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冷静 《警察技术》2013,(1):41-44
基于2011年公安部科技应用创新项目,对近年来网络信息传播的前沿重地——微博社区的舆情监控进行研究。分析了项目研究的背景及微博社区特点;阐述了微博社区海量信息挖掘与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总体架构;最后介绍了微博社区网络信息采集的雷达子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2.
信息不对称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同样广泛存在于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政务微博作为集信息公开、舆论引导、政民互动、为民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媒体平台,也频繁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不利于政治沟通的有效进行。以政府作为程度、公众反响状况、政务微博平台建设情况以及政治法律环境等四个因素为基础,构建政务微博信息不对称模型,以解决政务微博信息不对称,实现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现时中国政府网站存在着访问量低、政民互动交流不足的问题。在移动互联网和微博迅猛发展的环境下,政府可借助微博平台的优势,把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和在线办事三大功能通过微博予以实现,构建以政务微博为平台的政务模式。政府网站微博化可打破上网终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加快政府信息更新和方便公众获取政府信息。为此,可以微博目前所具有的多媒体应用来探讨政府网站微博化在信息公开、政民互劝和在线办事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时下很多人一见面会问。你微博了吗?一些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也纷纷开启了微博,一时间微博时髦起来了。那么什么是微博呢?微博即微型博客,与博客相比,在微博上分享信息更为简洁省时。微博的长度很短,通常都只有一百多个字,内容不限。博友们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发泄自己的情绪,相互之间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彼此交流。  相似文献   

5.
预测学与运筹学中较为经典的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可以为解决目前政府微博信息发布中存在的随意性问题提供一套完整的发布策略模型。其先用德尔菲法制定备选微博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的运算方法依次实现重要性赋值、判断矩阵构造和权重比计算,从而获得最佳发布方案,并跟踪信息发布后的关注度和满意度,反馈给信息发布方进行后续发布的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6.
李苑静 《人民论坛》2012,(20):134-135
高校官方微博,为宣传高校形象、传播高校文化提供了开放的平台,也为公众近距离地了解高校提供了便捷渠道。但同时高校微博也存在着更新速度过慢、信息配置单一、舆论监督和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微博在速度上实现即时更新;在内容上实现丰富多样;通过平等对话实现舆论主导;加大监管力度,净化微博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在微博广泛应用并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微博时代",在微博信息传播的意见市场中,意见领袖覆盖各个领域,人数日益增多,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意见领袖也走向网络、走向微博平台,日益重视向微博平台上的用户传递信息、影响微博平台上的受众。与此同时,意见领袖在微博平台上进行的信息传播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微博这一新媒介也对意见领袖自身所应具备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一、"微博时代"意见领袖传播信息的新特点与"面对面传播"、印刷媒  相似文献   

8.
微博庭审直播为社会受众获取司法活动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司法公开的力度与幅度。与此同时,微博庭审直播是实现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方式,并且保障司法公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企业微博是微博出现后兴起的一种商业化网络工具。它是一个基于客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企业可以通过WEB、WAP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发布和更新企业信息,并实现即时商业分享。从出现时间上来说,企业微博算得上是个新概念、新事物,然而其数量增长和发展速度又是惊人的,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微博做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微博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政府的角色定位,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微博这一平台,通过开设政务微博的方式,与民沟通互动。对选取的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6个政务微博一周时间内发布的微博信息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从微博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来描述地方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其中,信息内容方面重点考察信息类型、信息来源和地域接近等影响因素,信息表现形式方面重点考察扩展阅读、标题、多媒体表现等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地方政务微博存在发展不均衡、信息量少、官腔比较严重等问题;最后对中国地方政务微博未来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即鼓励发布民众感兴趣的与民众利益密切的原创话题,发布的微博信息要联系实际、贴近群众需求,应合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传达当地政府信息。  相似文献   

