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美国金融霸权与中国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必然会进一步加强。在美国金融霸权主导下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我国必须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金融主权,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美国金融霸权,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2.
对金融工程在我国金融业的运用及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工程是金融与系统、信息等工程理论方法交叉的新兴学科。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引进和实施金融工程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难题。但由于我国技术水平和金融通讯水平低下、经济货币金融化程度低、基础金融市场体系发育不到位、人才缺乏、金融监管与调控能力有限度等诸多问题,使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为此,应结合我国国情采取相应措施合理、高效地实施金融工程。  相似文献   

3.
金融全球化构成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环境,客观评估金融全球化成为促进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亟待激活存量资金,促进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为金融改革营造宏观经济稳定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金融开放改革,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动国际金融规则调整,提升国际金融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频率和传导力度远甚从前,究其原因,在于当下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有效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对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效应:能引导世界资源投向金融危机发生区,促进危机发生区经济的自我强化;通过生成规模经济,实现世界金融的危机救助与利益分享;抑制金融参与者的恐慌情绪,恢复并提升市场信心,促进世界金融秩序的良性发展。政府、跨国公司、国际组织是构建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三维主体,完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必须考量其权责诉求。建构并培育区域性、跨国性的汇率联动机制及金融机构;健全区域金融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在推进IMF改革与转型过程中强化协调机制,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此为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建构之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
为了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抵制美国的金融霸权,中资银行应该加强金融创新及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对金融产品专利权的保护。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金融产品的专利权的保护相当不利,长此以往,中资银行将在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本文拟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专利权保护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改善此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国际化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物,是我国一项重大的金融改革和制度创新。我们应该抓住时机,顺势而为,有序推进,充分发挥人民币国际化防范金融风险的积极作用,为中国金融稳健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沈红亮 《团结》2010,(3):43-45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基本是过去了,但危机中我国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呈现的特殊现象,却很值得我们深思。两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艰难处境,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其实,中小企业生存状态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隐痛,无论是我国经济繁荣期,还是经济萧条期,中小企业都承受着不公平的挤压。  相似文献   

8.
金融全球化是上个世纪中后期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其表现是各国金融市场的逐步融合和相互联系。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给国际金融法,尤其是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带来诸多影响,促使各国相应调整金融政策法律。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管制性产业金融体系是金融抑制的一种典型 ,从而带来金融系统的整体素质弱化和金融机构寄生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适应金融业务全球化、金融创新普遍化、金融服务全方位综合化的国际金融发展大趋势 ,日本必然要进行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我国应充分借鉴日本金融深化的经验教训 ,充分参考国际规范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加强金融管理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金融全球化是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也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新世纪初国际金融发展方向——新经济、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为主导,发展格局——全球化、跨国集团和产业优化为目标,发展趋势——网络化、科技化和效益化为取向。 近年来,国际金融的变化在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世界经济的 发展,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这一发展趋势仍在继续,但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是,国际金融的发展已不仅仅取决于经济,而且也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区域间的金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法律监管模式及措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亮 《学理论》2012,(4):112-113
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eMarket)也称境外金融市场,是指为非居民提供境外的货币兑换、借贷、投资、贸易结算、黄金买卖以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或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由于该市场交易是以非居民为主,是自由独立的,因此基本不受所在国家法规及税制的限制,同时能够享受一定优惠待遇。目前在中国,尽管离岸金融中心的正式启动尚未完成,但是离岸金融服务的试点已经进行了十几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逐步构建离岸金融的法律监管体系变得尤为重要。从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法律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离岸金融的监管模式,试图找出改善我国离岸金融法律监管的方式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暴露出诸多弊端,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要求,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需要变革完善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领域,从过去的配合服从的角色逐步转变为重要参与方与决策引领者,有着金融实力不断增强的优势,同时也有制约金融发展的弱势。中国未来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应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实力;推动G20逐步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力量;进一步推动SDR改革;加强与新兴国家和周边区域的国际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3.
金融全球化主要是指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即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将以金融网络化、货币一体化、金融服务现代化和金融风险扩大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全球化。理解金融全球化概念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其一,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的金融活动的风险不可避免,且金融活动与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国际上通行的金融工程的若干定义和金融工程的发展环境。提出了创新是金融工程的学科特征 ,是金融工程发展的实践背景 ;科学技术和金融理论的发展是金融工程发展的文化思想动力 ;金融市场及法律体系等的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金融工程进一步的发展取决于金融理论、技术方法和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全球化、网络化、集团化的发展,国际金融监管在监管目标、监管内容、监管重心、监管技术和监管的国际合作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最近以来,全球经济放缓局 面不断加剧,国际金融市 场开始出现失衡现象,国际资本国别及产品布局面临新的调整,从而导致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外部环境的恶化。对于国际资本流向的变化及国际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调整,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觉,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减轻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国强 《理论探索》2007,(6):99-102
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为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减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且可以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业的经营水平,带动我国贸易、生产和就业的增长.针对我国金融业的现状,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宜采用分离渗透型模式,既充分利用了世界市场的资金,又能有效阻挡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国内的冲击.但创立离岸金融市场之初宜先采用内外分离型,以确保国内金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待条件成熟后再过渡到分离渗透型.我国应从政策角度积极推进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鼓励金融创新、完善游戏规则、培育高端非居民客户,同时可以借力人民币离岸化促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蓓  朱孟楠 《学理论》2010,(14):33-34,82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监管在风险防范,协调合作等方面存在问题,同时也为中国在金融监管问题上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警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国际间金融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国的金融监管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顺应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新发展,改革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为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营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业面对全球化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即将来临,我国银行业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使我国的银行业在面对国际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国目前必须考虑的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加入WTO给我国银行 业带来的机遇和利益 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运行和金融监管向国际标准靠拢。加入WTO,将迫使我国银行业在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必然要遵循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统一原则,接受  相似文献   

20.
第三季度的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逐渐上升,尤其是美国“9·11”事件之后,主要价格指数的较大波动与调整,进一步加深金融紧张心理的投资不确定性,且伴随经济环境的恶化和经济前景的悲观,国际金融预期隐忧加重。但是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增强与金融应对能力与效率的提高,有助于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金融风险仍在可驾驭和控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