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84年4月的一天下午,我放学去父亲单位,看他在办公室里忙着。办公桌上凌乱地摆放着"作业单"和一些工作资料,我不知道父亲在干什么,也看不懂他在忙什么。"我饿了,啥时候带我去吃饭啊?"父亲一边整理资料文稿,一边从更衣柜里拿出了面包和香肠,"你先吃吧,挺好吃的,我要去一趟站台,看看卸车的情况……"我看到他拿着一沓"作业单"急匆匆走出办公室。等父亲带我走出办公楼,路灯都亮了,星星静静地眨着眼睛。后来,从学校阅报栏里工厂自办的《松陵报》上得知,中国第一架多用途高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歼8Ⅱ飞  相似文献   

2.
怀念     
父亲去世了。父亲突然而又安详地去了。去年八月我第一次感到不祥的兆头。我在由新加坡到汉城的旅途中,飞机中途停在台北机场,我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得悉他已经不能说话了。去年年底,他的情况已很严重了,医生对他的病已经作了结论。四星期前,我去看望了他,推着轮椅陪他在台湾大学医院作最后一次的放射性治疗,他的行动已经很困难了,然而他仍然很平静和安详,庄严地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3.
姓氏寻根     
我姓江,随了我父亲的姓. 然而,"江"姓不是我们的祖姓.知道这点的时候,已到了我上中学那年.一次偶然的闲聊中,父亲吐露出我们本姓"莫",属于老家广西那边的一个大姓.父亲很少提及老家的事,我和妹妹因了好奇追问不休时,父亲的口气变得淡然起来,眼角眉梢透出一些怅惆,好象有一道沉重的历史帷幕正在他脑海徐徐降落.我们姊妹只是断断续续听说,父亲临解放时参军北上,在他走后,一场大水给老家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从此父亲便与家乡断了联系,留在老家的"莫"姓妹妹也生死未卜…….老家,姑妈,还有那个祖姓"莫",越来越在我的心底生发出神秘之感.而父亲竟至什么也没说就永远地走了. 及至去年夏天,已是父亲去世后的半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7,(Z2)
正我的父亲已经故去十五载了,昨晚梦中又见到您的身影,我在您的呼唤中惊醒,我想这也许是常人所讲的"日有所想,梦有所思"的缘故吧!爸爸,女儿真的很想您。我的父亲从小父母双亡,14岁那年他就跟着八路军去抗日,我们这些孩子是听着父亲打鬼子的故事长大的,父亲讲的故事我们百听不厌,至今记忆犹新。父亲对党忠诚,因为正直忠厚,不  相似文献   

5.
<正>花白头发,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少了些刚毅、多了些岁月浸润的宽厚和慈祥,一身白衣传达给人从容和淡定。记者见到张兴昌时,他刚从楼下打完太极拳回来。家书的选题让张兴昌很快打开了话匣子:"我与教育结缘40多年,一辈子与学生打交道。读书、教书、写书、写信,占去了大部分时间,这是一种享受、一种福分。《留给孩子》《半堂课》是我人生的结晶。"留有一份遗憾前往银川前,记者和张兴昌的二儿子张克峰通了电话。问起父亲的近况,他说:"我父亲啊,还在写。退休后,他一如既往地写:给盐池县写地方志、给银川  相似文献   

6.
李井有 《侨园》2013,(5):68-68
<正>每年的父亲节,我都会重温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每一次读罢,我都会被感动得落泪。今年的父亲节,我忽然想写写我的父亲,送给他老人家三句话、九个字——谢谢你我的家乡在灯塔市农村。过去,父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为了改善贫穷的家境,父亲被逼无奈,走上了当时被称为"投机倒把"的路。每天凌晨骑自行车,驮上300斤大米到鞍山去卖。晚上回来时,再在村里收大米,回家已是深夜。我现在仍然难以想象,二百多里路程,瘦弱矮小的父亲骑自行车驮300斤大米,他是如何做到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父亲以自己的勤劳和魄力,将家境过得相对殷实,而我的求学路也一帆风顺。以  相似文献   

7.
赵杰 《党政论坛》2012,(2):12-12
我在芬兰留学期间,结识了好友雷默。他在首都赫尔辛基政府供职。一周前,他约我到他乡下的老家,喝他父亲酿制的葡萄酒。到了约定的这天,他抱歉地对我说:“今天是公务员考试的日子,能否在考场外等我两个小时9”我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4,(24):51-51
我们该如何讲述中国故事?我主要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研究中国应该具备一种历史的角度 从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说起。前几年我回山东高密去为我的父亲做寿,整个家族几十个人都参加了。我父亲说他一辈子经历了很多的时期,他认为最近十几年,是他这一辈子中所过生活最好的一段时间。他总结说"中国感谢共产党,高密感谢吴建明"。  相似文献   

9.
正4月24日,是我们的父亲叶至善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父亲的一生是为编辑的一生。1986年,父亲写了《编辑工作的回忆》,文中说:"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编辑家。如果从中学时代编油印刊物算起,他连头带尾,一共做了73年的编辑工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微笑     
正听母亲说,我父亲19岁走出河北雄县李庄头村参军,在部队入团学文化。1960年4月,他从"抗美援朝"的汽车兵转业到国营新光机械厂即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进入80车间即火箭装配试验车间所在地的沈阳棋盘山东部山区的中和村。1967年春天,母亲和我被父亲从乡下接到他工作的地方,再次见到父亲我已6岁。那一年他29岁,一双明澈的眼睛,笑着看我,有一种军人的英气和挺拔。7岁半我上小学,穿的是妈妈缝制的露脚面子的布鞋过冬,吃的是玉米面、地瓜、高粱米……那天,  相似文献   

