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荣辉 《中国减灾》1991,1(3):28-29,27
今夏5—7月我国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特大洪涝,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关于发生此特大洪涝的成因报刊上已发表了许多看法,各说不一。为此,本文从我们今春比较正确地预报今夏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会发生洪涝的根据来谈谈我们对发生此特大洪涝成因的看法。一、今夏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特大洪涝是  相似文献   

2.
防汛抗洪灾害危机管理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 0 0 3年安徽淮河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的危机管理2 0 0 3年,由于干支流洪水并发、暴雨洪水遭遇恶劣、洪水来势凶猛、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洪量大等多种因素并存,使安徽淮河流域出现了特大汛情,淮河1 95 4年以来最大致洪暴雨导致大洪水,淮河干流全线超过警戒水位,省内临淮岗以下河段最高水位超过1 991年最高水位0 .0 3~0 .5 6米。由于长时间、高水位浸泡,淮河干堤险情不断发生。据统计,淮河堤防出现险情1 62 0处,其中较大险情35 8处;共漫破各类圩口72 8个,其中亩以上圩口2 3个。全省农作物受灾2 4 1 5 .82千公顷,成灾1 746.1 6千公顷,绝收68…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部分地区先后发生了雪灾、地震、干旱、风雹、沙尘暴、凌汛、低温冷冻和暴雨洪涝等灾害。特别是入汛以后,长江出现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洪水,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许多省区重复受灾,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4.
王先奎 《中国减灾》2004,(10):38-39
2004年9月发生的宣汉县特大洪涝及山地灾害,将永远载入宣汉的灾害史。面对200年不遇的洪涝及山地灾害,宣汉县民政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视灾民为亲人,把灾情当命令,把灾区当战场,流汗在第一线,小病轻伤不下火线,竭尽全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大灾面前显示出的精良素质和英雄本色,也将永远载入抗洪救灾的史册。洪峰似野马脱缰9月3日14时至9月6日中午12时,宣汉各地持续普降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到419毫米,降雨持续时间之久、强度之大、覆盖面之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200年不遇的最罕见的一次。暴雨引发的洪涝和山地灾害,致使全县55…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7,(5):108-108
水利部部长陈雷8月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我国水旱灾害呈现“两大两重”特点:一是淮河洪水量级大.淮河流域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其他大江大河干流水势平稳.一些中小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特大洪水。二是山洪灾害损失大,全国因山洪、泥石流等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七成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7月上旬,江西省赣北和赣中北部地区多次遭受暴雨或大暴雨袭击,降雨总量达到常年的3倍以上,发生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尤其是7月6日以来江西省赣北、赣中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饶河、信江、修河及鄱阳湖先后多次发生编号洪水和超警戒洪水,多站点水位甚至超保证、超1998年、超历史,强降雨造成九江、上饶、景德镇、南昌等10个设区市农田受淹、房屋倒塌、圩堤溃决、险情频发的严重洪涝灾情,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灾情的突出特点今年全国的灾情异常。这种异常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灾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无论内地还是边疆,东起江苏,西到新疆,南到广东、云南,北到内蒙古、黑龙江,都有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从春节过后的“2·24”新疆巴楚地震,到9月中旬渭河的第四次洪峰,几乎还没有哪一个月份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灾害种类繁多,包括地震、洪涝、泥石流、台风、干旱等。首先是水灾。淮河发生了超过1991年的特大洪水,江苏、安徽、河南受灾严重,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部分地区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8月下旬至9月初,渭河流域、汉江…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7,(汛)
正2017年汛期,全国相继发生四川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6月下旬至7月初南方连续暴雨洪涝、7月中下旬吉林陕西暴雨洪涝、台风"纳沙""海棠""天鸽"和"帕卡"等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灾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总的看,全国洪涝台风和地质灾害灾情较近5年同期总体偏轻,主要灾情指标均位于偏低水平,但吉林、湖南等省灾情偏重。灾情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2004年,重庆市相继遭受了干旱、风雹、洪涝和地质灾害侵袭,特别是"9·4"特大暴雨洪灾和频繁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岩崩等地质灾害,致使灾民住房损毁数量多,全市因灾倒塌房屋19.54万间.  相似文献   

