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荣 《新湘评论》2002,(4):44-45
1929年3月,罗荣桓随红四军首次入闽。部队到达福建长汀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决定了分兵游击、发动群众的方针。与此同时,为了迷惑敌人,将部队番号作了改变。团改为纵队,营改为支队,连改为大队。罗荣桓所在的三十一团三营改为三纵队九支队,他仍担任九支队党代表。  相似文献   

2.
1929年11月的闽西,寒风凛冽。毛泽东回到了红四军前委,重新担任前委书记。此时,身为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九支队党代表的罗荣桓,枪伤痊愈归队,前往连城新泉整训。毛泽东集合了罗荣桓在内的一批党代表,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召开多次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为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  相似文献   

3.
班佑伏击战1935年8月,红军长征途中。罗荣桓随三军团四师某营官兵艰难跋涉,胜利地走出草地,到达了班佑附近。长征开始时,罗荣桓为八军团政治部主任。遵义会议后,担任三军团代理政治部主任,还任过总政巡视员。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党中央调罗荣桓回一军团任政治部副主任。在毛尔盖,中央政治局召开重要会议,严肃批评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决定红军分左、右两路继续北上。罗荣桓本应跟一军团行动,由于毛泽东有要事找他和罗瑞卿商量,一时无法追上一军团大部队,便随三军团4师某营一起行军。他和战士们…  相似文献   

4.
首取姜堰 郭村保卫战胜利之后,在苏北的部队进行了整编。为了继续东进,打开抗战局面,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别担任正、副指挥。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等部队统一整编为第一、二、三纵队。第三纵队以我们苏皖支队为基础进行扩编。陶勇任司令员,张震东为参谋长,我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团。即第三团(原苏皖支队)、第七团(原陈玉生所部),第八团(原江都独立团)。  相似文献   

5.
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会议。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古田会议决议是毛泽东同志主持起草,但它是遵照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紧密结合两年多红四军建设的实践经验,在朱德、陈毅等人的支持和参与下完成的。古田会议结束后,由于周恩来同志的大力支持,红四军领导层思想的高度一致,才使得决议得到贯彻执行,使红四军的面貌焕然一新,为毛泽东初步形成党和…  相似文献   

6.
罗瑞卿与闽西有着难解的情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在闽西先后担任过红军游击队教官、红军五十九团参谋长、红四军第四纵队参谋处主任、第二纵队第五支队党代表、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科长、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党代表(后改为  相似文献   

7.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军部、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和特务营、独立营共约3600人,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闽西进军。赣敌李文彬和刘士毅旅跟踪尾追。 部队沿赣粤边界日夜兼行,于1月30日到达定南龙塘圩,与赣南红二十六纵队会合。朱德命红二十六纵队到安远、寻乌边界游击,牵制敌  相似文献   

8.
红四军组建于井冈山,开始下属建制单位是团.但是随着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红四军的建制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团改为纵队.为什么会发生建制的变化?它又是在什么地方什么会议上制定改编计划的?看了这篇短文后,或许能从中得到点启示. 一、红四军南下进入寻乌1929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红四军主力曾三次进入闽粤赣三省交界的江西省寻乌县,发动群众,扩大武装,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写下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颁布了《革命军队管理教育七条原则》,这些已为人们所共知.而红四军主力第一次进入寻乌时的圳下战斗失利和罗福嶂改编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1929年初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倒春寒。茨坪等地的屋檐下、小溪旁,都挂起了几寸长的冰凌。为了开辟新的根据地,经红四军前委研究决定,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3000余人,向赣南、闽西发展,留下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500名官兵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共1000多人留守下井冈突出重围井冈山。彭德怀、滕代远多次召开会议,讨论防守部署,并在时任红三十二团五连党代表宋任穷陪同下,详细巡视了各个重要哨口,还亲自绘制了各哨口草图。但他还不放心,硬将宋任穷和五连派到通往红之月哨还滕遂川的重要哨口下…  相似文献   

