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玲是一位28岁的女性,近日结识了一位很英俊潇洒的男性。思玲觉得他很有涵养,几次交往下来就使思玲心驰神往。在若干次见面后,俩人相约在舞厅。当轻柔的音乐响起,高大的他轻揽纤腰,在舞池中带着思玲旋转起来。思玲感到随着旋转次数增多,一股温暖的心潮一浪高过一浪地涌了过来:这臂膀有多坚实、多温柔,哦,她真想永远呆在其中。这时候,男友把她搂得更紧了,恳求一般地说:我们都已是成人了,为何不让我们更充分的加深了解呢?让我们同居吧。你不知道,认识你之后我时刻都在想你,真正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没有你,我一天也活不下去!一张结婚登记的纸有什么用呢?更何况我们同居以后也可以结婚的。  相似文献   

2.
周哲 《新青年》2005,(9):35
曾经有一位朋友,是那么那么地悲伤,悲伤得让所有面对她的人揪心。可是面对她,我无话可说。我知道倾听是一种帮助,我想做更多,却不能。大凡有过失去亲人的经历的人,都会体验到那种天地寂寥、身心成冰的悲凉。我曾经在深夜的球场失声痛哭,那声音到现在还时常一滴一滴地倒灌在胸口。可是,我依然无法、无法知道,如何能让别人从悲切中抬头。春节回家,母亲照例地忙碌。我很想很想跟她说说话,可她只是不停地忙。偶尔的空闲,说的依然是电话里说过千百遍的“注意身体”。临行时半夜想起来要煮鸡蛋,从门缝看她披衣在灶前站了半晌,忽然涌出泪来:即使是…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说:“诗是人存在的栖居之地”,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诗意的栖居之地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本原,而怎样诗意地栖居,寻找诗意栖居之地的过程就是一种探求生命存在,寻找生命家园的精神历程。旅美诗人王性初就是这样一位用诗性之笔执着地奏响生命乐曲的人,透过他的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深蕴  相似文献   

4.
不泯诗意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留下隽永的诗句:“建功立业,但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然而,大江东逝,英豪归寂,又有多少人曾经分享到这一境界的福份?张世俊大大有福了,他不仅诗意地活着,还把此境界带给每一个赏读《张世俊诗词书法作品集》的人。我常有机会能与他开车到郊外开会,遇到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一直暗恋他。暗恋的水晶总是在夜里闪光,女孩子一旦有了心事,说的和做的总是背道而驰。就像她,总是在他面前低下头去,甚至最笨拙的言语表达都没有。时光总是太匆匆,毕业歌已经唱过了,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舞会上,她把自己打扮得像穿上了水晶鞋的灰姑娘,就那么一直走到他面前。他惊讶地看着她,没想到身边的这个女孩子如此美丽,但却一直错过。而她这次却再也没有低下头,这是惟一的一次,就那样看着他,似乎是化蛹为蝶的片刻,那么挣扎,那么无畏。她走到他面前时是10点钟,但看他的时光却如3个光年。她颤抖着,脸涨得通红,以为时间…  相似文献   

6.
淋雨     
半年雨季,半年干旱。到了六月,南方的雨季终于接近尾声。我是一个喜欢雨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心里不免怅惘一番:要听雨,又得等上半年了。
  你也是一个喜欢雨的人吧?可是,曾想过,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淋过雨了?
  喜欢淋雨的季节是我们年少时的花季雨季,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拥有无限的心事。我们会悄悄地喜欢上一个人,又不能跟谁明说,就把心事偷偷地写进雨中。我们会寻一个下雨的日子,不撑伞,走入雨中,专找一个没人的小路,嗒嗒嗒地独行。你在听着雨声,雨也在听着你的心声,仿佛,你就这样觅到了知己。  相似文献   

7.
包利民 《新青年》2004,(9):10-11
小时候,我对爸爸充满了崇拜之情,那时他长年在外地工作,每次回来都给家里带来巨大的欢乐.那时我想,长大后也要做爸爸那样的人,去过那么多的地方,知道得那么多,让我年幼的心中充满了敬仰.  相似文献   

8.
王焕 《新青年》2006,(1):59
21世纪的今天,已全面进入"卡"的时代.很多人的皮夹内,都插着各式各样的卡,就如同广告宣传所说"一卡在手,行遍天下".有了卡,确实方便不少,出门时不必携带大量现金,又可享受先购买、先使用、后付款的便捷,也省去钞票往来的繁琐.最吸引人的特点是,让消费者敢于购买一些比较昂贵的东西.由于不必立即付钱,感觉上,不是那么吃力,买起来也就轻松多了;尤其是出国旅行时,最是方便、好用.  相似文献   

9.
南澳大利亚的第一印象,来自于阿得莱德。那是飞机上长久的凝望,穿过澳大利亚澄澈的天空与淡淡的浮云,第一眼看见的便是海湾中那片无法言喻的蓝,像电影中看到的,不,比那更迷人。古朴优雅之阿得莱德走在阿得莱德的街道上是一种享受。四周的建筑古朴而优雅,巍然矗立着,仿佛在微笑地注视一切而不加以评说:周围的人是慵懒的,没有人匆匆走路,没有人大声喧哗,没有小贩更没有乞讨者,他们的表情闲适而放松,好像没有什么能让他们着急一样。这一切真的很不可思议,然而我很享受这一切,这些平静得不可思议的气氛,如同阿得莱德的空气,纯净得过份,即使靠海,…  相似文献   

10.
预期完美     
城市的西南是花园,葱茏而寂静的花园。每天清晨会有清脆的铃声响起,那是阿欢。阿欢摇着轮椅来,铃铛挂在轮椅的扶手下面。那轮椅的车轮慢慢碾过青草,穿过竹林,然后在小亭子前停下。阳光、落叶、鸟鸣、蓝天里的风筝,是阿欢寂寞时最爱眺望的,有时阿欢累了,就眯起眼睛想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心事。  相似文献   

