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诸如政策执行者、制度、环境等因素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这些因素不仅影响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还可能导致政府权威流失,危及政策的合法性和政权的巩固。本文着重从影响我国现阶段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入手,进而探讨提高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对策:塑造政策执行的能动主体,营造政策执行的有效环境,构建政策执行的制度结构,突破政策执行中无效路径的依赖,以期能够对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效率的提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当前,"脱贫不脱政策"方针的片面执行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阻碍因素,其具体表现是已脱贫村落内部存在分支性政策执行优先级的失衡.通过引入政策变迁的分析视角,对河南省中部的4个已脱贫摘帽村的案例分析发现,"片面执行"的发生逻辑是政策场域内部权威概念的迁移主导,直接推动因素是激励方向转变带来的执行主体变更.通过"片面执行"对基层政策场域的冲击衍生出三重变迁成本,它们分别影响着产业扶贫项目后续运行的抗风险能力、已脱贫户的行动策略以及构建型扶贫政策的可持续性.基于基层政策场域的资源禀赋限制,"片面执行"及衍生成本的治理应遵循普遍性原则与例外性原则,而法理阐释则是巩固扶贫政策长期合法性基础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3.
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其间关系到三个主要的变量:政策决策者、执行者和目标群体。按照洛伊的分类,政策可以分为构成性政策、分配性政策、规制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不同类型的政策中,三方变量的关系和行动各不相同,表现出复杂的特徵。总体来看,政策三方之间是在中央最高权威下相互之间有效妥协的结果。然而,妥协可以分为积极妥协和消极妥协,消极妥协是政策实施效力减损的重要原因,消极妥协导致严重的政策执行亏空。  相似文献   

4.
权威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权威基础主要来源于政策制定主体的合法性、政策本身的合法性、政策的稳定性以及政策执行方法的适当性。在我国目前的政策执行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普遍存在,其重要原因就是政策执行中的权威缺失。为此,我们需要从提升政府等社会公权力的合法性、强化政策公正合理的价值追求、确保政策制定程序的民主参与、加强政策的稳定性以及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几方面来维护政策执行权威,使政策执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赖于良好的政策。然而,实践表明,有了良好的政策,未必就有良好的政策效益。国家各项政策的实现,必须有强有力的执行系统作保障。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施政效果。因此,加强政策执行的研究,提高政策执行的绩效,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市场准入政策执行呈现网络化特征,博弈和网络结构是理解政策执行的重要路径。我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社会交易平台市场准入政策在执行中基于政府上下级之间、社会交易平台与政府交易平台之间、社会交易平台与监督部门之间的博弈,分别构建了管理主导型、业务主导型、监督主导型政策网络。在管理主导型政策网络中,政府拥有的较强网络权力和行政权力,是推动政策执行的关键力量;在业务主导型政策网络中,政府虽然也具有较强的网络权力和行政权力,但是社会交易平台的服务优势和逐利动机为政企合作提供了条件;在监督主导型政策网络中,监督部门拥有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威。因此,有效推动模糊性市场准入政策执行的路径与机制有三种:一是在政府的高位推动下构建管理主导型政策网络,同时充分发挥管理机制效应以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二是在政企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构建业务主导型政策网络,同时充分释放合作机制效能以带动政策执行;三是在强监督的推动下构建监督主导型政策网络,同时充分发挥监督机制效应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7.
政策执行的水平直接反映着政府能力的高低.我国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政策执行失灵现象.政策执行失灵对政府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完善政策执行,提升地方政府能力,必须树立执行理念,发展执行文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推进政府"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研究、探讨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的原因及其作用机制,对于破除政策执行中存在的梗阻现象,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维护政策系统的稳定性,进而确保政策目标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关于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研究多关注政府内部层级间的互动以及基层政策执行者作用的发挥,鲜有研究聚焦于政府与社会之间互动以及外部环境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在借鉴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麦克拉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模型以及高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政策执行过程,构建包含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者、受影响者和外部环境等五项因素在内的政策执行理论分析框架,并以L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案例对此分析框架的解释力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策执行偏差的出现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与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执行者、受影响者和外部环境等五项因素作用的发挥存在密切关联。具体来说,包括:决策机构刚性考核方式给执行机构带来的压力、政策执行机构与政策执行者的分离以及政策执行者自身能力的局限、政策执行部门与政策目标群体之间关于利益问题的调适互动、政策本身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政策执行效果产生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街头官僚的规则变通意愿势必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因此,我们基于政策不确定性调节效应,在政策执行三重压力中介影响下构建街头官僚规则变通意愿的理论模型和拓展模型。在L县发放1320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通过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初始回归模型和调适回归模型,并用两个回归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双侧检验。结果表明,政策执行三重压力和政策制度条件对规则变通的行为意愿具有最高的显著性影响,政策执行主体因素显著性影响一般;政策不确定性对政策制度条件和政策执行主体因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政策执行主体因素甚至出现负相关性;距离和年龄两个控制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政策执行三重压力对政策制度条件和政策执行主体因素的中介作用显著。通过对街头官僚规则变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厘清了街头官僚规则变通意愿影响强弱的内在机理,进一步验证了街头官僚规则变通意愿拓展模型在L县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农民增收相关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农民的增收减负问题,一直是公共政策的重点.很多农民增收的相关政策在制定之初是科学、合理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与预期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出台的农民增收相关政策可分为三类:一是加强政府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二是拓宽收入来源、保障农民利益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农民增收相关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执行环境不完善,政策的延续性欠缺;信息传递不通畅,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策执行主体素质低,政策执行缺少监督机制;农民参与相关政策制定、实施的程度不够.促进农民增收相关政策有效执行,要努力做到严把政策制定关,强化政策执行的效果,完善政策执行的评价机制,加强对政策有效执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11.
政策执行阻滞中的执行主体要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执行是政策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当前一些地方和领域存在的执行难现象中,凶执行主体自身素质不高造成的执行阻滞占有较大比例.研究影响政策执行环节的执行主体因素,对于总结其对执行环节的作用机理,化解政策执行阻滞,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字政府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为矫正数字政府建设政策执行偏差以推动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结合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逻辑,以浙、湘、黔、云4省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数字政府建设政策执行状况分析。研究发现:逐级研制模式下理想政策缺失是政策执行靶向偏差的关键伏笔;府际博弈下执行主体的趋利选择是政策落实偏差的根本诱因;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与业务服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政策供需偏差的主要表现;社会场域支撑薄弱是政策执行未及偏差的重要原因。基于此,从政策防偏、执行纠偏、服务治偏、环境消偏四个方面提出省域数字政府建设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意见。  相似文献   

