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党群关系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是和谐社会的基石。营造福州农村和谐党群关系,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民生。这是党的宗旨使然,也是党执政的使命和目标。但改善民生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而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重大转折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改革开放,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不仅是党的宗旨的价值所在,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3.
魏建国 《奋斗》2012,(12):45-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我们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完善社会领域体制机制,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问题,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民生问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所谓“民生工程”,就是关乎人民生活、造福人民、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着就业、扶贫济困与社会保障三个有着内在联系又融为一个整体的三部分内容。劳动就业关系着国民与国家的发展,扶贫济困展示着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取向,保障机制联结着社会与个人的安危。它们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现阶段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要求执政党在构筑宏大的民生工程中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 一、党的先进性决定我们党必须构筑宏大的民生工程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相似文献   

5.
<正>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十九大报告为民生建设提出的基本指导原则。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领会。第一,这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  相似文献   

6.
《江淮》2010,(2)
<正>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付宁生 《共产党人》2007,(18):34-35
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发展民生,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始终是我们党的为政理念和执政主轴。解决好民生问题,要围绕民生、民和、民安来进行。要以幸福宁夏建设为目标,把民生、民和、民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政府追求的目  相似文献   

8.
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增长缓慢,就业压力更加严峻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其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是当前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从思想、作风方面探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确保其先进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相似文献   

10.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一直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他们的民生观是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统一,对于我们现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民生建设的历史。加强民生建设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为改善民生,必须加快社会建设。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教育领域的迫切要求教育是最基础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它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还关乎着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从而赋予了教育事业更高更新的使命和责任,凸显了教育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中的重大作用,反映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更加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09,(6):4-6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民生聚力,民生固邦。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时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党的十七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等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为财政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林联凤 《求实》2013,(Z1):20-22
<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社会建设始终是党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黄宗良 《新视野》2008,(1):10-1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执政的新经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观,其中包括提高社会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并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把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等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民生的改善必须以扩大人民民主作为政治保证,而改善民生、扩大人民民主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以便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期待";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8.
林博斌 《发展论坛》2001,(12):20-21,19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全党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民政工作担负着政府有关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最基本权益的重要职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体现着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要求。因此,民政工作必须不断增强群众观点,心里想着群众,工作为了群众,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做到民政为民,民生民意民心,时刻铭记;公务当公,公开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10,(6):47-47
一、十七大把改善民生写进党的报告,探路城乡统筹重任的重庆,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同时,着力民生建设,为人民谋幸福。本期“特别策划”栏目推出《民生重庆:要为人民谋幸福》组合报道,集中反映了民生建设的“重庆作为”。各级党组织可在近期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报告会等方式,参考以上文章,组织党员干部就如何发展和保障民生进行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