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于1998年8月正式启动。内容包括:在高校设立特聘教授岗位制度,聘期为5年,在聘期内享受每年10万元奖金;向任职期间取得重大学术成就的特聘教授授予“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100万元,二等奖50万元。计划实施四年来,共有69所高校聘任了412位特聘教授,平均年龄40.5岁,绝大多数有过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先后有6位学者或团体获“长江学者成就奖”。  相似文献   

2.
吴韻霞 《民主》2014,(3):34-36
<正>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牵头完成的"燃料设计理论及其控制内燃机燃烧与排放的基础研究"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黄震,1960年8月生于浙江鄞县,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主要学术兼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7,(4)
<正>人物名片洪伟,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0年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瞄准前沿选课题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洪伟奉行“顶天立地”的理念。所谓“顶天”是基础的探索自然现象及机理的工作;所谓“立地”是将科技运用到人们实际生活中去。众所周知,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轻  相似文献   

4.
李杰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劳动模范。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十余个学术团体及学术期刊的学术职务。  相似文献   

5.
<正>高放教授是我真诚敬重的师长,是当今中国学坛享有很高声誉、拥有广泛影响的重要人物。我认为,对高放教授的众多评介中,有两位学者的话值得我在这里加以引用。一位是中央党校著名教授赵曜先生,他说:“从高放教授的渊博学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以及培养出众多的追随他的学生和弟子,可以说我国学术界已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陈益群 《民主》2008,(11):39-40
许广平先生和雷洁琼先生都是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者,两位当代杰出的女性。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广平就是文化界著名的“斗士”.雷沽琼是著名的“民主教授”。她们一生热诚地投入爱同民主运动,为建设民主富强的新中围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何方方 《民主》2024,(2):35-36
<正>人物名片白涌滔,民进会员、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德国洪堡学者。他主持并参与国际国内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在《土木工程学报》《工程力学》《美国物理学会会刊》《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刊》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  相似文献   

8.
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中脱颖而出的乔宗淮,是蜚声国际的杰出外交家、前外交部长乔冠华之子,其生母为已故总理周恩来所器重的女才子、新中国外交界最优秀的女性之一的龚澎女士。在中国外交界,父(母)、子(女)两代背身居要职,庶几无闻。而任大使级高级外交官者,今从乔宗淮先生始。现年49岁的乔宗淮,是新中国第154位驻外大使,也是中国现任130余位大使中最年轻的官员。乔宗淮于1983年作为香港中文大学的交换学者赴港,翌年9月出任中共港澳工委党委、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3年后升任副社长,直到1991年5月免职调离,前后亦约6年余…  相似文献   

9.
刘红涛 《民主》2013,(3):37-40
2013年1月18日上午,备受瞩目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副校长、民进河南省委副主委宋纯鹏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植物应答干旱胁  相似文献   

10.
如今,奖励成为一种重要激励机制。必要的奖励,能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焕发起工作热情,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的就是此理。据此,有人称奖励为“神奇的一滴蜜”。  然而,现实中也有不甜的“蜜”。最近,我在调研时,就发现几件奖励不当、反受其乱的事。一为,某厂奖励了一位看起来最忙碌、日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却收到一封自称是“愤愤不平者”来信,称:获奖者一天的工作量,他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工作质量更胜一筹。二为,为了留住一位欲“东南飞”的“孔雀”,某企业连续三次奖励其万元以上,然而,换来的却是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1.
如今,奖励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的确,必要的奖励,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焕发工作热情。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的就是此理。因此,有人称奖励为“神奇的一滴蜜”。是否所有的奖励之“蜜”都是甜的呢?非也。最近,我在调研时,就发现几件奖励不当、反受其乱的事。某厂奖励了一位看起来最忙碌、日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却收到一封自称是“愤愤不平者”来信,称:获奖者一天的工作量,他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工作质量更胜一筹;为了留住一位欲“东南飞”的“孔雀”,某企业连续三次奖励其万元以上,然而,换来的却是不绝于耳的“早晚还得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过去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科学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支持留学,来去自由”政策出台之后,出国留学与学成回国服务,逐步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形成了一个健康完善的体制。在过去两年中出现的“长江学者计划”,科学院选拔学科带头人的“百人计划”,以及各大学、研究所相继推出的在国内外公开招募特聘教授的举措等等,都明确体现了国家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视和需求。  相似文献   

13.
王贤才 《各界》2008,(7):72-74
不久前,应邀到青岛,参加束星北教授百年诞辰座谈会,感触很多.   束先生是被公认的天才物理学家,早年留学美、英、德、法等国,在当时世界科学前沿的狭义相对论和场论的研究上很有建树,也是有幸与爱因斯坦共事的两位中国学者之一(另一位是周培源).……  相似文献   

14.
<正>张军,中共党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2015年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自2009年被确诊患急性白血病之后,张军教授忍受病痛,依然忘我地工作,同时肩负导师、学者和领导者三重角色。他在凭借惊人的意志力战胜疾病的同时,为复旦大学乃至中国经济学科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惧病魔的导师和学者在经济学院,张军教授讲授的课程总是得到广大  相似文献   

15.
陈国强,一位以极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无数青年学子的中年学者。他是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光环,现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兼任基础医学院院长、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同时还担任全国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细胞分化与凋亡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16.
全国七十多位著名的儿童音乐家和少儿工作者们荟萃一堂,研究当代中国儿童音乐的现状和发展,兴奋地谈论着七五计划中首次把“美育”写进了政府文件这件事。 这个座谈会是由文化部少儿司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主持的。会议召开的前两天,两位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学者——研究儿童音乐艺术教育的雷姆教授和哈佛大学的讲师戴维先生参观了少年宫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俩又听说我们都是专门为孩子写歌的词曲作者,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08,(11)
许广平先生和雷洁琼先生都是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者,两位当代杰出的女性。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广平就是文化界著名的"斗士",雷洁琼是著名的"民主教授"。她们一生热诚地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为建设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两位先生同是广东人,同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发起人和领导人,同是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8.
金太军教授、张劲松教授、沈承诚博士等三位中青年学者撰写的《政治文明建设与权力监督机制研究》,是金太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以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与权力监督的内在相关性为理论框架,从当代中国权力结构和权力监督两个维度进行深刻解剖,系统构建了中国权力结构和权力监督体系,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完善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的总体思路,学术上有创新,也有一定现实可操作性,是多年来研究权力监督问题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9.
正人物名片方复全,安徽桐城人,1964年10月出生。1983年9月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应用数学系,1986年3月破格提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1988年。吉林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91年6月获理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首批"北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一书,此书将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编写组在最后的统稿时召开了一系列小型研讨会,本文是第二次讨论的录音整理修改稿。这次研讨会集中讨论了孙伯教授提出的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重要文本的内在理论结构问题,与会学者对此有完全不同的见解,争论的焦点在于:孙伯教授提出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存在的“两种逻辑”的所指究竟是什么?文本中存在的“两种逻辑”之间的矛盾解决,究竟是其中一种战胜了另一种,还是共同消解为一个全新的理论范式?参加讨论的学者有:张一兵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姚顺良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唐正东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怀玉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大平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亮博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