13.
齐杏发 《理论探讨》2007,(5):153-156
通过对我国南方某党工委职能履行案例的全面考察,可发现:部门之间的博弈是政策执行偏差的重要来源,多方博弈状况直接决定了政策的落实程度;在转型期国家的官员阶层内,存在着强大的类似于磁场的人际场,对政策执行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政策执行的网络化使得政策执行日益复杂,而政策执行网络涉及的多个政策执行主体间的协调和合作,则使政策执行可能出现"反公共地悲剧"现象,这将导致"政策执行鸿沟"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国家意志需要通过政策来表达,社会改革需要政策来推动,政策落实依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公共卫生政策作为国家政策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执行状况应引起高度重视与研究。文章从分析我国公共卫生政策执行的现实背景与主要问题入手,探寻影响公共卫生政策执行的多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卫生政策执行的调整机制,其重点在于增强公共卫生政策自身的合法权威、追求政策设计与执行的公平公正、强化政策执行的法规制度与监管评估、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的职业操守,以及优化基层政策执行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16.
政策执行实际上也是一个各执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进行各种策略的较量过程,这也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文章结合理论叙述,并构建上下级政策执行博弈模型,在分析政策执行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统保证政策执行的措施。理论研究与博弈模型分析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如何在保证上级政策的意图得到最合适的执行,又能够尽量保证不对各执行主体的利益造成致命性剥夺。但这显然是一个两难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政策执行模式是当前中国政府和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既有的研究提出了若干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些观点之间存在着"集中式的政策执行模式"和"分散式的政策执行模式"的分歧。本文通过对"十一五"期间成功关停小火电政策执行过程的考察,揭示了中国政策执行模式的三个典型特征:"层级加压+重点主抓型"体制架构;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过程;"恰当的政策+高层的决心"构成政策执行到底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既有的中国政策执行模式理论提出了修正:如果能够制定出恰当的政策,中国也可以是"诱导型体制";从执行方面看,中国兼有"职责同构"和"职责异构"因素;中国的政策执行模式兼具集中性和分散性,关键是构建政策制定参与机制和政策执行沟通协调机制,以发挥既有模式的优势并有效克服其不足。  相似文献   

18.
在宁波市审批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削减审批事项和规范政府行为的审批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审改)是如何展开的,有哪些变量影响审改政策执行的成功与失败,这些变量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通过对宁波市审改的政策过程分析,运用执行结构转换理论,对宁波市审改政策的执行过程进行了解释.认为审改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结构不断转换的过程.在审改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改革决策团体和执行团体之间是权力互动的.执行结构转换和权力互动过程是影响审改政策执行成败的因素.在宁波市审改的案例中,削减审批事项的执行结构从"有限分权"模式开始,逐渐向"有限分权与关系主导互动"模式转换;在规范政府行为时,政策执行结构又从"有限分权与关系主导互动"模式开始,逐渐向新的"有限分权"模式转换.在不同的执行结构模式下,审改决策团体和执行团体运用各自的权力资源讨价还价、策略互动的方式是不同的,从而影响到审改政策的执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深层机制探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态度、综合素质、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等都对政策的有效执行产生影响 ,甚至决定政策执行的成败。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本身又深受其背后的多种深层机制的影响 ,如政治社会化机制、成本—收益预期机制、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20.
程镝  郭然 《理论探讨》2023,(1):70-77
切实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是调节经济逆周期、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但在其执行过程中存在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监督保障机制不到位、宣传培训途径缺乏多样性等问题,难以满足国家实施经济宏观调控对于政策执行主体的要求。基于TOE框架和实证调研结果,对H省十三市(地)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效果研究分析框架,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减税降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多因素作用机制,进一步提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有效与政策执行偏差的前因条件组态,并利用组态分析结果归纳得出减税降费政策执行具体路径。研究认为,推动减税降费政策取得执行有效结果的最佳路径,是健全强化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与优化政务服务和执行工作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