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抗日战争与协商民主研究是抗日战争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抗日战争与协商民主的连接点在于抗日战争、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抗日战争时期衍生了具有抗日战争特色的政治协商概念与初步实践,而政治协商演绎至今,又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构成。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氛围、思想及由此决定的社会构成的分化组合,导致了政治协商思想、实践与概念的产生。中国协商民主的思想与实践不是开始于“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只是抗日战争大时代背景下的一个阶段性、局部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切既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具有鲜明的联盟性和民主性。本文通过对“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诸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揭示了“三三制”思想对中国抗战胜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创造性地实行了一种新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三三制”政权。它是由共产党和各派进步实力共同参政的民主政权,并且这一政权形式被明确规定在宪法性文件《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三三制”的原则在根据地得到了彻底的贯彻执行,共产党按照“三三制”在边区进行了选举,组建了新的政府和参议会,并重新构建了政党制度。这样做的结果是调动了各方抗日的积极性,不仅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并且也提高了共产党的执政水平,对中国日后的民主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奉行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际上包含了凝聚中华民族最广泛力量共求振兴的目标,这与五十年前的“三三制”原则精神实质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给广大人民群众以充分的抗日民主自由权利。中共中央北方局在抗日战争初期即遵照中央指示,改造旧政权,建立抗日政府。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前后,又致力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创立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形式,开展了广泛的精兵简政运动,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推进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  相似文献   

5.
试论“三三制”民主政权与政党制度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为了顺应民主的潮流,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是以民主为轴心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其政权结构以共产党领导为前提,并包容多党多派的多元成分。“三三制”政权开拓了政党制度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三三制"政权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协商民主思想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其建立和推行实现了民主选举与广泛协商的有机结合。协商民主性、多元参与性、合法性与合理性、开创性与务实性是"三三制"政权的突出特点,其建立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民主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三三制"政权的创建历程,并在总结其历史特点和分析其创建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三三制"政权对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三三制"政权建设作为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变革的标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支撑。考察"三三制"原则和"三三制"选举运动不能忽视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背景。通过研究分析"三三制"选举运动过程,可以发现,"三三制"政权建设的实施更多的是出于政治意义上的考量和政权建设的需要,它达成了塑造民主的象征意义和争取共产党政权合法性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对政权的领导权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民主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中共所建立的“三三制”民主政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推进民主进程的杰作。因为这种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革命的专政”。并且在人员的安排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1/3。”这方面相关的研究不少,本文仅就抗战时期中共民主建政问题提出三点粗浅的认识。一、“三三制”民主建政的实质是党和非党的联合民主政治作为一种制度性设施,必然要落实到政权上,离开了政权,民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抗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韧于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坚持党的领导是政治前提;保证党外人士在政权中有职有权;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和谐政党关系;奠定了中国协商民主的政治形态。这些价值无疑对加强和完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41年.邓小平同志就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报告中踞确指出:抗日民主政权,要实行共产党与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反对“以党治国。”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邓小平同志在《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一文中讲到:“我们有些同志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作用认识不够,不懂得各民主党派都是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1.
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相继做出了三个新的重大判断,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是我国走出"文革"灾难、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并在国内外的政治风波中经受住考验,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前提和保证;关于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是我们党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基础."三大判断"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大规律",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把握达到新境界的重要标志."三大判断"还是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关系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在提出"三大判断"的"问题范式"、提出"三大判断"的"逻辑起点"和提出"三大判断"进而实现理论飞跃的实践基础和要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文明”理论都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两者相互之间存在内在统一性: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证。应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联系实际,指导新跨越实践。金口河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推进"三个转变",以新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指导实践,奋力实现金口河发展新跨越。 一、坚持经营理念,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坚定不移把城市作为经济实体来经营,用经营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城市,采取多元投入、资本经营、产业带动的新办法,做好经营城市工作,使城市建设走上"投入--产出--再投入--更大产出"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联防联治、自防自治、群防群治"三防三治"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坚持群众路线、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有效形式。实行"三防三治",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工作运行体系;大力推进治安防范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两课”教师是高校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三进”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承担者和重要推动者。故“两课”教师素质在“三进”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课”教师应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分别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下由不同的领导人提出,三者不仅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递进关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认识的重要理论成果,进一步深化了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继承和坚持,更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丰富和发展。它不仅突出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这一生产力标准的重中之重,强调了文化力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实现人民利益的多重层面,而且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与执政规律的高度出发,为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正确的执政纲领和自身建设纲领。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体现着我们党适时把握了两大历史性课题的统一及其解决的基本原则和机制,反映了我们党中央以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中心的"三大规律"的统一把握,达到了具体化、系统化的新高度,蕴涵了主体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统一的深刻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的性质、思想路线、任务、宗旨和价值观、领导方式等多方面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论、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动力等多方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利益、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论等多方面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中,亟需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和回答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的多种提法及其统一问题;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形态问题;三是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检验标准的问题,以对统一人们的思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