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青 《政治与法律》2008,(1):100-104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检察工作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必须解决检察机关在执法观念、价值取向、监督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落实到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长期以来司法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贯穿于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全过程,是司法机关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指南。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工作中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当前检察实践看,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执法观念仍滞后、宽严尺度难把握、业务素质难胜任、执法考评不科学、矫治机制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协调和执法力量不充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当前我国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职能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基本内涵,突出打击重点,做到有宽有严,宽严结合,惩办少数,教育挽救大多数,将刑事法律的刚性与刑事政策的柔性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我国刚刚施行,就得到官方的肯定、学界的普遍赞扬,但时至今日,我们在对宽严相济的理解和适用、宽严对象的确认、该政策对执法环境的要求以及相关的后续保障机制等以下几个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试图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党中央立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采取了多种关注民生民和民安的措施,化解社会矛盾,贯彻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基本的刑事法律指导方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我国的刑事立法、司法实践活动中早有体现;但是,在司法实务过程中,以数额为主导确定定罪量刑幅度法定刑的规定,存在诸多法律或技术上的障碍和困惑,以及对贪污贿赂犯罪处理上宽严失衡客观情况的存在,都给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造成了困惑和尴尬,因此,完善关于贪污贿赂犯罪的刑罚规范,并修改程序法以提高侦查机关依法打击贪污贿赂犯罪能力,将反腐败斗争纳入法治化轨道,同时完善反贪工作中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相关工作机制,成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是特殊的犯罪主体,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应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这既能有效地预防与打击未成年人犯罪,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获得最好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9.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该是我国现阶段惩治与控制犯罪的基本政策,而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下的刑事制度能够很好地贯彻这一基本政策。在当前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有着实施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虽然我国刑事政策从单向度的严打发展为双向度的"宽"、"严"相济,但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整体趋向是刑事处遇的宽缓化。在"宽"与"严"之间是有所侧重的,两者不是平均着力的。在当前,宽严相济政策理应侧重于"宽"。实践中,赋予检察机关起诉裁量权在现代刑事诉讼中是一种多赢策略。上级检察机关对适用相对不起诉的积极态度无疑为下级检察机关勇于适用该制度打了一针强心剂。可以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暂缓起诉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思想在我国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其作为我国当前的刑事政策也有较长的形成过程,是我国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对刑事犯罪当严则严,该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据此,我国首先应完善刑种立法,其次应完善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朱绍龙 《法制与社会》2010,(15):128-129
通过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利用严格的管教措施打击狱内违规违纪和重新犯罪行为,维护监管秩序,通过监狱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行分类管理,分级管控,分别施教,既提高监狱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又增强教育的矫治功能,全面落实依法行刑,重视罪犯权益得保障,更加注重人性化执法,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正义,提高改造质量,使绝大多数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现阶段适用的基本刑事司法政策,是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是一种科学、理性回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正视社会矛盾、正视社会稳定与犯罪增长关系后的理性反应,最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监管场所作为国家专政机器的一部分,也应当积极探索并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4.
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之内涵释义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指对于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律的权威,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立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不起诉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广泛的诉讼价值和司法功能。应当探索不起诉制度,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理基础及价值追求,讨论分析不起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完善不起诉制度的设想及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审查逮捕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审查批捕是刑事检察业务的主战场之一,也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要环节。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对逮捕条件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在实际工作中,在审查批捕过程中贯彻这项刑事政策总会存在一些问题,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到底在哪-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呢-本文试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在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维护社会稳定,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打击与预防犯罪效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基层检察院具体办理刑事案件时,存在着认识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国家刑事政策主要体现于立法及司法实践活动中。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中外毒品犯罪立法及司法实践,结合我国毒品犯罪高发地法院2006年至2011年关于犯罪形态及审判结果等相关数据,就我国毒品犯罪相关刑事政策进行定位、分析,并重点研究我国长期以来基于毒品犯罪的死刑运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卢萍 《法制与经济》2008,(23):48-5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适用宽严相济政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手段。在新形势下,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了突出的新性质,能够理性看待犯罪现象,强调宽严的正当顺序,侧重非犯罪化、轻型化、非监禁化,更为关注惩罚行为人的效果。在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形势下,检察机关有必要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更深层次的回应与解读、作出明确的界定与阐释,以期厘清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和思想途径,明确检察机关在刑事司法过程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基础与价值边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表现为制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满足政策变革之根本特征的需要。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出发,分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基础,准确定位其价值边界,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与司法的正确引导,必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健康、有序的建立与发展。而且只有基于制度与价值的分析,才能超越表面化的文本政策而溯及其背后真正的利益动因,才能构建一个解释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