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官正同志最近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要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这一新的认识,既是对我国反腐败斗争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对腐败和反腐败新特点的深入思考。拓展的主张,是对我国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以及对于腐败和反腐败新特点深刻认识和把握的成果我国当前所处的时代大背景、大环境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转型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只会越来越深入,而我国的转型发展阶段还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甚至仅经济体制转型也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我们应当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在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我国的意识形态问题不断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外界的挑战,在当前的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已成为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的社会转型正在加速。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以及维护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的遮径。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的刑诉法学及其价值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健 《法学研究》1997,(4):101-115
转型时期的刑诉法学及其价值论李文健如果将某一社会因经济体制改革而引来的社会整体(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称作社会转型(TransformofSociety)的话,那么,当今的中国无疑正处在这一转型时期。〔1〕与这一转型相呼应的是中国的刑诉法学也正经历...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社会中经济上的不平等日益导致和加剧了政治上的分裂和文化上的不平等,特别是强权国家国际干预的扩大及其在全球范围内谋求世界霸权的战略设计、后现代的消费主义对文化市场的占领、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对意识形态话语权控制力的强化,直接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冲击.因此,如何深刻认识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准确把握当代世界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总趋势,倡导一种科学对待意识形态的态度,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刘奕  谭钧  李书巧 《法制与社会》2011,(13):231-23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泛滥,理论研究的不足及宣传教育的低效,造成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阵地的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活力的不足,成为了当前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因此,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研究,是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2011年的中国两会聚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表示,“十二五”时期我国不应再把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作为一个长期战略,而应高起点参与全球化,启动新的全球化战略。在新的历史阶段,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我国经济开始全面提升参与全球化的水平与定位。  相似文献   

8.
王强 《法制与社会》2011,(23):140-14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型时期是各种社会矛盾暴露、对峙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是最易受国际形势影响的脆弱时期。我国传统的司法理念及执行手段与开放透明的传媒之间的矛盾正是其中越来越令人关注的矛盾之一。本文分析了西方和我国司法与传媒的关系定位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应尽快完善传媒立法,规范传媒和司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科技革命的浪潮冲击下,世界各国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经济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人类也正逐渐进入了风险社会。本文旨在结合中国转型的特殊时期,对社会风险和安全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对我国商业化转型中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金融公司)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目前分业经营的体制下,金融公司转型仍缺乏明确的法律及制度指引,为提高我国金融业整体竞争力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公司采取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以下简称金  相似文献   

11.
纪晓涵 《法制与社会》2012,(17):167-168
近年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综合国力的竞争越加严峻。而在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背后,文化的竞争成为关键性的因素。一些国家不遗余力地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扩张,实行文化上的霸权,妄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瓦解我国政权和牵制我们的发展。因此,进行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2.
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建设在我国的转型时期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职能建设的目标,应当是建设一个全面平衡的政府,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进行我国转型时期的政府职能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民基督教徒信教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信仰会导致宗教传播行为,在现代全球化的语境下,基督教因西方强势经济而向世界各地扩散,中国农民信仰基督教便是一例。本文从社会、农民个体及基督教三方面探析了中国农民基督教徒信教原因,认为转型时期社会政策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农民在改革中的处境及宗教本身的组织结构等等都是农民信仰基督教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中国政府改革之治理范式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成福  宋君 《行政与法》2003,3(10):17-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进入社会转型期。以经济转型为主线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政治和社会的整体变革,政府改革也必然要与这个转型的方向相吻合,笔者把这种倾向称之为“治理取向”,把这种治理体系的确立过程称之为治理范式的建构。本文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与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两个方面阐明了治理范式建构的现实驱动力,并着重从有限政府、分权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四个层面论述了其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的大陆、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地区有着相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相互融合的程度和速度因此比全球化更迅速、更全面和更彻底。但是,作为全球化相互融合的副产品,大陆、台湾地区等地之间犯罪跨境化的种种问题日趋严重,预防和惩治犯  相似文献   

16.
王超 《法制与社会》2013,(19):224-225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现代性带来的文化转型与多元文化并存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特点。多元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现,大学生的思想也悄然发生变化。因而,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以及大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马列主义文化和中国思想文化精髓的和合形成的交融会通型文化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这对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西方的不良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的"西化"和"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亚妮 《法制与社会》2011,(12):191-192
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加快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向现代体育文化转型的步伐;体育法律文化作为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体育事业的法制化建设对体育法律文化的构建提出了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的发展处于一个转型时期,长久以来依靠劳动力、外资、出口及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来取得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我国迫切地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法制改革必须同步进行,对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利于经济转型的因素进行改进,逐步实现依法行政,才能实现法律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及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指导了20多年的制度创新进程,在全球化浪潮冲击面前保持着当代中国改革向前推进的活力.但是在今天,面对深刻的全球化态势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支撑中国制度创新的意识形态呈现出一种复杂局面.鉴于意识形态与制度和体制共存亡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全球化的世界大潮中,为维护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发展与创新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处于变动世界的创新进程之中,才能推进适应这一世界的国度进行制度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入宪 ,法治思想已深入人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和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 ,如何完成法制的变迁和演进 ,需要明确其路径依赖和中心动力源。在观念和制度转型的条件下 ,司法已越来凸现出其在推进法制转型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