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穆欣 《党史文汇》2004,(1):21-23
沈逸千是杰出的爱国画家.自从九一八事变起,他就背着画箱走南闯北,一直以画笔作武器,为民族生存进行抗日宣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说:"我们过去连年鼓吹抗日,今天大战开始了,安能在后方坐视?"于是他立即与画界朋友奔赴华北前线,又辗转走遍全国各个战场.他对八路军情有独钟,曾在太原拜会周恩来,欢呼平型关战役的胜利.1940年2月,中国电影制片厂所属西北摄影队开机拍摄反映各民族团结抗日的影片<塞上风云>,要去内蒙古摄制外景,聘沈逸千为顾问.他当即组织一支战地写生队,途经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前往内蒙古.据<毛泽东年谱>记载:"2月15日,(毛泽东)设晚宴招待西北摄影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文艺史上,没有哪一部作品像<白毛女>那样,在歌剧、电影、京剧、舞剧方面均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不同艺术形式的<白毛女>作品都凝聚了各自领域最优秀的创作者的心血.其中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上演,为后来这出戏的电影、京剧及舞剧版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我们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任粥时曾负责编辑<中国青年>,发表过许多文章;解放前夕,他亲自指导了<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他的一生与青年团和<中国青年>杂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对中国青年团工作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导师".  相似文献   

4.
苗体君 《党史纵览》2005,(12):37-39
陈独秀出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年代,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和道路.他最初信奉维新派的主张,后又转变为革命派,立志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915年9月,他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猛烈地抨击封建旧礼教、旧文化,拉开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对当时在旧封建礼教桎梏下的家庭伦理道德,陈独秀有着独特的思想认识,并把这种思想渗透到他的实际行动中.  相似文献   

5.
2006年<大众电影>第8期上发表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典型>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叙及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时这样写道:"在事实中,董存瑞死后并没有立即被评为烈士,仅仅是通知家人他牺牲了.  相似文献   

6.
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闪光的瑰宝.徐霞客及其<游记>在科学上、文学上的杰出成就,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讨.要深入透彻地了解<游记>,就必须扩大视野,在继续肯定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去开拓前人还未尝试的研究领域.在采用一些新的、或过去不曾采用过的理论工具--从情感符号的角度对<徐霞客游记>中的<游黄山日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小说中的人物不是靠技巧编造出来的角色,他们必须出自作者自己经过消化了的经验,出自他的知识,出自他的头脑.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切他身上的东西".<永别了,武嚣>中的主人公弗雷德里克·亨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海明威本人的影子.他们的经历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有的甚至惊人的相似,只不过结果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曾经说过,拨乱反正实际上是从1975年就开始了. 1975年,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从中科院<汇报提纲>入手,抓科技界的拨乱反正,可惜随着他再次被打倒而受挫.1977年8月8日,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历史意义深远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引我国科技界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唐群 《党史文苑》2010,(2):32-33
<红色中华>是中华苏雏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瞿秋白早在上海养病期间便发表文章,对其新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到达瑞金后,瞿秋白任红中社社长,主编<红色中华>报.他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改善了<红色中华>报  相似文献   

10.
<易经>和<尚书>是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两个重要源头.阴阳是支撑<易经>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阴阳两个方面的和谐与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易传>在解释<易经>时提出了"保合太和"的思想.<尚书>阐发了"协和万邦"、"和恒四方"的政治理想."合和"与"和合"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司马迁的<史记>在<尚书>的基础上,较早提出了"合和"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合和"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第10期<党史研究资料>发表马连儒的<陈独秀在制定党的政治纲领过程中的贡献>,引起丁卫平的注意,并于2005年第3期<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低纲领若干问题的探讨--兼与马连儒先生商榷>,对马连儒的文章提出不同意见.2007年<中共党史研究>第4期上,马连儒又发表了<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党的二大--与丁卫平商榷>,作为对丁卫平的回应.他们二位是否还会继续争论不知道,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别的学者参加进来.不过,我的老朋友马连儒做学问很认真,如果丁卫平再写文章讨论,肯定他还会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我并不想参加他们的争论,只是说点由此而引起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毛泽东读李达<社会学大纲>和<矛盾论>初稿及定稿的比较,论述了毛泽东矛盾辩证法的贡献和缺失,说明了毛泽东"两类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与李达<社会学大纲>和<<矛盾论>解说>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3.
杨品 《党史文汇》2004,(3):8-13
半个多世纪前,在风起云涌的抗日浪潮中,马烽投身革命,后来在革命队伍里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他的<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著)、<我的第一个上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扑不灭的火焰>(与西戎合著)、<咱们的退伍兵>(与孙谦合著)等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留给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留给人们记忆和话题.  相似文献   

14.
<局外人>是一部心灵探索小说,主人公莫尔索看似十分荒诞的行为,其实是他看透了这个世界的荒诞所作出的理性选择.莫尔索认识到人类形而上世界中的空虚,唯一的真理就是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尘世中的理想、追求、神圣、伟大都是虚无缥缈的,他不再区分事物间的差别,不再有追求,他不必选择也无从选择,他只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转而采取满足自己本能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1975年,在中国政坛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异乎寻常的事件--评<水浒>.政治上比较敏感的人似乎从中嗅出了这样一种味道:评<水浒>有点类似于1 0年前(即1965年)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是不是一场大的政治运动又要来了呢?然而,评<水浒>闹腾了一阵子之后,就无声无息了.后来有人说:评<水浒>本是毛泽东的一次关于文学的谈话,被"四人帮"利用了;有人说:是毛泽东有意要搞一场政治运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搞起来.这两种说法,都不太贴近历史事实.那么,评<水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杂文家和政论家邓拓,一生之中最喜欢山茶花.1960年春初,他在病中写下了一首<颂山茶花>的诗,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7.
李虹  李辉 《党史纵览》2009,(4):53-55
我们的父亲李连城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在<佩剑将军>、<血战台儿庄>、<中原突围>、<淮海大战>、<大刀>等电影、电视剧中都能看到改编自他的身影.父亲是山东德平(现乐陵市)人,1934年在乐陵师范读书期间,在共产党员、体育教员钟益三的引导下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亡,积极要求进步.1936年,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回老家山东乐陵招收学生兵.  相似文献   

18.
杨泽波,1953年6月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1969年参军,1986年以同等学历考取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1989年直升攻博.1992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回部队从事教学工作.2001年告别军旅生涯,到复旦大学任教.多年来一直从事孟子研究,主要著有<孟子性善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有韩文译本)、<孟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孟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等.近年来逐渐将视线扩展到现代新儒家研究方向上来,尤其是对牟宗三的思想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著有<牟宗三三系论论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另有论文百余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  相似文献   

19.
廖群 《理论学刊》2008,(4):113-118
<庄子>借助形象、故事表述哲理,在文学范畴中属于寓言创作.<庄子>寓言可分为托言型、象征型、故事型三种.其中托言型、故事型寓言,或虚拟人物对话,或杜撰故事情节,已经具有一定的小说因素.<庄子>寓言直接影响了魏晋仙话小说的创作,<神仙传>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以下称<宣言>)已经发表整整160年了.对于<宣言>的生命力,应该说世人有口皆碑.世纪之交,也就是1999年底,马克思在BBC广播公司开展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千年思想家".英国老牌的资产阶级通讯社路透社在解释马克思为何能获此殊荣时承认,"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于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这段话既符合实际又耐人寻味:"<共产党宣言>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着这个方向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它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