11.
翟纯晓 《传承》2014,(3):88-89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方式,微博在网上日益成为信息表达和传播的重要通道。其极广的影响力和惊人传播力,也彰显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微博反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反腐形式。从微博反腐的特点、作用来阐述微博在反腐倡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提出政府在推进微博反腐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对微博反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彭榕 《人民论坛》2014,(11):135-137
微博在信息传递中的自媒体、草根化倾向明显,微博特有的信任人际群体传播且交互性强等特征,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和条件;微博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信息扩散导致谣言产生,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基本过程;微博用户在网络谣言传播中起到了核心点、中介点和受众点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安微博的兴起与发展与我国转型社会制度贫弱的现状密切相关.公安微博作为制度贫弱的体制外补充形式,其应在利益诉求表达、网络问政参与及警务信息公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公安微博的发展应在明确其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将传播内容主要围绕警务信息公开、推动网络问政及服务互动群众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抽样调查及对公安微博文本内容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公安微博的传播内容结构不合理,并且发布与编辑方式也有待完善.可以通过调整传播内容结构、实现网络问政的规范化、改善传播内容的发布及编辑手段等完善公安微博传播内容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汤志伟  韩啸 《电子政务》2015,(1):97-104
以Web of Science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关于微博研究的文献4928篇,运用信息计量学的方法进行全样本分析。研究发现,微博研究引发了多学科共同关注,国内研究倾向于应用性,研究视野过于局限,缺乏必要的多学科融合研究,国外研究学科分布呈现多元化、均衡化,研究倾向于专业化和理论讨论;传播形态、用户和社会影响是微博研究的三大主题,目前国外的微博研究前沿是医疗保健、社区互助、环境保护,国内对这部分的研究相对缺失;国内外微博的研究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论文发表数量逐年增加,美国作者的论文发表数量排名第一,是微博研究的中心,中国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较少;国际主流的微博研究方法和技术是文本挖掘、可视化、社会网络分析为主的定量研究,目前国内微博研究仍以定性思辨为主。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4,(5):I0003-I0003
正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传播与综合应用,中国政务微博正在从以信息发布、信息公开为主向深化政民互动、实现舆论引导、提升为民服务的方向转变。本期"研究报告"刊发《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评估报告:发展特点与建议》,该文从总体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方面论述了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概况;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前互联网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微博的高校德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忠烽 《传承》2011,(23):34-35
微博是基于网络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的平台。微博的出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影响。从微博对大学生的现实影响入手,分析了微博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新影响和新机遇。从正确认识微博,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科学创建微博,合理构建德育平台;创新使用微博,正确引导其舆论导向;全程关注微博,及时把握微博新动向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微博在信息传递中的自媒体、草根化倾向明显,微博特有的信任人际群体传播且交互性强等特征,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和条件;微博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信息扩散导致谣言产生,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基本过程;微博用户在网络谣言传播中起到了核心点、中介点和受众点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传播与综合应用,中国政务微博正在从以信息发布、信息公开为主向深化政民互动、实现舆论引导、提升为民服务的方向转变。本文从总体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方面论述了2015年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概况;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环境及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未来政务微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詹奕嘉 《中国减灾》2013,(2X):44-45
<正>近三年来,微博已经成为防灾减灾领域不可忽视的"必修课"。一方面,微博的"波浪式传播"使灾害相关信息瞬间扩散、流言蜚语交织翻倍传播:另一方面,积极正面的主流声音也借势传播"正能量",打造出及时发布灾情提醒、组织动员抢险和凝聚正面精神的网络全民互助平台。这种"双刃剑"效应是微博与生俱来的特性所决定,但其作用的发挥可以因人为的导向与努力而改变。熟练掌握新媒介的传播规律、有效挖掘和放大"正能量"、消除和转化"负能量",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灾情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20.
微博在中国出现后,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迅疾的发展。微博时代的法治正是在此背景下表现出诸多全新的面相。微博对于培育法治意识、维护合法权益、实施社会监督、推动政务公开、实现言论自由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积极价值。与此同时,微博给法治所带来的影响亦具有双刃剑的效果,微博上的谣言、不当言论、信息曝光以及其他乱象都亟需法律进行规制。虽然一些应对措施已经出台,但仍需多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推进微博时代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