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NGO作为公民社会的主体,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社会载体,只有不断增强NGO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影响力,才能使其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目前中国NGO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影响力尚处于低水平的状态;NGO政治影响力的提高,有赖于NGO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政府为其发展提供能促型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NGO与国际社会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国内社会一样,国际社会也处于不断的转型之中,国际社会的转型是一个同质分化和异质整合的动态过程;当今国际社会转型最显著的特点是NGO国际网络的形成;NGO是国际社会分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对国际社会具有整合的功能,这种功能具体表现在NGO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层次发挥着相应的治理功能,NGO的宗旨在于谋求可持续发展,其治理功能是有效的,但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的治理绩效又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NGO的发展作为现代社会的标志,其作用和地位值得我们重视。NGO在中国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已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在我国特殊的体制背景和文化背景下,NGO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障碍。本文结合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的案例,阐述了社区NGO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指出它的比较优势,最终认为社区NGO可以有效突破体制和文化障碍,培育公民精神和社会认同度,成功探索政府与NGO合作治理模式,打造NGO发展的良好空间,进而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发达国家的政府和私人志愿组织对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NGO)的援助从传统的强调人道主义救济逐渐转向授权,通过项目援助,改善NGO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增强NGO的能力建设。这些努力使NGO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公民社会层次上。但从本质上说,发达国家还是把对NGO的援助看作是进行外部干预的一个合法领域,作为一种新的外交手段,当作不断深化的全球治理的一种新形式,是其进行国际社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与教育振兴的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公益性与NGO的非盈利性质共同决定了教育类NGO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与创造性力量。以典型案例分析为背景,本文对教育类NGO表现的草根性与权威性的统一、幼弱与成长的统一、学术研究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统一进行了考察,对教育类NGO承担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支持与参与功能、学校教育中的"第三方评价"功能、教育创新过程中积极导向功能进行了描述。为了创造有利于教育类NGO健康发展、履行职责的社会条件,作为社会治理主角的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教育类NGO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NGO的作用就是集中资本,满足政府不能满足的社会需要。国家不可能顾及到所有的方面,而小政府大社会也基本上成为了社会的共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政府改革”也逐渐被提上日程,其核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各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互动的、政治民主化、社会自治化的新格局。在这个过程中,NGO作为公民社会的基础结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NGO已经凭借其灵活高效的工作方式,以及志愿精神和工作热情,在基层开展了大量的社会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及社区工作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当前,NGO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灾害应急管理中的重要力量。在过去的几次重大灾害事件中我国NGO暴露出了与政府缺乏有效合作的问题,大大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虚拟组织是在私人领域已经被证明了的高效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理念,可尝试将其引入公共领域,作为样板设计政府与NGO的"虚拟合作同盟"。该同盟基于社会需要成立,由政府担当核心并负责发起,依赖高效的信息流动以及政府与NGO间的高度信任,具有灵活、高效、低成本、广覆盖等优势。当然,"虚拟合作同盟"可行与否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NGO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GO作为现代社会多元治理的重要角色和“社会至上”理念的本质标志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与重视,但在我国,NGO却仍然缺乏应有的发展环境与角色定位。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要求建立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模式,NGO的角色复位势在必行。政府、社会、公民以及NGO自身多方协作营造完整、系统的成长空间,是NGO实现良性发展与构建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9.
