反倾销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使美国反倾销法日益完善。一、任用的便走.在确定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前,要确定是否存在倾销,依《美国反补贴与反倾销法》的规定,倾销就是指进D商品在美国市场以低于公平价格销售,并致美国工业部门造成实质性损害。由此可见,美国法律规定构成倾销的…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法的理念及其局限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荣  李居迁 《现代法学》2000,22(4):91-95
反倾销法由来已久 ,各国立法者指出其目的是反对不公平贸易行为。但是 ,我们经过逐步分析可看到 ,反倾销法的最初和真实目的并非如此。而且 ,从反倾销法的具体规定看 ,具有倾销认定的非客观性和忽视消费者利益等局限性。因此 ,反倾销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保护贸易的手段。反倾销法需要加以改造 ,同时 ,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的更有效的手段是经济发展而非多多立法。  相似文献   

5.
反倾销法中“国内产业”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反倾销法对“国内产业”予以界定的必要性  所谓倾销,简单的说,就是指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产品的行为。倾销行为会对进口国国内的相关产业造成损害,因而成为国际贸易规则所反对的对象,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制订了反倾销法对倾销行为予以界定并加以制裁。  对倾销行为的制裁措施包括临时措施和终局措施。  无论是临时措施还是终局措施,反倾销措施的采取都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存在倾销行为:存在损害;倾销行为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反倾销法对国内产业的范围界定得适当与否对于反倾销法能否有效地发挥其应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WTO及西方国家反倾销实体规则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 T O 的反倾销实体规则以及美欧反倾销法对倾销的成立、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出口价格的确定、损害及其因果关系的认定、价格比较的调整等均作了规定,存在一致性,也有差异。我们应取其精华,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立法。特别是“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新协定》中的两分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盛建明 《河北法学》2007,25(7):171-176
根据欧盟现有的反倾销立法及其实践,欧盟反倾销产业损害认定能否成立大致可以分成立案审查阶段、初裁前调查阶段、终裁前后续调查阶段和复审阶段等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中,欧盟反倾销调查机构关于损害认定的法律标准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而且在利害关系方证据材料的要求方面各具不同特点.欧盟产业损害调查各阶段法律标准和证据规则侧重点不同的做法并没有违反WTO《反倾销协定》之原则和精神,欧盟反倾销调查各阶段产业损害认定采用不同标准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8.
影响国际反倾销法正常价值认定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反倾销法是对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进行限制和调整,以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的一种法律规范,其反倾销措施的采取要以倾销存在的认定为依据,而倾销存在的认定要以正常价值(Normalvalue)的认定为前提。依国际反倾销法规定,正常价值认定的基本方法有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Domesticprice)、向第三国出口价格和结构价格(Constructedprice),即推定价格。在采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或向第三国出口价格方法认定正常价值时,所使用的价格标准是“同类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可比价格”或“同类产品在正常贸易过…  相似文献   

9.
朱哲 《法制与社会》2011,(24):86-87
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的威胁以及阻碍一国国内产业的建立是确定实质性损害的标准,从反倾销实践中来看,实质性损害是最常见的损害类型,损害调查一般都围绕实质损害进行,而很少涉及实质损害威胁,几乎不涉及实质性阻碍,因此,对与为什么将实质性损害威胁确定为确定实质性损害的标准就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反倾销协定》、美国法,欧盟法等相关规定并结合相关案例对实质性损害威胁及其存在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张保芬 《河北法学》2003,21(6):41-44
倾销的确定是反倾销法中的重要问题,倾销存在是产业损害存在的前提和征收反倾销税的要件之一。倾销的确定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的确定以及二者的调整。结合WTO反倾销守则和我国新反倾销条例,对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确定等进行论述,阐述我国有关倾销确定规定的完善,对我国反倾销立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谈西方国家的反倾销法与我国的出口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第六条规定,倾销是指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办法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贸易行为.按西方国家的反倾销法规定,如果倾销对进口国领土内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威胁,或者对进口国内工业的新建产生实质性阻碍,则该进口国为了抵销或防止倾销,可以对倾销的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其数额不超过这一产品的倾销差额.所谓反倾销就是为了制止不公平的贸易,消除价格歧视,使进口国工业免受损害.它与贸易保护主义有所不同,是各国法律都认可的.但目前在西方国家里,反倾销原则有被滥用的发展趋势,成为新的贸易  相似文献   

