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5)
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蕴含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关键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这一唯物史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和受益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杨玉秀 《学理论》2009,(28):74-75
宜居城市是人本城市。创建宜居城市,必须坚持人本理念,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成果人民群众共享。人民群众既是城市发展的实践主体,又是城市发展的价值目标,创建宜居城市,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不断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基本原理,始终坚持把人民主体思想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尊重并发挥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主人"主体、历史主体、价值主体、评判主体的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过程和结果受人民监督和检验,将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使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过程受人民监督,发展结果由人民检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是"人民至上"与"人民民主"两个基本要素的统一。其通过给予人民群众在政治参与中的更多话语权,促成基层社会的政治认同,这是毛泽东对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所做的重要尝试。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与实践,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权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即制度实践是历史活动,必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不能将制度实践与人民主体性割裂;人民群众不仅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实践主体,还应该是共享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成果的主体。如何将传统政治优势与现代治理方式充分融合,弥合理论构想与现实实践的反差,建立起科学的人民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监督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发展获得感,是当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所亟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曹新 《理论视野》2008,(4):38-40
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关注民生,情系百姓,着眼于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必须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蕴 《理论导刊》2023,(7):114-118
马克思从为全人类谋福利的高度思考正义问题,基于对自由主义正义传统的批判,实现了向以共产主义为价值航标的“人的发展”的正义转向;秉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及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劳动创造中理解“社会发展主体”的正义性。其思想围绕“人”这一“衡量万度之尺度”展开对“实质正义”的追求,蕴含着对人的主体性、实践性和价值目标的思考,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人民立场”正义思想为指引,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以“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并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4,(9):12-14
<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系列要求的提出,更加突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了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高度自觉和对群众路线的牢固把握。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牢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善用群众路线这一法宝,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治理之中,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在于人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扶贫工作的出发点。扶贫开发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扶贫工作的庄严使命,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依靠人民是扶贫工作的动力源。扶贫开发不仅要政府与人民协同发力、合力脱贫,更要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三是人民共享是扶贫工作的落脚点。表现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人民获得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增强人民安全感;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增强人民幸福感。习近平扶贫思想的人民性遵循以为了人民为出发点、以依靠人民为动力源、以人民共享为落脚点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9.
姚爱琴  陈维荣 《学理论》2012,(30):45-46
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整体性及其发展的必然性出发,在探究人民群众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实践中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科学论断,强调人民在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人民历史观"重在"中国化"这一原理。"群众路线"、"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人民历史观"渐进性中国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
鲜明的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底蕴,彰显了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因人民需要而生,党群同构的现代化方式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进行部署谋划,在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以宏大的人类视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理念上坚持“人民”概念政治性与集合性的互洽,在实践中摒弃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发展逻辑,增强自身人类关怀的时空张力。中国式现代化以构建自由人联合体为理想追求,不断探索发展人的社会解放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在推动人的各种关系的优化发展中塑造类本位思维,指明人类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与主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 更新发展观念,从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思维转变为以人为本谋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出“为发展而发展”的误区,发展始终应当是以解决民生为根本,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2.
曹新 《求知》2007,(3):4-5
关注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的升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长期坚持,坚决落实。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0)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一个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史观的新探索,蕴含着目的上为了人民、动力上依靠人民、价值上由人民共享成果等丰富的群众史观思想,是群众史观在新的时间和空间里的延续和升华,赋予了群众史观崭新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有效强化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来稿摘登     
牢固树立四大执政理念南京市建设工委党校陈国洪:一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必须坚持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党的一切政策的制定都从实际出发,看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坚持党的一切活动都要兼顾社会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确认群众利益无小事,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人是生产力中决定性因素,而人又是有思维、有精神的行为主体,能否调动起人的精神因素和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极为重要。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进程来看,人民群众作为生产力承担的主体虽然是一个客观存在,但这一主体的合力却不能自发地实现,而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和引导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发挥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方向的作用,通过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组织和引导,使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力的行为形成巨大的合力和保持明确的前进方向。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也能创造生产  相似文献   

16.
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坚持文化自信,要从人民的主体立场出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体的思想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出发点。文化自信要为了人民、要依靠人民,现实的人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自信了,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人民群众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力量。  相似文献   

17.
共享发展理念是在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现实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所做出的强有力的现实回应和价值引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关照"人"的现实景况,闪耀着价值关怀的光辉。共享发展理念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将人民群众视为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源动力,通过权利平等、机会公平和分配正义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通过协调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回应社会"失和"的发展现状,通过保持共享发展成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来协调生产关系和利益关系,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提供精神支撑。因此,有必要从人本、公平、和谐、适度和自由五个价值维度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深度解读,以便有效推动其具体落实,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自由地共享发展成果,更加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创造并享受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主体。习近平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观继承了马恩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理念上。习近平从中国梦、群众路线、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观,赋予人民主体发展观新的内涵,拓展了发展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以创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的主体变革;坚持自然史与人类实践史相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中国式现代化以生产方式正义作为内在价值根据,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全面生产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要等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20.
李士坤 《理论视野》2008,(2):18-21,25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优先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四个方面,论述科学发展观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以纪念这部著作问世16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