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徐灿可与李清照相媲美,也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以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拙政园诗馀》,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她在其词作中抒发的家国之思———怀乡之愁、亡国之音,均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徐灿可与李清照相媲美,也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她以悲壮的豪情、深隐幽微的意境以及俊爽的风格从事创作,故其词作———《拙政园诗馀》,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突破传统闺秀词作纤细委婉的词风,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她在其词作中抒发的家国之思———怀乡之愁、亡国之音,均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两宋词坛的大家,是婉约派的代表。但她又“倜傥有丈夫气”,也有豪放的作品。她的词主要内容是踵继前人抒写爱情与离情别恨。尽管南渡后,其词作内容有所扩展,表现出深沉的伤感,但从整体上说,并没有超过传统的范围。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一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是歌咏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之宗,而且还具有其他词派的某些特点,这就使她的词具有婉约、洁新、刚健、隽永的艺术特色。这些艺术特色主要是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李清照词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真正诗的语言,在精炼、准确和富有表现力方面,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娴熟程度。《醉花阴》、《声声慢》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多半是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含蓄、委婉,语言明白如话,较少粉饰,又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长河里,有许多杰出的作家,但在这庞大的作家队伍小,女作家却是寥若晨星,而象李清照这样不同凡响的女词人更是少有。诗、词、散文,她都有较高的成就,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具有婉约、清新、刚健、隽永的特点,使她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她的著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相似文献   

6.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浅谈李清照及其爱情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在内容上具有思想认识价值,她南渡前的作品具有封建的叛逆性,而其南渡后的词作则凄婉沉郁,倾注了忧国忧民之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富于强烈的形象性,感情上真挚细腻。因而在词坛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在宋代词坛上,她于苏豪、柳俗与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自成风格,把婉约词发展到新的高峰。词是作家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写照。分析李清照词中的主人公形象,探讨作者生活和性格的发展变化,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研究形象思维在诗词创作中的运用,提高文学创作和鉴赏水平。也有利于客观估价李清照的词在整个宋词中的地位,正确认识宋词不同风格流派及它们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邦彦词怍大体可以分为咏物词、恋情词、羁旅行役词和怀人词四类,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颇受历代学者追捧。本文从词作中的标志性字词、意象、主体参与性、时间和空间地点转换的角度四个方面,对清真词的回忆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借以阐明周邦彦词作的艺术特色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尽管许多词论把李清照之词尊为婉约之宗,但从词的特性、发展历史以及本色词与变体词的对照来看,柳永之词比李清照之词更能代表词的本色。"诗化词"、"豪放词"并不就是变体词,"婉约词"也并不就是本色词。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的诗、文、词都很有成就,对金石也颇有研究.她早年写的词论是宋代词坛上有自己见解、有组织条理的第一篇词论,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女性所作的第一篇专文;她的词集《漱玉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因生活感受而引起的情思,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见解,她的词于苏豪(豪放词)柳俗(民间词)周律(格律词)之外别树一帜,被称为“婉约派的正宗”.  相似文献   

11.
王碧山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词人,他凭借自己的64首词在词史上占有一席不容抹煞的地位,清代词人及词评家对他极其推崇,现代人对他却颇有微词,当代人很少注意他.本文从咏物以托意、词中的意象、词的章法结构、典故的运用等方面考察其沉郁深婉的词风特征及形成,以期揭示出其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自吴文英词问世以来,人们就对其风格特征争论不休。从其词作的艺术表现来看,吴文英词具有秾挚绵丽和超逸沉郁双重风格。秾挚绵丽风格是对温庭筠、周邦彦的继承与发展,而超逸沉郁的风格则是南宋大环境影响的结果。此外,吴文英词还兼具有流丽疏快的异彩。  相似文献   

13.
历来词林高手多以“愁”字入词:“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间愁”(李清照《一翦梅》);“争知我,传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这些词句或抒发离愁别很,或渲泻人生失意的愤懑,意蕴缠绵,凄楚感人,写尽了天下人的种种愁思。其用语之缜密,遣词之精工,今后人倾倒,而在绵长的词家画廊中,以写“愁”字最为后人瞩目的,当首推宋代词人李清  相似文献   

14.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不仅以诗文著名,而且词也写得洒脱,别具一格,并以豪放派词风的鼻祖被尊,浏览苏轼现存的347首词,竟然发现东坡居士词作与梦颇多有缘,或记梦、或忆梦、或借梦,或诉梦,词作中梦,梦境比比皆是。纵观《东坡乐府》中与梦结缘的词,一类是以...  相似文献   

15.
沙灵娜近著《宋词三百首全译》、《宋词入门》洵为金针度人之作。《全译》前言深入分析了朱编的意图、得失及影响,公允地批评了近世文学史家对朱编的误解和偏见。是书对85位词人、300首词作作了深入、全面、准确的评析,能知人论词,多富有新意。注释显示了作者的训诂功力,并纠正了唐圭璋笺注中不少讹误。译文不仅明畅准确,注意韵律节奏,更善于把握意境,发掘词心,做到了形神兼备。《入门》于综合提炼旧说、介绍基本知识的同时,融入了作者多年研究心得,吸取了宋词研究多方面最新成果,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绝不是简单的普及读物。其论宋代词史征引博赡、详略得当,对不少为学者忽视的中小词人也能深入开掘,多有创获。论宋词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见解亦较为辩证全面。名作欣赏一章,剖析深入膜理,洵非易事。  相似文献   

16.
词作为一种异于诗、文的文体观念,形成于晚唐,《花间集》代表了词体的成熟,确立了词以婉约含蓄为特征的文体风格,后柳永的慢词、苏轼等人的豪放词是词体风格在不同方面的衍生和变异,是文体自身发展变化的结果,丰富了词的文体风格。然从词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来看,婉约含蓄仍是词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17.
词人对具体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词的境界之异同,与其生平遭际、生活环境和内心情感不无关系。同为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朱淑真境遇的相似,相同主题的表达,使得二人在意象择取运用和意境的营造上都呈现出很多共同特点。同时,由于生活环境、人生遭际、思想情怀等方面的差异,相同的意象在二人词作中又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陈亮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历史人物,但今人对于陈亮的哲学、政治、经济思想的研究较多,而对于他的《龙川词》研究较少。其实,在软媚之风弥漫的南宋文坛,《龙川词》的创作在内容、用典以及风格等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一曲《江城子》是悼亡词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而清代纳兰性德则是文学史上写作悼亡词最多的作家。二者写的都是悼亡词,但风格却各有不同。本文旨在从二者的人生际遇上分析他们创作特色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是清初《书》经辨伪的扛鼎之作,而毛奇龄的《古文尚书冤词》则是持论相左的兴讼问状;《疏证》与《冤词》的对垒,其实也是当时《书》经辨伪与辨真两大阵营最高水平的交锋,其结果不仅从学术上有利于经学研究的深入,同时还从思想根柢上动摇了理学的学问基础,为朴学思潮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