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由此拉开了协商建国序幕,新政协的起源被历史定格在西柏坡时期。西柏坡时期,是新政协的发起和前期筹备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携手合作,为人民政协成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协商民主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地位从抗战时期的友党逐步演变为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各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在协商民主中增强危机意识,主动作为;同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在加强合作意识、倡导良好的协商民主文化、完善协商民主的法律制度等方面有所作为,保障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民主党派成员的发展原则是"三个为主":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士为主。"三个为主"的原则,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协商确定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原则,是历史形成的,反映了各民主党派的特点和优势。——摘自《统一战线知识手册》  相似文献   

4.
"五一口号"的发布是多党合作政治格局形成的历史契机,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协商民主、多党合作等方面的伟大实践及光辉典范。"五一口号"的发布,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自觉选择并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并极大地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参与建立民主联合政权的积极性,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篇章。"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伟大实践,为当前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缘起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以及各民主党派互相之间的协商。这种政党协商民主生长于近代中国特定的政治生态环境,正式启动于新中国筹建过程中。而“五一口号”的发布,进一步促进了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转向,确立了一种以协商民主为内涵的新型政党关系,标志着这种新型政党协商合作关系的建立,为在中国确立协商合作的政党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多党合作的效能得以尽情地释放,由此开启了多党合作和协商民主的新征程。这既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真诚协商密切相关,也与各民主党派较高的政治智慧及协商能力分不开。  相似文献   

7.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口号",从而揭开了协商建国的序幕。在筹备和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民主协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而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协商是其存在的形式和基本功能。可以说,"五一口号"的发布开启了我国协商民主的新征程,为协商民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1948年,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为各民主党派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与中国共产党结下政治同盟、协商建国,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奠定了基础。民进创始人马叙伦先生为国家民族的富强、独立、民主而一生追求真理、追随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就是一代又一代民进人永不言弃的初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协商建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平等成员同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一道参与新的政协会议。协商建国中少数民族代表主要通过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少数民族在协商建国中充分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内容的广泛性等特点,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开展政党协商,需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努力。对民主党派而言,要努力提高政党协商能力,担负起政党协商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的政治责任。在我国当前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如何提升参政党协商能力,对于发展好和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而且紧迫。在协商实践中,真正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那样,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协商,参政要参到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民主党派经历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几个重要历史时期。本文通过探讨建国后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前这一时期民主党派经历的重要历史转折,阐述我国各民主党派同中共团结亲密合作,与新中国一道前进和进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协商建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是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具体运用.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平等成员与各进步党派、社会团体共同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积极参与新政协.参与协商建国的少数民族代表主要通过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少数民族代表在协商建国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内容的广泛性等特点.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协商建国,见证了国家的历史转折与进步,实现了少数民族在新政权建立中的政治参与,既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益,也彰显了少数民族对促进民族团结和民主政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代表通过积极参与协商建国,与社会各界共同开启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1948年“五一口号”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内抗战和反独裁时代背景下发布,这一协商建国、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号召一发出,国内各民主党派深表赞同、积极响应。以此开始了合力协商建国的历史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揭示了多党协商合作的理论逻辑,从而深远影响了中国特色政党政治制度,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结合我国多党合作的实践,围绕政党制度建设、多党合作基础、民主党派性质、民主党派职能、民主党派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关于政党制度,强调要更好发挥多党合作的制度效能;关于多党合作基础,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关于民主党派的性质,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关于民主党派职能,强调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要发挥民主党派作用,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容得下批评,强调在提高政党协商水平中中国共产党担负着首要责任;关于参政党建设,提出民主党派特别是领导班子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习近平关于多党合作的系列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包括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直接协商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的间接协商两种方式.两种协商方式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会议为主要协商形式、以协商作为民主的核心表现形式、以中国政党制度为制度载体;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协商主体的延及范围、协商载体、协商内容、协商的具体形式与运行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并通过《共同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而1948年“五一”劳动节,因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民主党派积极响应,让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年的劳动节。正是这不同寻常的口号,吹响了中国多党合作的号角,预示着多党合作制度形成、发展的先声,也由这一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团结合作的序幕,成为中国民主化进程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同为当代中国政党协商建制和发展的政党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政党协商的主导乃至领导力量,民主党派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主体作用。从民主党派的主体性视角,对我国政党协商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探讨政党协商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加强民主党派主体性建设的现实启示,对于深化政党协商,推进多党合作和协商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政党协商,必须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平等协商的关系,着力加强民主党派的主体性建设。一是维护民主党派的独立性,树立政党协商的主体地位;二是激发民主党派的主动性,承担政党协商的主体责任;三是增强民主党派的自主性,提升政党协商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党际协商民主是我国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内含了党际协商民主的要素,其制度优越性非常明显。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优势并没有充分显示和发挥出来。中国党际协商民主是共产党推动和主导的民主,完善党际协商民主关键还是要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同时,中共十八大报告还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并将之作为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20.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是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关乎其生存与发展,关乎多党合作事业,关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与完善。2012年以来,伴随《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发布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五种能力"的讲话,使民主党派有了更广阔舞台,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加强内部监督显得愈为迫切。2008年底,相继成立的各民主党派中央监督委员会以及各自颁布的内部监督条例,正式拉开了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体系建设的大幕。目前,民主党派内部监督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本同步,还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内部监督仍在探索中。本文在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民主党派内部监督重大意义的基础上,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内部监督中在概念界定、主观认识、机构设置、制度建立、机制运行和结果评价上的阻碍问题,并从扩大党内民主、试点差额选举、完善监督机构、细化监督制度和推行监督员制度等方面提出破除这些阻碍问题的初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