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政党纷争下台湾青年社会政治心态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反映了台湾青年对处于裂变中的台湾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评价 ,其特征有明显的矛盾性。台湾青年矛盾的社会政治心态与政治转型期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相联系。台湾青年对台湾社会政治昌明的渴求和对台海和平的期盼 ,及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为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心理和思想基础。为此 ,我们必须加大对台政策宣传 ,努力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2.
王晓虹 《人民论坛》2014,(1):154-156
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情绪占主流、弱势心理蔓延、焦虑与浮躁心理凸显以及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特点.文章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切入,透过社会心态,窥视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提出优化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情绪占主流、弱势心理蔓延、焦虑与浮躁心理凸显以及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特点。文章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切入,透过社会心态,窥视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提出优化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社会从传统威权时代向现代民主自由时代转型的几十年中,台湾青年在认同问题上的政治文化人格发生了一些复杂的变化,他们对于岛内政治既满怀期望又深感失望,在国家问题上既有认同又存在迷惘,对于两岸关系既期待交流又求稳怕变。从当代台湾青年这种矛盾特征来看待两岸青年交流将会有助于更好地找到双方交往中的交集与共识,从而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刘凌斌 《青年探索》2016,(1):97-102
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以来,台湾青年的政治认同虽然存在一些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但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不少令人忧虑的现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与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通过全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不断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逐步破解两岸政治难题,以化解台湾青年的"中国认同"危机,重塑台湾青年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为指向的政治认同。现阶段两岸双方应把交流的重点放在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交往,鼓励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生活、就业与创业上,为他们参与两岸交流合作与大陆发展创造条件,从而逐步影响与引导台湾青年政治认同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6.
汪茵 《青年论坛》2010,(3):31-36
通过对浙江青年政治参与的相关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当代浙江青年在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政治参与状况及参与意识呈现四个主要特征:一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基本政治原则抱有积极的认同;二是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突出社会问题较为关注;三是各行业各阶层的浙江青年政治参与存在着不均衡性;四是青年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动之间呈现分化现象。基于对我省青年政治参与现状的原因分析,我们从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网络环境净化、法律程序保障和共青团的作用这五个方面探讨引导青年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博 《青年探索》2017,(1):96-102
自"太阳花运动"起,台湾青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台湾政治场域中。这场看似偶然的学生运动改变了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状态,促使台湾青年通过一系列的后续运动和参政行为影响着台湾的政治局面。青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风向标,青年更为敏感、更为激烈,也更有改变社会积习的力量,台湾青年一代作为平民阶层的先锋,以自己情感大于理性的"非传统政治行为"向社会精英统治发起挑战。基于上述现象,本文从后物质主义视角出发,采用"价值观的代际更替理论",分析台湾青年从"政治冷漠"突变为"政治狂热"的政治文化动因。在未来大陆与台湾的对话中,台湾青年一代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台湾青年的政治心理动向也应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英格尔哈特的后物质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  相似文献   

8.
通过阐述如何看待西方青年“远离政治”现象,明确指出这应该是政治远离了青年,而不是青年远离了政治。当今台湾青年对选举政治缺乏热情,但对普世价值追求的政治热情不减。正是以此为特征的青年政治参与,成为台湾政党转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无论执政还是在野,一个政党必须有完整的青年政策、永远的创新精神、完善的公民教育、“宪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当代台湾青年政治走向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青年探索》2003,(4):43-45
当代台湾青年的政治观尤其是对祖国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看法表现出的主流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形成这种局面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的,辩证看待台湾青年的政治走向将极大促进对台青年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在蓝绿对立下,台湾社会南北发展也有不同,民意也各有特点。长期以来,台湾南部县市的“政治认同”问题一直是两岸高度关注的议题。要看到台湾南部“政治认同”的倾向性和特殊性,也要看到其参与两岸交流的迫切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受各种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呈现出若干种认同并存的复杂分布。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民众"台湾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对大陆的认同感则在逐渐弱化。当前台湾民众政治认同的现状,是岛内局势、两岸关系和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台湾当局长期的"本土化"与"去中国化"宣传、海峡两岸政治体制的差异、两岸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台湾社会"统消独涨"的媒介生态以及美日因素对于台湾独立势力的勾连等,都是台湾民众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共识,我们应当在两岸关系中提倡"双边思维"而非"单边思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建构大陆在台湾社会内部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台湾青年政治观的嬗变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二十年来,台湾社会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变迁,经济上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商社会;政治上,随着“宪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本土化、多元化发展,政治格局由权威主义的一党专政演变为多党政治纷争,台湾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环境的发生了根本改变。在过去政治高压时期,台湾青年人基本扮演着“政治局外人”角色,对政治讳莫如深,生怕沾上“政治”问题而给自己生活带来纷扰。80年代,一位美国学者在《台湾青年的十年变化》的报告中曾指出:学生参与政治的有限性及对报刊上政治新闻的漠不关心表明,只有极少数青年是政治动物。进入90年代后,随着政治转型的加速、“政治解禁”和多党纷争局面的出现,客观上打破了禁锢的政治环境。然而,台湾青年并未形成独立、完全的政治人格,“政治边际人”的色彩仍然浓厚,政治人格特征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2022年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落幕,反映出台湾地区政治社会的深刻变化。在政治生态上,此次选举反映出绿营实力有限受损、蓝营衰退态势减缓和第三势力发展空间有限的政治格局,民进党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具政治实力的政党。在社会民意上,选举结果反映了台湾民众政治参与冷漠化,政党认同影响力下降,以及渴望和平与交流的社会心态,集中展现了对民进党执政不力的不满。在这样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民意下,“九合一”选后的岛内政治斗争将更加激烈,社会撕裂会再度加剧。对于台海局势而言,则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14.