10.
88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套正规军服诞生在福建长汀。“1929年3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赣南进入闽西。”长汀具博物馆党史办原主任王其森介绍,随后,毛泽东将部队进行整编:全军共3个纵队(团),每个纵队1200人、500多支枪。  相似文献   

11.
古田会议召开前后,是红四军部队建设的重要时期,党代表在这段时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较健全,而连长在政治上却不易有这样大的作用."毛泽东在这里对连队党代表的作用作了很高的评价,而罗荣桓正是毛泽东经常称赞的一位党代表.他作为连、营党代表,以至后来担任红四军政委,在具体实践毛泽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方面,作出了忠诚的努力,其一贯表现和在古田会议前后的作用得到了毛泽东的称赞,大有相知恨晚之感.  相似文献   

12.
陈光(1907—1954)湖南宜章人。1927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初参加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连长。后随部队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连长。1929年秋任红四军一纵队一支队一大队大队长。1930年10月任红四军营长、团长。1931年5月任红四军十师参谋长;12月任第十二师师长。1933年8月任少共国际师师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策划已久的皖南事变终于发生了。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奉命北移,分三路纵队前进。新二支队的老三团、新三团,军部的司、政、后机关和教导纵队等为中路纵队。早在3个月前,叶挺军长意识到形势的恶化,特意把主要从闽西出来的红军指战员组成的老三团,由铜陵县凤凰山调回云岭军部附近的北贡里一带,负责保卫军部,直接保卫军部的是该团二营六连。此时,六连作为中路纵队前卫尖刀连,肩负着保卫军部和夺关开路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正>磨盘垴战斗,是上党战役中一次激烈的战斗。1985年9月,为纪念上党战役胜利40周年,上党战役时任太行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司令员郑国仲写下《上党战役磨盘垴战斗始末》。时任第三支队七六九团三营十连机枪班班长、原广州铁路分局视察员张培尧写下《攻打磨盘垴的回忆》。时任第三支队九团一营三连战士、原南京军区司令部警卫营营长、离休干部张来贵写下《激战磨盘垴》。原屯留县磨盘垴战斗支前干部、原福建农业大学纪检委书记韩惠写下《磨盘垴战斗的鱼水情》。  相似文献   

15.
陈光     
陈光(1907—1954)湖南宜章人.1927年冬加人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1928年初参加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连长.后随部队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连长.参加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秋任红四军一纵队一支队一大队大队长.1930年10月任红四军营长、团长.1931年5月任红四军十师参谋长;12月任第十二师师  相似文献   

16.
1929年3月在汀州休整期间,红四军前委决定对红四军进行整编,将原来团的建制改为纵队。朱云卿因为在历次战斗中机智勇敢,屡建奇功,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领导才能.因此升任红四军参谋长。  相似文献   

17.
《党员干部之友》2006,(7):47-47
邹平县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冀西游击队三支队连指导员,三营教导员,三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十二旅三十一团政治处主任,三十一团政委,解放战争对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九旅二十五团政委,三纵七旅十九团政委。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十一军三二一师副政委.  相似文献   

18.
红四军七大、八大和宁都会议新述——《毛泽东传》节选经中共中央批准编写出版的《毛泽东传》,对党史、军史上的许多重大疑难问题都有新的叙述,这里介绍两则。(一)如何评价1929年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的七大和八大,曾经是党史、军史研究的一个难点。“文革”中将红四...  相似文献   

19.
上杭     
古田会议旧址原系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后改为“曙光小学”。1929年12月底,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共120多人。大会改选了前委,由毛泽东同志任前委书记。会议总结了南昌起义以  相似文献   

20.
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发展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会议。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及湘南起义的农民军,在江西省宁冈县垄市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并于同年5月4日正式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部队编为2个师9个团,一个教导队,约10000余人,2000余支枪。后因人、枪不足,改编为6个团。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