11.
军刀     
《侨园》2016,(12)
正父亲曾珍藏过一把日本军刀,他说是解放军一位团长送给他的纪念品。说起这把军刀,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哩!那是解放前夕,解放军的一位团长因为在战斗中腿部负伤,部队转移时留在我家里养伤。这位团长随身佩带一把军刀,他非常爱惜,每天都要擦拭一遍。有一天,他见父亲喜欢这把军刀,就拿出来让父亲玩,并讲了关于军刀的故事。那是他当连长时,在同日本"鬼子"的一次战斗中,他带人袭击了日本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6,(7)
正父亲是一介农民,生活在豫东平原,今年已70高龄。我是父亲精心培育出来的读书人,从乡村到都市,从贫瘠到小康。父亲呕心沥血,壮心不已。18年前,我从农村来到城市读大学,期间曾写下一首关于父亲的小诗,至今未忘一瘸腿的父亲/拉着一车稻草/挪出田地/架子车,在夕阳中/蹒跚/稻草瑟瑟作响/像在倾诉/他最清楚/老人,无声的呻吟在那个时节,我写下不少关于父亲的文章。彼时,父亲在我的眼中已渐苍老,他一天到晚,蹒跚在田地间,无  相似文献   

13.
中学时代,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里玩。吃饭时他父亲指着我告诉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潜伏了那么久。张治中刚听说他爸爸是共产党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这话我当时听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 70年代,我才听到父亲亲口述说那一段往事。他说张治中在周总理的酒宴上看见父亲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楞  相似文献   

14.
1926年"三·一八"惨案以后,段祺瑞军政府下令通缉那些领导爱国斗争的所谓"暴徒".在段政府的通缉令中,名列第一的就是我的父亲李大钊.从那天以后,父亲便暂时转入地下,住在苏联大使馆的兵营里.他每天还是照旧工作,从早上忙到天黑,没有一会儿闲暇的功夫.  相似文献   

15.
小茶壶     
多年来我苦苦寻觅一样在平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甚至是嗤之以鼻的东西,是为了圆我父亲多年来一个简单而纯朴的愿望:拥有一件他渴望拥有的东西。当这一切都变成现实时,我惊异地发现伴我走过春夏秋冬的不仅有父亲对我的爱,也有我对他的爱。父亲很喜欢喝茶。但他喝茶却有季...  相似文献   

16.
<正>采访前联系郭炳权,电话中他反复说,我没啥可写的,去年中风康复以来行动仍是不便,一年多都没怎么出门。记者来到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西朱新村郭炳权的家中,他紧握记者的手,有些颤抖,沧桑而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他说,没想到你能大老远跑到我家来采访,让我感觉自己对社会还有点用。感谢你让我重温这些书信,让我想起了当年父亲指引我成长的点点滴滴。36年里父亲来信242封2001年时,郭炳权把珍藏多  相似文献   

17.
<正>●"父亲第一次见到奶奶写给他的遗书,是在1954年东北烈士纪念馆里。父亲看完大哭一场,手抄了一份留作纪念,多年后,又将他手抄的这封遗书交给我。回到家后,父亲用钢针蘸着蓝墨水在自己手臂上刺下三个字‘赵一曼',也刻在了心里。"●"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要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以后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记住,奶奶是奶奶,你是你!否则,就是对不起你奶奶。"  相似文献   

18.
父亲爱的教育 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孩子做事认真,心地纯洁,对世间毫无成见,对万物一视同仁.孩子好比一张白纸,最初在这白纸上涂色的,便是自己的父母亲.我生长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善良而懦弱的人.  相似文献   

19.
卢存学 《团结》2004,(5):40-42,33
我的父亲卢郁文是民革第四届中央常委。20世纪二十年代他参加北伐;三、四十年代他投身抗日参加国民党政府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反对内战,多方奔走呼吁和平。父亲早已去世,他的遗物中有“49年北平和谈资料”。现在,我把父亲的活动分为三个部分摘录整理出来,或许可以对该时期的历史资料做一点补充,对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对父亲也是一种纪念。1949年初至北平和谈前(一)给于右任拜年1949年元旦,新登上总统宝座一年多的蒋介石,于国内战场上节节失败之际,发表元旦文告,呼吁和平,声明下野。对这个文告,明眼人看得清楚,蒋介石一改1947年攻占延安,…  相似文献   

20.
<正>方志敏写过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五物,松柏翠竹白梅兰",他把祖国比母亲,爱祖国的"佳山水",并用"松、柏、竹、梅、兰"为他的五个子女起了名字。方梅,是他唯一的女儿,也是目前方志敏唯一在世的子女。严冬出生的她,如梅一般,凌寒开放,顽强不屈。"我这一生不在乎别的,就在乎我的父亲"方梅出生在1932年,严酷的战争环境下,她一下生就与父母分离,被寄养在弋阳县一个山坳的农户家里。1935年8月6日,父亲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年36岁,方梅的母亲缪敏也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这之前,方梅一共见过父母两次面,还都是在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