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被挤压,2000年以来,俄罗斯在普京治下实现了稳定和发展,国家实力增强。然而,俄罗斯并不满足现状,为了增强其作为世界一极的力量,普京对俄罗斯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新谋划。普京所确定的俄罗斯对外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周边、巩固阵地、重新整合原苏联地区,其中构建欧亚联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普京提出建立欧亚联盟的背景与意图欧亚经济联盟最早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1994年提出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5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共同签署并发表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依照该声明,"俄方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愿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落实该倡议。中方支持俄方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一体化进程,并将启动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方面的协议谈判。双方  相似文献   

3.
外交社会化是俄罗斯在欧洲摆脱地缘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然而,俄罗斯拥有庞大的国家规模而经济实力欠缺,与欧洲多国之间尚存历史包袱和现实冲突。在可预见的将来,欧盟很难接纳俄罗斯。与此同时,俄罗斯主导的欧亚联盟很难成为可与欧盟并驾齐驱的区域合作机制,欧亚联盟作为俄罗斯外交社会化路径难胜重任。相比之下,鉴于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却又非欧非亚的特点,以"一带一路"为载体的泛欧亚合作不仅不受上述因素的负面影响,反而为俄罗斯外交社会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21日,普京颁布总统令,成立远东发展部,下决心开发远东。开发远东可能与欧亚联盟一起,成为普京新任期的最主要任务,这一举措将为中俄两国增添有战略性长远意义的合作领域,并有可能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新天地和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2008年,俄罗斯经过普京八年的新政顺利地实现了政治交接。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宣称,今后将通过实施“普京计划”来保证普京路线的延续。而普京作为政府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将如何以“统一俄罗斯党”为依托实施治国方略,成为国内外政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普京政治体制的特征是以总统集权为核心的“可控民主”。普京第二任期开始以后,俄罗斯知名学者和政治家将这一新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解读为“主权民主”。俄罗斯严峻的社会现实为“可控民主”—“主权民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空间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个体制是符合俄罗斯国情的,是俄罗斯国家面临生存危机时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总统普京历来以坚定灵活应对外部世界见长。俄罗斯对外战略走势,体现在信守初衷、秉持原则、弘扬特色和应对变局。俄罗斯多方位外交的基础一是国家利益原则,这与俄罗斯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因素有关;二是对世界多极化的认识,这与俄罗斯自身在当今世界中的定位构想有关。俄罗斯未来对外战略旨在应对变化中的周边国家关系、大国关系、地区热点及其在多边组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1年国际政治形势与上一年一样,也是“乱”字当头。从日本福岛核灾难到欧债危机;从美国“重返亚太”到俄罗斯搞“欧亚联盟”计划;以及从“阿拉伯之春”高潮迭起到“占领华尔街”运动向全球扩散、  相似文献   