两岸政治互信与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互信,就是双方在政治上的相互信任.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才是影响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因素.台湾社会绝大多数民众认同"台湾化的中华民国".在相互对立的政治体系之上重构新的政治认同对象,是巩固两岸政治互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代青年群体在社会心态层面呈现出一系列贯穿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悖论,其背后是青年世代思想观念的三重面向,即以个人自由为前提的共同体认同、以个人生活机遇为落脚点的共同体发展伦理、以个人价值实现为标准的共同体分配正义。上述思想观念根植于青年世代“以己观世”的认知结构,即以自我为起点的平等主义原则。青年群体总是从个人的预期、价值、经验、感知(“己”)出发,观照那些先验的、外在的、强制的权力结构和社会规范(“世”),对于“己”与“世”平等与否的经验和感知决定了差异化的社会心态呈现。当青年世代体验到“己”与“世”平等时,以自我为起点的观念、逻辑和话语可能创造出一种自发的、原生的、共享的情感认同,补充和丰富主流观念、逻辑和话语的叙事并强化其合法性;反之,主流观念、逻辑和话语被视作一种异己的结构性权力,两种思想资源之间的潜在张力具象化为对占据社会结构(例如权力、财富、知识)优势位置群体的负面评价,甚至是对整体性的社会事实与运行规则的消极取向。因此在“以己观世”的认知结构下,青年社会心态可能呈现的演进趋势及治理挑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政党的未来,是社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国民党在两次大选失利后,为了重新赢得台湾青年的支持,开展了政党年轻化改造:增加青年机会,启用青年人才;组建青年团扩大支持面,运用青年军辅选;出台青年政策,获得青年认同等。不过,在"政治营销"下,台湾青年地位四年一循环,故我们对政党年轻化的作用应辩证地来认识。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方式,政治认同事关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民主政治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当前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迁、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国内外形势出现的新变化,给当前中国政治安全形势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在强化对政治领导主体的认同基础上,深化政治认同内涵、创新政治认同方法,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是青年发展的重要方面。对青年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进行教育引导,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伴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尤其是通过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外对比,中国青年对政治表现出高度关注,青年政治认同有了很大的提升,青年政治参与呈现新的特征。青年工作者要因势利导,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度,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4,(6):19-19
本刊记者综合台北报道 针对陈水扁的“五二○就职演说”内容,国民党发言人蔡正元20日下午召开记者会代表国民党提出“十点响应”。 据台湾媒体报道,蔡正元对陈水扁“就职演说”提出的“十点响应”包括: 第一,陈水扁提到台湾有认同与族群严肃课题,这一点国民党不能认同。国民党认为,只有政治人物为了选举的利益,去利用、操纵认同及族群的问题,才是台湾最大的祸害。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5,(22)
<正>当代台湾青年成长的30多年,岛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岸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都深刻地影响到台湾年轻世代的政治心理。相较于年长群体,尤其是外省第一代而言,台湾年轻人在大陆缺乏亲缘联系和生活经历,对于大陆有陌生感和疏离感,对中国的认同"先天不足"。岛内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中充斥分离主义元素,则是造成台湾青年中国认同薄弱的主因。在政治方面,"台独"势力30年来不遗余力地从事分裂活动,使"台湾主体意识"的影响不断扩大。"台湾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