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子彬是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龙岩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他1910年出生于龙岩龙门镇考塘村,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月,罗明来闽招收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陈子彬与郭滴人都被录取了。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农讲所学员提前结业,陈子彬和郭滴人、朱文昭赴闽西地区,发动群众配合军事行动,于10月下旬先后到达龙岩城。1926年10月底成立中国  相似文献   

2.
1924年,为取得北伐胜利,孙中山接受廖仲恺等国民党左派的意见,决定改组国民党,推行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孙中山一面大胆接纳共产党的优秀干部加入国民党,另一方面则创办学校和讲习班培养人才,同时选拔一批青年学生赴苏留学。1925年,从国民党要员子女中选拔出50人赴苏留学,这些人和从全国选拔出的300人,先后渡海经海参崴乘火车前往莫斯科。这其中便有15岁的蒋经国。和蒋经国同船的学生共90人,其中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张锡瑗,一年后她成了邓希贤(邓小平)的爱人。还有一位安徽青年是原名陈绍禹的王明。蒋经国此去便是13年!19…  相似文献   

3.
《湘潮》1986,(6)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为了培养军队政治工作干部,一九二六年二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广州开办了一个以学习革命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讲习班。讲习班的学员主要是湘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后的一部分编余军官。开办之时,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时期,董必武曾三次到广州开展革命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参加国民党"二大",坚决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倒退行为;二是争取在武汉设立中央政治委员会湖北分会,以更好地策应国民革命军北伐。这些革命活动,为维护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推进国民革命军北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富春在广东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自1925年7月从苏联回国后,到大革命失败这两年时间里,他在广东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整治湘军,组织政治讲习班,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他在上海坚持秘密工作,并于1929年10月到达香港,重新参与厂。东省委工作,历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省委书记,1931年5月调离广东赴中央苏区工作。  相似文献   

6.
国共两党是北伐战争的主要参加者和推动者。从国民党一方看,北伐战争虽然最终完成了打倒北洋军阀的直接目标,但是并没有实现孙中山发动北伐的根本目的;从共产党一方看,虽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最后仍被排挤出北伐队伍,北伐果实被新军阀所窃得。因此,北伐战争对于国共双方来说都是胜利与失败并存。  相似文献   

7.
《湘潮》1985,(4)
在飞机学校一九二四年九月,孙中山先生的大元帅府(即广州革命政府),决定成立一所军事飞机学校。校址在当时广州大沙头航空局飞机制造厂的附近。学校规模很小,举办时间又短,只招收过两期学员,由于大革命失败,就寿终正寝了。因而它很少为人所知。但它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合作时期开创的中国航空事业最早的一个摇篮。这所飞机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共有十人,即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刘云、冯荀、王勋(即王叔铭)、王翱、万鹏、袁政、郭予如;还有从飞机制造厂派来的三名实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北伐战争,事关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因而引发了关于北伐问题的争论.出自于不同政治利益的考虑,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中央以及国民党之间发生了一场支持还是反对北伐战争的争论,争论的实质在于各方都试图争取掌控北伐战争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在争论过程中,中共党内以及中共中央与联共(布)中央之间关于北伐问题存在某种共识,但大量的还是存在分歧,这种不一致性导致了北伐战争产生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我校业余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走读班,从1984年10月开办到今年7月,已经学完了伦理学、美学和法学概论三门课程,目前正在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课程,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个班招收的对象是北京市及部分中央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部,共有学员一千五百多人。它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是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领导北伐部队三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起义胜利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军队包围南昌,起义军按原定计划撤离南昌,南下广东,拟占领海口取得国际的援助,进而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再举北伐。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北伐与国民革命北伐,都发生在国民党的改组业已完成、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之后,但前者不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且基本沿用以往的斗争模式,终因仓促出师、内忧外患、联盟松散等困扰而难以为继;后者则不同,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又跃出旧式军事斗争模式的巢臼,在国共合作和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推动下,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消灭数倍于己的北洋军阀主力,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成效斐然.第二次北伐与国民革命北伐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孙中山晚年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有助于加深认识中华民族寻求统一和振兴的艰难历程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1949年,福州刚解放,中共福建省委为培养造就新解放区干部队伍,决定立即创办延安抗大式干部学校--福建人民革命大学,动员福州各大中院校学生参加,同时登报向全省招收.几千名有志知识青年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造谣破坏,毅然离校、离家前来报名投身革命,经测试招收了3000名学员,学习"社会发展史"、"形势与任务"、"为人民服务"等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以端正革命动机,坚定工人阶级的立场,树立到革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在从广州出发向北进军期间,国民党的指挥机关留在了南方。首先给人的印象是,一旦进行北伐和蒋介石离开广州,鲍罗廷的权力就得到加强,他在广州的地位也将得到改善。由联席会议取代了政治会议,目的是收回蒋所攫取的权力。鲍罗廷是联席会议的七名成员之一,这是个名义上的超党派机构,鲍罗廷及其伙伴很快使这个机构向左转。10月19日,在鲍罗廷的指导下,国民党中执委会议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60名代表大部分是左派。这次会议扩大了内阁,增设军事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后期,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旧军阀之间逐步完成了新老交替,国共合作的既定路线方针与政策被国民党右派所弃,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陈独秀,面对这样的现实,在他的经历、性格、情绪等等因素的作用下,带领年轻的中共在如何抉择中其个人思想也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5.
叶挺将军,北伐名将。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出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叶挺为保全新四军军部在转移途中遭围攻的全体将士,主动下山与国民党谈判,竞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扣押,身陷囹圄。后被辗转押往重庆郊外歌乐山下红炉厂秘密囚禁。  相似文献   

16.
叶挺将军,北伐名将.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出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叶挺为保全新四军军部在转移途中遭围攻的全体将士,主动下山与国民党谈判,竟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扣押,身陷囹圄.后被辗转押往重庆郊外歌乐山下红炉厂秘密囚禁.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时期,广东是李富春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阵地。他从莫斯科回国后,被党派往广东,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党代表、政治讲习班主任、广东省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等职,为党的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智慧,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改造湘军 力促北伐 1925年7月,李富春和蔡畅根据党的指示离开莫斯科回国,9月抵达广州。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区委军委书记周恩来分别接见了他们,向他们介绍了广东的革命形势,并代表中共广东区委通知李富春任区委军委委员,要他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参加国民革命军做政治工作。不久,李富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党代表、政治部主任、军法处长,领中将军衔。 在国民革命军队中设党代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是孙中山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之后决定的。孙中山鉴于以往多次军事斗争失败的惨痛教训,聘请大批共产党员到黄埔军校作政治工作。军校政治工作在激发学  相似文献   

18.
鲍罗廷是中国大革命史上一位身份极为特殊而又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华4年间,他作为国民党的总政治顾问和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不仅参加了反击陈炯明叛乱,改组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镇压广东商团叛乱和进行北伐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军事活动,并发挥了他人所不能发挥的特殊作用,而且一直在中共中央居于主导地位,对中共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地位与责任是相伴随的,鲍罗廷尽管在大革命有许多方面或指导失策或指导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但总的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是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19.
中共对国民党与张作霖、段祺瑞的合作持反对态度,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国共合作后,中共继续揭露军阀的本质,反对国民党与军阀周旋,批评其北伐政策,呼吁依靠民众力量。对于1924年孙中山北上,中国共产党也不赞同。这些做法,体现出中共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且,中共妥善地处理了在统一战线中与国民党的关系,在复杂的形势下,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27年8月1日领导北伐部队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起义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