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习惯将抗日战争称为"八年抗战"——起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投降。这一观点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早已深入人心。而今年年初,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用"十四年抗战"取代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并对相应内容进行调整,确保突出"十四年抗战"这一概念。那么我们为何要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将"八年抗战"正式改  相似文献   

2.
过去史学界谈到日本投降和太平洋战争结束时,首先要讲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及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作用,而对英美,特别是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作用却闭口不谈。似乎在中国人民八年浴血抗战之后,苏联红军一出兵,日本就投降了,美国在战争中不但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受冈村宁茨之命,飞抵芷江向中国政府请降,芷江这座小县城由此名声大震。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国民党政府和各界人士,纷纷提出在芷江修建受降城的建议。经过细致地测算,整个设计共需经费286亿多法币。但因蒋介石正忙于内战,军费浩大,故仅拨款285万元,在原洽除旧址——芷江七里桥磨溪口旁,建成了一座“受降纪念坊”。由于缺乏管理,纪念坊杂草丛生,再加上风吹雨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风貌。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群众纷纷提议,要求复修受降纪念坊…  相似文献   

4.
穆重怀 《侨园》2015,(Z1):19-2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多年来,提到抗日战争进行了多长时间,人们往往会回答"八年抗战"。这是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的全面抗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时间。这种看法到目前为止是社会各界普遍接受的关于抗战的概念。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抗战十四年的主张,它的核心内容是把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沈阳柳条湖的"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这就把八年抗战又向前推进了六年,形成了十四年抗战的说法。这个观点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目前仍无定论。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1)
抗战期间,随着日本的不断进攻和政治诱惑,国内滋生了各种形式的投降活动并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针对各种投降卖国活动,毛泽东领导全党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严厉打击了各种分裂和投降活动,挫败了投降主义的阴谋,有力地维护了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为赢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开大学复员建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代表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于迎来了最后胜利。消息传出,举国欢庆。西南联合大学师生更是奔走相告,欣喜异常,纷纷议论复员回平津的打算,体味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  相似文献   

7.
每年从7月到9月,可称为“抗战纪念季”,其间有多个纪念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寇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揭开全民抗战的序幕;(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告无条件投降而成为战败国;(1945年)9月3日,因前一天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投降书,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向沈阳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随后侵占东北三省.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2)
1943年初,为了达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日本侵略者对苏中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乡"行动。广大苏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充分利用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方针策略,经过一年多的浴血斗争,最终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史定坤  史文召 《各界》2011,(11):12-15
抗战胜利已过六十多年,我有幸成为接受日军在南京投降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现将我在当时的所见所闻写出来,将这段历史再现给读者,并借此文缅怀为抗战而流血牺牲的勇士及同胞们!  相似文献   

10.
<正>1945年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伴着血与泪走过了八年抗战之路,迎来了最后的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风雨历程,让我们的内心更加铭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1937年11月,日本陆军航空本部通过了《航空部队使用法》,其中第103条规定:"战略攻击的实施,属于破坏要地内  相似文献   

11.
1945年9月2日上午,我在东京湾上的美舰“密苏里”号甲板上,亲眼目睹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当时,记者手上没有降书全文的复印本,都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其后细看降书才发现并无“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字句,而只是写着:代表(指受降代表)兹命令日本帝国大本营应立即对不论在任何位置之一切日本军队及在日本国支配下之一切军队之指挥官,命其本身及在其支配下之一切军队应立即无条件投降。”军队投降与国家投降,两者区别很大。它违反了《波茨坦公告》中的受降条件。为什么美国对日政策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呢?原来,美国鉴于打下冲绳岛付…  相似文献   

12.
《各界》2009,(8)
1945年8月中旬,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艰苦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宣告结束了,从此中国进入了国内斗争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人物名片张治芬,全国人大代表、民进浙江省委会常委、杭州市委会副主委、杭州市妇产科医院院长、省市共建妇产科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8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SCI13篇,主编参编专著9部。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一等奖"等。  相似文献   

14.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向公众宣布接受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标志着近代中国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同时也标志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救亡图存、民族解放为主题的抗战精神的基本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  相似文献   

15.
默少克 《各界》2022,(3):93-96
盘点中国民族工商阶级发展史,那一个个"火柴大王""面粉大王""纺织大王"的名字如同璀璨星空里的明星一样熠熠生辉.当他们离开这个繁华世界时,却都无法逃过自然规律的命运. 集旧上海"西药大王""肥皂大王"于一身的项松茂先生却是一个极大的例外——因抗战军兴,项松茂组织义勇军抗击日寇,最后竟惨遭杀害.甚至,时至今日,他的尸骨依...  相似文献   

16.
南宋小朝廷杀了岳飞父子,"和议"也就是向金国投降协议正式签订,受到全国百姓和抗战派官员的强烈反对,认为是奇耻大辱.当赵构还在庆幸"和议"成立,而秦桧已先想到控制言论、篡改历史了. 照秦桧要求,任命秦熺为秘书少监,主持国史的编纂.赵构心里一定暗暗叫好,立即同意.秦熺怎样主持编篡国史呢?时间断限是从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赵构登基做皇帝,到绍兴12年(公元1142年)金国遣使封赵构为宋帝,也就是小朝廷乞和投降的全过程.这十几年里.主要问题是对金的和、战.秦煊主持以前的"日历"即小朝廷的政务纪要,凡秦熺认为不好或有问题的,都说是"亡失",由自己动手重写"纪录".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3年和2019年数据,分析当代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变化趋势以及群体内差异。研究发现,青年世代对"民主""文明""自由""平等""法治""诚信"等价值理念的认同度较高,但对"爱国""和谐"的认同度较其他年长世代低;从2013年到2019年,他们对"爱国"和"法治"的认同度大幅提升,对"敬业""友善"的认同度有所增加;青年群体内部存在价值认同分野,中高学历、白领职业、高收入群体更加认同"民主""自由""法治""诚信"等价值理念,低学历、农业劳动者、低收入群体更加认同"文明""和谐""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随着世代演替,青年世代逐步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央,他们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代表未来的社会共识状态。加大对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仍是未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60多年前的希上战争结束以后,作为战败一方的两位希腊代表,前往土耳其军事总部参加投降谈判。一路上,许多土耳其士兵都大声地辱骂他们。但是,穆斯塔法·凯墨尔却没有这样做。他的脸上未露丝毫胜利者的骄气,而是握住对方的手,亲热地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在严肃地讨论了有关投降的细节以后,凯墨尔这样安慰  相似文献   

19.
<正>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与以往不同,这次阅兵安排了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现在仍健在的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代表参阅,充分表达对抗战老兵和支前模范的敬重,对抗日英烈的敬仰。其中,抗战英烈子女代表共66位,编排在6辆车中。在这些革命烈士子女中,有多  相似文献   

20.
八年抗战胜利日论功全在一谜中温灿石在抗日战争胜利那一年,重庆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庆祝晚会,猜谜场人山人海,其中一条即景谜最为引人注目。谜面是“日本投降”,猜中国古代人名一。并要求注解。结果竟猜出了四个谜底来。1、“共工”,工作与功字相通,所以解释为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