9.
梁强 《南风窗》2013,(4):76-78
普京最近重提建立一个由莫斯科主导的环俄罗斯政治、军事、经济共同体。中国的欧亚战略必须要"借力"俄罗斯,而不能绕开俄、更不能与俄对着干。欧亚大陆上有五大文明,生活着世界人口的大多数,集中了世界3/4的能源国,是历史上强权逐鹿天下的主要战场。但迄今为止,只有俄美等少数国家拥有自己明晰和持久的欧亚大战略,其他曾经参与这一争夺的强权,要么其本身已烟消云散成为历史,如奥斯曼、奥匈、蒙古帝国,要么如德国、日本、英国等地区性强国,囿于实力和地理位置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普京革命     
俄罗斯在普京主政下取得的外交成就缘于这个国家放弃了“主角”定位——长期以来令人畏惧的北极熊,将首次变得温和起来。 “俄罗斯西进”意味着与帝国遗产的最后告别。以后,我们谈得更多的,恐怕将会是俄罗斯的崛起。中国应充分重视“普京革命”对国际环境的影响,将此因素视为中国制定大国战略的新变量。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7日,普京在克里姆啉宫第三次宣誓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正式开启俄罗斯的新普京时代。12年前,他曾向国民承诺:“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普京时代的八年,俄罗斯由乱转治,全面启兴,取得巨大成功,为实现国家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普京时代,普京将如何兑现曾经许下的诺言,在保持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欧亚主义已上升为俄罗斯的主流政治学。原因在于:它超越了"西化派"和"斯拉夫派"的百年争论,不仅明确了俄罗斯的文明定位和国家身份认同,为俄罗斯提供了爱国主义基础,重塑了俄罗斯历史观和民族价值观,而且还为俄罗斯现行的总统体制提供了学理基础和世俗心理基础,为振兴俄罗斯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实践方案,并通过自身积极的政治实践,对俄罗斯社会思想和政治决策产生直接影响。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执政理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俄罗斯的文明定位、国家价值观、经济和外交政策等方面。但该学派通过重塑俄罗斯文化共同体来构建新俄罗斯的观点,对周边国家来说是消解国家身份认同的抗拒性力量,易造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疏离,引发国家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普京担任俄联邦总统六年多来对俄罗斯的政治进行了综合治理,基本理顺了国内各种政治关系,形成了俄罗斯独特的可控的“主权民主”制政治格局。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使普京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面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总统换届选举,普京何去何从,俄罗斯政治棋局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06,(13)
策划人语苏联解体之初,一个被称为“新俄罗斯人”的阶层在俄国社会脱颖而出,一个或许将不同于历史上3个俄国的“新俄罗斯”正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尽管作为一个转型国家,甚至在普京眼中,俄罗斯只是一个“二流国家”,但只要它不过分偏离市场经济的轨道,建立起不依赖于能源的经济结  相似文献   

15.
意见与媒体     
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OO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 ——面对眼前的俄罗斯,前不久普京曾如此说,他想从彼得大帝继承两旬名言:第一.“我不生气”;第二,“给我20年.我还给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2日,俄罗斯将举行第五届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而普京对此次杜马选举的立场和态度再次引起了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他同意领衔“统一俄罗斯”党候选人名单参加国家杜马竞选的决定势必对本次选举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使得这次本来就已经比较明晰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变得更加毫无悬念。本文就普京的上述决定对俄罗斯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普京2000年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为了巩固政权,策划并直接参与在2001年组建了“统一俄罗斯”党,普京亲自出席由“团结党”与“祖国”联合而成的“统一俄罗斯”党代表…  相似文献   

17.
庞大鹏 《当代世界》2008,(12):39-41
2008年11月5日,梅德韦杰夫首次发表总统国情咨文。国情咨文发表的背景既有俄格冲突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深刻影响的外部因素,也有俄罗斯最高权力更迭后如何解决发展道路继承性的内部因素。尤其让世人关注梅德韦杰夫首份国情咨文的原因在于:2007年国家杜马选举以来,俄罗斯形成的“普京计划”已经成为俄罗斯的治国理念与战略规划,从而使得当前俄罗斯发展的核心问题已经从发展道路的“继承性”转到全面执行“普京计划”上。那么,  相似文献   

18.
最近以来,“主权民主”是俄罗斯媒体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普京总统2005年《国情咨文》发表后,俄罗斯舆论界把普京在其中阐述的关于民主的立场解读为“主权民主”。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苏尔科夫等官方人士和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领导人对“主权民主”这一提法表示认可。“主权民主”体现了普京治国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变化。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央编译局多年从事俄罗斯研究的李兴耕研究员。下面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俄罗斯国内“挺普”与“反普”派尖锐热闹的对抗中,在西方国家媒体一边倒“贬普”的喧嚣声浪中,3月4日,俄罗斯总统选举如期举行,普京以绝对优势战胜其他四名候选人,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但是,就任总统后,普京除面对尚未解决的诸如腐败、经济结构调整,打击车臣和高加索地区的分立势力等严峻难题外,还将遇到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雷墨 《南风窗》2014,(16):74-76
<正>从俄罗斯角度看,欧盟的东扩战略只是为了给自己打造一个"舒适地带",俄罗斯整合独联体的欧亚战略,则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家身份塑造。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之前,外界猜测吞并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还将走多远,是否会把乌克兰东部也"收入囊中"。这起悲剧发生之后,猜测变成了面临巨大国际压力的普京可能会退多远,会不会与乌克兰东部反政府势力切割。事实上,如果不弄清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