11.
肖峰老师:你好!我是一名普通的大专生,和其他恋爱中的女生一样,我也希望我的男朋友多给我点关心和爱,希望他能多陪我,可是就连这一点点的要求他都满足不了我。我是一个心特细的女生,我会对他特别照顾,但他却很孩子气,从不懂得照顾别人。为此我总是很伤心,总是对他不满意。我们曾经为此分手过3个星期,可后来觉得谁也离不开谁,我们就又和好了。我的心事很重,所以总会计较一些本不应该计较的小事。我也试着改变自己,可是一个人的性格不是那么容易改掉的。我的男朋友是个超级游戏迷,但我又特别讨厌他玩游戏。而我又不想让他因为我…  相似文献   

12.
聚宝盆     
正朋友在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桦林沟有一座庄园,让我去看看。下花园区离北京有100多千米,我们乘车走八达岭,过了八达岭走京张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下花园区。穿过城区,奔山区,过鸡鸣山。鸡鸣山是一座名山,虽然不高,却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名山。乾隆皇帝曾经来过此地,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相似文献   

13.
高方 《新青年》2002,(9):19-21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有一段时间我总是莫名其妙地就会吟诵起李白的这两句诗,可我搞不懂究竟是什么让我总有口角噙香的感觉。是蕴含其中的诗意和美感吗?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明白,让我总是记起这两句诗的是一个让我总是念念不忘的人,他就是赵明,我儿时的伙伴。  相似文献   

14.
栗花醉     
陈援 《海内与海外》2012,(10):64-65
一入河北迁安县境,打开了车窗,好一股淡淡的清香飘进了车厢。朋友不无自豪地说"这就是栗花的香气。"栗花香得很特殊。不像槐花香得浓郁,不像枣花香得诱人,也不像秋天的金桂那样甜香。栗花香得清淡,深吸一口气,似乎没有多香;不经意地闻了,似有一种庄稼的清香。这或许就是农家管栗子树叫"铁杆庄稼"的原因吧?扬花时在玉米、稻子、荞麦的大田里,不都能闻到这透出一股青气的香味吗?朋友说:"栗花香得有些怪,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界,对栗花香有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去香妃墓,不算去喀什”。 香妃墓在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的艾孜热特村,沿途是两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把只容一车通过的公路遮得严严实实。太阳光费劲地从枝叶的缝隙间挤进来,让人觉得好像是维吾尔姑娘的花裙子铺展在路面。林荫深处,有座伊斯兰式的古代建筑掩映在白杨和苍穹之间,尖塔高耸,琉璃生辉,让人称奇不己。这便是闻名遐迩的香妃墓。  相似文献   

16.
醉在山塘     
行走在山塘街,我在想,人生不就是一条街么,有起点,亦有终点,匆匆走过,我们能留下什么?我是迈着轻松愉悦的脚步踏上这条街的,因而,更容易醉一些。穿过闹市的车流,穿越尘世的喧嚣,蓦地一回眸,它却兀自清寂在姑苏城的一隅,隐匿于繁华丛中,似乎正恬静地冲我微笑,仿佛从历史中刚刚醒来,泼好墨,润好色,调一帧清新柔和的江南水乡画轴静静地等待  相似文献   

17.
清明,去扫墓的路上,人多得不得了。朋友小赵说过:只要是个有孝心与爱心的人,部会给故去的父母亲人买一块墓地,买了墓地,自然年年都会来扫墓。清明前后这几天,天天送朋友去扫墓,你是我送的第三位了。人太多,路上堵车。静寂笼罩着一切。几乎每一个墓碑前,都有鲜花。有那么多的人,在那么多的墓碑前停留着,忙碌着,可是静寂仍然笼罩一切。  相似文献   

18.
木叶清香     
小妖 《新青年》2002,(12):12
无眠的夜里,我不愿意听歌。因为在那样寂静而又含着感伤的夜里,总会有一首歌或仅仅就一句歌词,轻易打破我那自以为很坚强的伪装。而一个人在异乡,无眠的日子又是那么的多,从高楼内望出去是一片片代表着温馨的灯火,那种奇特莫名的感受是经不起一句伤感的歌词的,我会情不自禁地让思绪飞扬千里,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温馨而美好的画面,我会佩服并心疼着自己的脆弱和坚强。相对而言,我更愿意站在  相似文献   

19.
法国是世界上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在这个国家,有数不清的葡萄园。一年秋天,法国葡萄获得了大丰收,葡萄园里到处是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但是人们看不到丰收的喜悦,相反,葡萄的丰收让园主们发起愁来。原来,采摘葡萄是一件极其辛苦的工作,但报酬却不高,这使有限的劳动力都被更轻松、更赚钱的活儿吸引走了。这样,葡萄园主们只能望着熟透的葡萄,束手无策。有一个叫皮尔斯的葡萄园主,他在葡萄成熟时节穿过英吉利海峡来到伦敦,接着,他在伦敦的一家报纸上打出一则广告“:只需每天20欧元,就可以体会亲自采摘葡萄,酿造葡萄酒的乐趣,如果你想喝到亲手酿造…  相似文献   

20.
正好久不读儿童文学作品,以至于不知道儿童文学现在该是个什么样子。童年,或者说少年,让人感觉那么遥远,那么不真实,却又是那么亲切,怪怪地思念着。我和它之间,就像一个远足的父亲,常年在外,跟别人说起家中的女儿,猛然间会有些彷徨,记不起女儿是什么样子了。我的童年和少年,能看到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