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以对象化活动即实践为中介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自然界、人类活动和社会历史领域来把握,深刻分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相互促生的内在关系,揭示了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即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从"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本质统一性中,以人性生成为视角历史地把握了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为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贯注了人的生命完善的价值祈向。  相似文献   

2.
环境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经济技术盲目发展造成人类生态环境危机的境况下产生的新兴哲学应用学科之一。环境哲学在以往人类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全面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位置与价值,探讨人、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内在关系,力图构建一种全新的、更为科学的、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攸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哲学层面看,和谐社会是指在一定社会机制作用下,人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利益相系、各得其所、和衷共济、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病,在和谐社会构建中人们自然想起“天人合一”哲学观念恬淡平和的境界、贵和尚中的智慧以及崇尚自然的情趣。生态伦理价值——崇尚自然、和合共生“和谐”是“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核心价值取向。在“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看来,人与自然是统一和谐的整体,二者彼此相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与自然混为一体。人性与天道和谐一致。道家认为,“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  相似文献   

4.
晚近五十年来,气候危机、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逐渐国际化、全球化,气候问题的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科学社会学的领军人物法国思想家布鲁诺·拉图尔等人秉持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叉研究路径,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反思,主张追问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本质,打破人与自然、科学与政治、事实与价值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传统壁垒,进而创造出行动者网络理论,来重建所有这些二元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探寻解决生态危机的良策。拉图尔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主线,反对现代主义的进化论、整体论、系统论,希望以非现代主义取代现代主义,倡导开启"万物议会",进行"理想国"式的制度变革,发起"面对盖娅"的认知革命,反思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这为人们在自然与社会有机融合的东方生态观基础上,更好地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一种颇具启发的政治生态观。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产力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微妙的。人既有与自然作斗争,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一面,又有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的一面。把这两方面归结起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变革自然的关系,为战胜面变革,为和谐而变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在明确提出、系统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体化关系、对象性关系,对自然的过分攫取会导致自然的报复,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应遵循客观规律等重要观点的同时,还就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作了专门的论述,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折射和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影响和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从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等科学论断.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7.
邱连波 《民主》2004,(8):17-18
人和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作为自然的产物——人类的发展走过了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发自然改善生存条件,遭受自然的报复和与自然协调发展四个阶段。当我们深刻反思,坚持人类对自我完善的理性追求和争取自由,人与自然的共生将展现到我们面前,它是各国和各地区在追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时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始终贯穿世界历史发展全过程,是现代化进程绕不开的场域。当下,伴随现代化发展而来的生态危机与环境治理困境,迫切需要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该往何处去的问题,需要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上进一步拓展其世界历史视角。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关照,在自然、社会与政治方面体现出其世界历史属性。同时,也在系统整体性、平衡自然价值与自然资本之间的张力、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超越。无疑,这一理念拓展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世界历史视角,是在中国式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科学揭示了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其中不仅包括了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自然观,而且蕴含着自然与社会互动生成的历史观,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最终指向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冬雪 《学理论》2023,(5):35-38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界有机共生、整体发展,对自然的超额索取势必招致对方毫不留情的报复。他从唯物史观出发,扬弃了以往形而上学的抽象自然观,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功利性的生产观,在有机宽泛的自然概念基础之上阐释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观。他对人-自然-社会进行了有机总体的诠释,并重构了人与自然互动的内在关系——人向自然索取的同时还应当对自然进行给予,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适应、有机共存的统一整体。人与自然的相互给予是整个有机系统中的动态关联要素,不仅为人与自然的相生共在提供了和谐的生存空间,也为二者筹划了互蕴共容的平等准则。因此,重新思考和理解恩格斯有机总体观及其相关重要论断,既有助于为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可能性,亦能为自然辩证法正名,彰显其之于构建生态文明的当代意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人类文明改造自然的深度与广度的急速扩张,始于毫末的生态问题也逐步转化为势不可挡的生态危机。为此,我们需要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文明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重新反思为理论的第一基点,构建出兼顾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与自然生态维护路向的新的生态哲学。新的生态哲学,即"生态生存论",是在否定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征服自然的取向与"自然中心主义"服从自然的取向后辩证发展而成。生存论生态哲学坚持"从现实出发"的历史研究方法、"人与自然共荣共生"的生态价值核心和"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共赢实践取向,力图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学术构建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严峻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人类自身。启蒙批判给予我们探究人与自然矛盾根源的重要向度。启蒙开启了近代理性文明的进程,人的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然而,主客二元对立架构下人类中心主义态度的滋生,工具理性单向度的扩张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生态文明观念、基督教上帝决定论、中国哲学的"道法自然"生态理念、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省察引向全面和深入。最终,在马克思那里,我们发现了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为丰富、恰切和深邃的智慧,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感性活动原则之上来诠释和规范人与自然关系,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霞 《理论探索》2013,(5):48-51
生态女性主义者从性别的社会建构出发,通过性别隐喻,将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人对自然的压制相等同,并将西方科学对自然的认识视为从"男权"出发对自然女性的一种侵犯。生态女性主义者要求重新审视社会性别角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女性的视角批判现代西方机械自然观,消除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所带来的生态困境,倡导有机论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有机论自然观是对古代自然观的适度回归,其核心就是要恢复自然自身的价值,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控制"转向"敬畏"。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7)
以人与自然这一绿色关系为切入点,便会发现人类社会存在非此即彼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政治共同体便成了人类共同体与自然共同体的分离。有机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发展共同体基础上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坚持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有机整体主义,旨在建构一个生态的世界秩序:即一个由万物相互联系的由共同体组成的共同体,一个符合全世界人民利益的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共荣共生,形成为了共同福祉的整个宇宙意义上的共同体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1)
按照黑格尔所有权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取得占有、使用和转化这些人对自然的活动之中,这一过程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当然,随着后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黑格尔所描述的人与自然的统一过程实际上也越来越表现为"异化"的过程。直到今天,这种"人的物化"过程给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儒家"普遍和谐"观念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仅仅是社会历史的演进,而且还是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过程。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背后隐藏的是基本价值的危机,即道德法则与生态法则的失衡。为了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以“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为核心的儒家“普遍和谐”观念在现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哲学中,革命和正义都是重要的范畴。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两者的学理问题并未得到充分研究。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马克思哲学中,革命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包含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自然革命、观念革命等。这些革命都是通往人的解放的重要路径,政治革命要变革旧的统治秩序,赋予人民真正的权力;社会革命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关系;自然革命要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观念革命则要打破旧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也是一种新的环境伦理观和社会价值观。环境伦理作为研究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应用伦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立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和特殊国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生态政治文明是将人类放到自然生态系统背景中,对传统的政治知识及社会政治过程进行校正甚至重新建构,从而以社会公正,承担生态责任,尊重多样性,保证发展可续为价值诉求;以“社会——经济——政治——自然”复合性生态系统为政治体系;以政府、个人与社会组织的多元参与,实现生态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技术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但技术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可以通过建立技术活动的社会规范机制,促使技术活动的合理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技术扩张的后果: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工业文明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这一强大的武器征服和改造自然取得空前胜利的时代,在工业文明下,科学特别是技术的功用被无限放大,科学技术被理解为驯服自然的最有效工具,于是,人们把自然当作可以任意摆布的机器、可以无穷索取资源的原料库和无限容纳工业废弃物的垃圾筒。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大大超出了自然的承受限度。当人类对自然进行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