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犯罪,近年来发案率逐年升高,其特点是隐案多、犯罪主体相对确定、手段智能隐蔽、跨地域犯罪特征明显。此类案件应以“相似+接触-合法来源”作为侦查取证的指导原则,全面准确把握案情,紧紧抓住负有保密义务的人或竞争对手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及时收集和保全证据,加强与工商和检、法部门的配合与协调。  相似文献   

2.
犯罪统计失真主要由隐案未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差、犯罪统计主体有意造假以及法律上存在漏洞等多种因素造成。必须相应地采取措施,综合治理,才能有效解决犯罪统计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犯罪”与“转轨期犯罪”的概念有利于科学解释我国现阶段的犯罪高潮现象,有利于发现犯罪活动升降的规律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有利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安学、犯罪学、社会学理论,在科学研究的角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省劳务市场拐卖妇女犯罪现象进行实证调查,“王某、周某劳务市场被拐案”表明,求职妇女、中介人、市场的管理者和用人单位四类人员在劳务市场拐卖犯罪及其预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非法职介的大量存在是诱发劳务市场拐卖妇女犯罪的主要根源。其产生有立法、执法等各方面原因。要有效地预防劳务市场拐卖犯罪,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宏观策略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悄然而至。网络犯罪具有极强的跨国性、专业化程度高、隐蔽性强、取证困难、犯罪主体年轻化、犯罪分子常常善续作案等特点,因此,深入探讨网络犯罪防控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犯罪的内涵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新旧文化的激烈冲突往往伴随着犯罪的高峰。文化影响着社会的“集体意识”.从某种程度来说左右着犯罪的内涵和外延。文化从当事人、犯罪成因、犯罪组织及犯罪技能等各个方面影响着社会中的“犯罪”。严景耀先生的《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一书,不仅反映了在民国时期.中国的犯罪现象.更折射出“犯罪是文化的一个侧面”的深刻内涵.对于反省今天社会的犯罪现象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擂肥”现象已经成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发展动向,而且已表现出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场论的重要价值在于揭示犯罪行为在其生成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中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为我们预防和控制犯罪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模型。在“擂肥”犯罪场中,我们可以从各结构性要素的基本特征入手,揭示“擂肥”犯罪场的生成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最终激发“擂肥”犯罪的原理,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控制“擂肥”犯罪现象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仍然存在着“过程论”理论的断阻与空白,严重地影响了本学科基础理论的发展,为能走出这种认识的困顿,就籍犯罪,心理活动过程里不可缺少的“纵三数”与“横三数”系统为目来探讨犯罪心理现象的定数系统。  相似文献   

9.
“官黑勾结”,“黑色经济”,“黑吃黑”,“第二政府”、“第二法庭”、第二派出所”等现象无不与黑社会性质犯罪紧密相关,黑社会性质犯罪对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渗透破坏已经暴露出我国预防与控制犯罪的机制仍存在不足。在新形势下,加强立法,重典治黑;大力推行社区警务战略;落实领导责任制;加强反黑宣传力度仍是遏制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犯罪本质论     
犯罪本质与犯罪现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犯罪现象是多样性的、复杂的,因此,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上,理论界产生了众多不同的看法。本文从犯罪本质的政治特征、事实特征、人身特征以及犯罪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特征上,进一步探讨了犯罪本质这一重要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金融行业的腐败犯罪现象严重,必须大力遏制。防治金融腐败犯罪应从“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严惩是手段”等四个方面着手,从而较好地解决金融腐败犯罪“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愿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犯罪控制的初衷在于减少、遏制犯罪,但控制措施的不当使犯罪控制被异化,一方面控制、遏制着犯罪,另一方面却在制造、激发着犯罪。我国无论是“严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犯罪控制实践,还是犯罪控制的基本理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应当在一体化的视野下确立纠偏性的矫正理论,从犯罪控制的之中、之外、之上的视角出发,在犯罪控制的理念、犯罪学理论、社会控制、司法控制四个维度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13.
网络犯罪“犯罪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发展 ,一日千里 ,计算机已从单机时代过渡到网络时代。网络时代衍生出的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形态———网络犯罪 ,已呈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犯罪“犯罪场”与传统犯罪相比 ,在时空因素、被害人因素及犯罪控制机制弱化因素等三个方面具有特殊性 ,防控犯罪难度相对较大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伪证罪的主观要件问题对于正确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现行的法定犯罪目的难以完全适应实践需要。基于110份刑事判决书的实证分析可知,司法实践中法院明确认定伪证罪犯罪目的的案件有限,部分法院在《刑法》第三百零五条文本之外描述伪证罪的犯罪目的,伪证行为的实际犯罪目的具有复杂性,且其犯罪动机具有多样性。在规范层面,我国法律体系对伪证罪的具体犯罪目的的规定仍有待明确。在理论层面,伪证罪法定犯罪目的的理论不足在于“隐匿罪证”属于犯罪行为而非犯罪目的,其并未涵盖“无中生有”式伪证行为,且现行目的要件难以契合伪证罪的法益本质。应当在保留伪证罪目的要件的同时,将伪证罪的法定犯罪目的修改为“意图妨碍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完善伪证罪的主观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打击假币犯罪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伪造,变造货币类型的研究,假币犯罪停止形态的研究,两种典型案例适用法律问题研究,运输假币,持有假币犯罪主观方面认定的研究,出售,购买假币犯罪中“诱骗”犯罪的研究,打击假币犯罪的刑法完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洗钱”既是一种犯罪行为,又是使犯罪规模升级和恶性膨胀的重要根源,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为有力打击和遏制“洗钱”犯罪,必须加深对“洗钱”犯罪问题的认识,在用足用好现行法律打击“洗钱”犯罪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加强“反洗钱”立法,构建我国“反洗钱”的情报网络和惩治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艾森克等心理学家理论的介绍和归结,阐述了“犯罪倾向量表”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可做为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有组织犯罪经历了有组织犯罪民族论,到经济论,再到“犯罪”与“组织”结合论三大阶段。美国有组织犯罪类型的流变与概念的演化对我国有组织犯罪治理进入“后打黑时代”有着诸多借鉴和启示。其中最为迫切的是:对我国本土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应坚持全景式认识,采取治安秩序与经济秩序并重的分类治理的执法策略,调整打击锋芒;在刑法学中引入有组织犯罪概念,建构刑法有组织犯罪二元结构模式,进一步完善立法、严密法网;与此同时,进一步缓减在我国威权体制下有组织犯罪治理有效性与法治原则的张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个世界”。未成年人犯罪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社会和谐,事关民族和社会的未来。当前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严峻,并呈现严重的上升势头,正值建设“幸福广东”的社会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幸福广东”的建设,离不开对这些“问题孩子”的关注,离不开对这些“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为此,本文在阐述当前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工读学校“问题学生”的成因,提出了工读学校有效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七大力量”,建言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工读学校建设,为建设“幸福家庭”、构建“幸福广东”,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办好一件惠民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司法部管理的全国两大犯罪统计项目——“统一犯罪报告”项目、“全国犯罪被害调查”项目已经成为政策决策部门、管理部门、犯罪学研究者乃至普通民众了解美国犯罪水平和趋势的最重要数据来源。两大项目分别从执法部门和犯罪被害人的角度收集美国犯罪问题的实证敷据资料,提供了许多富有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成果。但是两者在项目目标、统计方法、对犯罪问题的覆盖程度等诸多方面有所差异,因而产生了似乎矛盾的结果。把“统一犯罪报告”项目、“全国犯罪被害调查”项目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项目既有广泛联系、又存在重大区别,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