10.
受今年第11号强台风“凡亚比”环流影响,9月20日晚至21日下午,茂名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高州、信宜北部边远山区因暴雨引发了一场千年一遇的洪涝和泥石流次生灾害。据统计,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救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地震、洪涝、干旱、风雹、雪灾和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位流域性特大洪水,黄河主要支流渭河和长江主要支流汉江先后发生了较大洪水;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新疆巴楚—伽师、云南大姚、内蒙古赤峰、甘肃张掖等28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自然灾害点多面广,发生频繁,部分地区重复受灾,给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困难。据统计,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6002.3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3891.1万公顷,绝收914.1万公顷;因灾死亡2161人,紧急转移安置707.3万人;…  相似文献   

12.
治淮传真     
淮河流域修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势在必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要求,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笔者认为:2000年要实现淮河水体变清,沿淮城市必须上马城市污水处理厂,否则,变清...  相似文献   

13.
周绍诜 《中国减灾》1999,9(3):31-34
1998年我国长江和松花江及其支流嫩江出现了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长江水系中有12条主要支流发生了超1954年的洪峰流量或水位,我省洞庭湖出口岳阳城陵矶最高水位达3594m,超过1954年水位139m,超历史最高水位063m。全国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严防死守,殊死拼搏,抗洪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灾后痛定思痛,如何治理洞庭湖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1 1998年洪水的启示  1998年在厄尔尼诺现象造成全球性异常天气条件的影响下,长江和我省湘中、北部地区6~8月七次受暴雨或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自6月21日入梅以来,淮河流域连降大到暴雨,淮河入江水道高邮湖最高水位达9.52米,连续超过1991年、1954年、1931年三次历史最高水位,我市遇到了罕见的洪涝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和省防指的指挥下,扬州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御特大洪涝灾害,取得了阶段性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洪涝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炼  郭元勋 《中国减灾》1992,2(3):43-46
我省各地洪涝的地理分布与暴雨的地理分布是基本一致的,多暴雨的地区,洪涝发生的机会也多。湖区及四水下游虽然不是暴雨中心,但是由于洪水汇流入湖,造成溃垸决堤,因而是我省渍涝的中心。沅陵、安化、桑植一带是我省洪涝最多的地区,邵阳、衡阳及湘西南各地洪涝灾害发生机会较少。由于地形条件不同,往往形成山区易洪、沿江滨湖易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07,(8):F0002-F0002
2007年7月以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安徽、河南、江苏、湖北、重庆、四川等6省(市)相继发生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特别是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  相似文献   

17.
周魁一 《中国减灾》1991,1(3):30-32,39
一、1991年淮河的水情和灾情今年进入汛期以来,我国气候出现异常。淮河流域梅雨期比往年早30天左右。暴雨主要分布在淮河干流及其以南的大别山和下游里下河地区。在6月10日至7月11日的32天中,500毫米雨区面积为8.45万平方公里,700毫米雨区面积为3.16万平方公里,32天降水总量为817亿立方米,仅小于1954年的9811亿立方米,居40年来的第二位。这个季节正是小麦灌桨、  相似文献   

18.
梁必骐 《中国减灾》1997,7(4):21-24
本世纪以来,珠江流域发生严重的大洪涝10余次,其中以1915年7月和1994年6月发生的两次特大洪涝灾害最严重,影响最大,堪称世纪性洪涝灾害。“94.6”特大洪水虽然不如1915年洪水大,人员伤亡也大大减少了,但经济损失却显著增大了,仅两广的经济损失就达50O亿元以上。1“94.  相似文献   

19.
正6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接连出现暴雨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四川茂县发生特大山体滑坡,江西鄱阳湖湖区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湖南湘江江心橘子洲被洪水"穿洲",广西70多个县(市、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面对严重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迅速启动救灾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前往重灾区,指导地方做好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明显感受一是冬季不冷了,二是气象灾害增多了。如近50年旱灾呈加重趋势,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2006年重庆和川东的大早及2007年大涝和淮河流域的洪涝也给人们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