抗震救灾凸显NGO与政府的协同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GO作用的大小是一个社会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巨灾面前,NGO更是政府救灾的有力补充。因此,NGO与政府的协同性就显得尤为关键。目前我国NGO与政府的关系并未理顺,更未实质性地纳入法制轨道。汶川大地震后抗震救灾虽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也暴露出我国NGO与政府的协同性存在某些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改变NGO与政府的互动关系,更有助于加强NGO与政府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官办NGO的转型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求。我国官办NGO除了具有一般NGO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些区别于一般性NGO的显著特征:政府主导性强、社会功能薄弱、规范性差等。本文分析了我国官办NGO转型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并提出我国官办NGO改革的路径:划清政府与官办NGO的权力边界,实现政社分离;引入第三方培育官办NGO,提高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加强政府对官办NGO的扶持与监管;培植适宜官办NGO发展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一般把没有主管单位或挂靠单位,没有注册过的NGO,称为草根NGO。这类草根NGO的数量众多,且还在迅速增长,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里,有它们产生、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但草根NGO往往存在着规模小、资金少、社会公信度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其发展和作用的发挥。统一战线工作介入草根NGO,对其进行一定的扶持,既有可能,也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NGO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它也日益关注,因此湖南省政协特成立一个调研小组对湖南省民间社团(NGO)帮助弱势群体的情况进行调查。本调研报告就是对此次调查情况的一个总结和思考。本调研报告共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在中国发展NGO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先进NGO的成功经验;第三部分结合此次调查分析了湖南NGO的现状,重点阐述了湖南NGO存在的问题或困难,报告的第四部分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湖南省NGO发展的建议;报告的第五部分是结语。我们希望能为湖南NGO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NGO作为比肩政府和社会的第三种力量,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对志愿精神和NGO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基于NGO志愿性特征的分析,从"人性假设"入手,以期找到其志愿精神的源泉,继而更好地提供这种诱发动力,激发志愿服务的潜能,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NGO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在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NGO如何扩展自主性,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从南海义工联这一个案来看,其成长与发展过程显现出"双向嵌入国家与社会之中"的典型特征。在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特定关系结构下,NGO扩展自主性的理性选择。但是,这种双向嵌入的NGO自主性扩展方式,隐含着因与国家的"强联系"而削弱与社会的"弱联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和社会领域权力的逐渐生长,草根NGO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草根NGO对社会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但相当一部分因未登记注册而成为"不合法组织",这些组织反映社会需要却不符合法律要求。法律上合法地位的缺失,使众多草根NGO受身份资格的制约,普遍存在生存困境,发展倍加艰难。因此,降低登记门槛,变"许可登记"为"自愿登记"和"分类登记"是草根NGO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草根NGO具有补缺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参与、促进社会融合、创新社会管理的功能,是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协同的积极力量。目前草根NGO普遍面临管理模式缺陷、自身能力不足、人力资源流失、政策环境缺失、资金环境制约、公益环境缺失的发展困境。政府部门应从创新理念、配套政策、培育发展等方面入手,为草根NGO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劳工政治中,受制于结社限制,劳工NGO还没有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力量。本文对珠三角地区活跃的劳工NGO创制公民权的行为进行分析,说明劳工NGO是如何走出个体性的维权方式而转向结社团建构公民权的,劳工NGO采取的是混合性的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组织化倡导者和跨国倡议网络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反映了公民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多元动力。  相似文献   

18.
大都市社会管理的“有序参与”并非NGO协同参与的全部,其制度化路径特征体现在规范、结构与认同三个不同层次.我国大都市社会管理中的NGO参与面临着制度空间不足、参与能力不够、利益诉求与表达渠道,以及与政府购买服务有限等困境,因而NGO既无法得到城市社会的普遍认同,也无法获得城市政府的充分信任.在当下背景下,NGO参与大都市社会管理的制度化路径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政策激励、政府规制与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9.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一种非赢利性、非政府、自愿自治的正规化民间公益组织,在当代社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现今的NGO大致可分为“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和“上下结合型”三类。但任何概念都仅是语境化的概念,受传统观念限制,我们对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研究较少,可实质上它却具有极大社会危害性,有必要在我国刑法中设立有关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的规制条款。  相似文献   

20.
当前NGO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积极参与,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其中也暴漏了一些不足:参与的意识与参与的效度等等。如何善用这股力量已经成为公共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拟就目前NGO在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性上存在的问题作深入分析,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对策,以期为NGO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有效参与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