12.
<正> 南京大学法学院范健教授的新著《反倾销法研究》已于1995年9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法学文库中的又一力作。 几年来,我国一直积极努力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然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意味着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免受外国贸易保护主义之苦,同时又意味着中国的市场大门也将向世界敞开。敞开的市场大门成为外国商品向我国市场倾销可资利用的客观条件。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产业和市场可能遭受到的倾销损害是不能低估的,而消费者从外国倾销商品中得到的实惠可能只是蝇头小利。《反倾销法研究》一书在揭示这一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的冲突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在基本目标、价值取向和对差价销售的认定等方面都存在冲突 ,而且反倾销法的出口设限以及反倾销程序的滥用也对竞争造成减损 ,厘清以上问题有助于提出反倾销法的改良方案 ,使其与竞争法的目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仇澄 《行政与法》2007,(2):117-119
近些年来,反倾销一直是国际贸易中的热点问题,很多国家都采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反倾销法的国家之一,也是采用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之一。学习和研究美国反倾销法,通过对中美两国反倾销法中关于倾销的的确定,反倾销调查程序,反规避措施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反倾销立法之不足。  相似文献   

15.
孙雯 《河北法学》2006,24(1):53-57
反倾销法与竞争法存在一些天然的联系.然而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很有可能与其竞争政策相冲突.随着贸易的自由化、市场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运用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支持国内的产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反倾销法就是典型的体现.从反倾销法和竞争法的经济理论出发,分析了两者的潜在冲突,并试图指出解决反倾销法与竞争法之冲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反倾销措施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贸易保护措施。然而,随着它被各国日趋广泛的运用,学者发现反倾销措施有时非但不能使国内申诉产业受益,反而损害了进口商、经销商、消费者、国内相关上下游产业用户乃至国家经贸整体利益。为此,出于保护整体利益的公共利益条款诞生。本文简要介绍了欧盟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条款的历史演变,并在对其实体和程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尚需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法的实施既有利又有弊。欧盟在其反倾销法中制定共同体利益条款。该条款逐步从制定到发挥实质性作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此条款在反倾销案件调查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欧盟反倾销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全面地分析评述了欧盟反倾销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1998年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新变化,指出欧盟反倾销法中对中国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并没有实质性改变,为了进一步发展中欧经贸关系,欧盟必须彻底改变其对中国的歧视政策  相似文献   

19.
反倾销法因果关系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倾销与损害的因果关系标准是反倾销法的一项重要内容。GATT/WTO的《反倾销守则》曾经采用“主要原因”关系标准 ,美国则一直坚持“原因之一”关系标准。前者的出发点是强调贸易公平 ,而后者则更倾向于贸易保护。“原因之一”关系标准并不符合WTO的原则精神。我国的反倾销法及其到目前为止的实践说明我国采取的是“主要原因”关系标准 ,代表了国际反倾销法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加入WTO以后 ,应与其他国家一道 ,促使美国放弃“原因之一”关系标准而改采“主要原因”关系标准。  相似文献   

20.
伍茵茵 《法制与社会》2013,(34):296-298
共同侵权是侵权法上的一种重要且特殊的侵权形态,数人实施的侵权行为若构成共同侵权,全体行为人须对外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共同侵权行为包括主观相联的共同侵权和客观相联的共同侵权:主观相联的共同侵权行为是指各侵权人之间具有共同过错的意思联络形态;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若导致同一不可分的损害结果,且缺少任何一个侵权行为都无法造成此损害后果时构成客观相联的共同侵权.《侵权责任法》对共同侵权的认定只肯定了主观共同侵权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