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6月前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中国政府通过与英国政府的外交谈判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愿望。香港从此摆脱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板问题;再一个问题,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文 选》第3卷第12页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  相似文献   

3.
租借“新界”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英国利用这一时机,强行租借了今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及其附近岛屿,即后来所谓的“新界”。至此,英国完成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侵占。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清军节节败退;港英当局认为有机可趁,正式提出了展拓界址的主张。1894年11月9日,香港总督威廉·罗便臣以香港“防务安全”为由,向殖民部建议将香港界址拓到大鹏湾、深湾一线,并将隐石岛、横澜、南丫岛和所有距香港三英里以内的海岛割让给英国。他还着重指出:“应当在中国从失败中恢复过来之前,向它…  相似文献   

4.
最近英国政府负责人士接连就香港前途问题发表不恰当的谈话,已引起各方面的严重关切。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理所当然地要收回整个香港地区,这是不容置疑的。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为此,我们制定了一整套政策。目前中英关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     
邓小平关于对香港行使主权问题的论述 邓小平1982年9月24日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主权问题。他说,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2页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2页我们多次讲过,…  相似文献   

7.
香港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回归、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已经五年了。五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顺利实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已为世界舆论所公认。香港问题的解决,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究竟有哪些启示呢?中国共产党和  相似文献   

8.
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明确告诉她“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同年秋天,中国驻联合国代表与英国驻联合国代表一起将中英联合声明递交给主管  相似文献   

9.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问题是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从19世纪40年代初算起,前后近6O年的时间,美国不断发动侵略战争,胁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割、强租了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侵占了历来属于中国领土的香港地区。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一直渴望收复香港地区,和英帝国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历届政府和中国人民都提出了收复香港的主张。近代中国:中国人民收复香港的壮举1840年中美鸦片战争的硝烟点起,英国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张克辉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会见并宴请了以吴汉良为团长的香港新界工商业总会访问团。香港新界工商业总会访问团拜访中国统促会@张宏微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本来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创造性构想,却首先用之于解决香港问题,继而用之于解决澳门问题,从而形成了"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和澳门模式,即"港澳模式"。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陆在一些正式场合较少提及"一国两制",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大陆已经放弃将"一国两制"作为未来两岸统一的方案,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大陆的"一国两制"在台湾问题上已经失败了。鉴于台湾对"一国两制"的各种误解和歪曲言论,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满意地回顾了近年来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一致认为通过协商要善地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有助于维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并有助于两国关系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此,经过两国政府代表团的会谈,同意声明如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  相似文献   

13.
再珲一年时间,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用坚船利炮威逼满清政府割让、租借了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并把当时的整个香港地区辟为自由港,作为其向中国输入鸦片和工业品的基地。从此香港开始了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屈辱历  相似文献   

14.
《统一论坛》2012,(5):24-25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指引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前进方向。这一构想当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是首先被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1997年香港和1999年澳门的顺利回归,回归以来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儿童虐待问题有着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基础和表现形式。本文从本土文化的现实出发,重新界定了国内儿童虐待问题,在借鉴香港有关儿童虐待防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防治结合、多方合力的受虐儿童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16.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恢复行使主权。那一天,将标志着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长达150年中国国耻的洗刷;那一天,英国的“米”字旗将在香港各处被降下,中国的五星红旗将在香港上空猎猎飘扬!我曾三次到被喜树为“乐方明珠”的香港。第一次是1937年初,当的以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自历到香港,找设在香港的中共南方临的工作委员会联系汇报工作。“南临委”书记薛尚实接待了我,打留我在港参用真举办的为期15天的党员干别训练班。第二次罡1937年8目匠帮9目矾我又从桂林到香港成“南临委”,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统一论坛》2014,(5):17-21
前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中国政府通过与英国政府的外交谈判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愿望。香港从此摆脱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相似文献   

18.
香港客家宗族祖上于元末自福建迁移至新界聚居立村并渐次侨居海外后,子孙繁衍扩展至世界各地。客家族群传承了儒家礼制以及文化习俗。其祖祠建筑乃至功名祖屋,都保留了客家围村独有的建筑特色;每年村中仍然举行诸如"春祭"、"秋祭"和"舞麒麟"等祭祀活动;婚嫁丧礼等习俗也别有特色,保留了很多古礼的特色。香港客家宗族文化在现代化的香港社会继承和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春秋》1997,(2)
邓小平稳操胜券历史进入80年代,香港前途问题已不再是一些知识分子清谈的专利,而是全港500万人都必须迫切面对的现实政治问题。新界的租约期行将届满,香港的存在和发展正受到周围环境的威胁。从这一年年初起再也没有签订过任何地产和抵押合同,一般这类合同以15年为期,而15年之后的1997年,英国对新界的统治将宣告结束,随即英国法律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政策和斗争杨汉卿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英国侵略者在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用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3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强割香港岛、九龙,强租“新界”造成的。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