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故事从一张老照片说起。这张老照片从左至右为赖石昂(在新四军时叫石昂)、陈惠、陈宜。他们都是泰国归侨、潮汕同乡,当年又都在新四军军部工作。这张照片是他们于皖南事变前夕,在新四军军部(云岭)的后山上照的,3位战友以略带自信的神态亲密地拥在一起,生动地映入我们的眼帘。但在不久之后的皖南事变中,他们天各一方,  相似文献   

2.
正这张照片摄于1944年。在作战间隙,部队驻在滨海区大店偏僻农村。照片中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穿着衬衣、手中夹着香烟、脸避着镜头,神态自若,高高的鼻梁上架着副眼镜,这就是奥地利籍犹太医生、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罗生特(二排右一)。我父亲王雨田(前排右一),当时的名字是黄农。父亲早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后,他在开封参与领导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战争年代曾任新四军  相似文献   

3.
辽宁籍的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宫乃泉与新四军卫生部部长崔义田,不但是同乡,又都是辽宁医学院毕业生,抗日战争初期参加新四军,在新四军卫生系统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室内有他们当年的工作照片及几件医疗器械。《盯眙县卫生志》较详细地记述了这两位老白衣战士的动人事迹。宫乃泉,1910年生,辽宁省营口市人。他毕业于辽宁医学院,1937年11月参加了新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省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陈列着数百件文物和数千张照片。在陈列馆第三展厅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沿着伟人足迹前行”寻访团的成员正在仔细聆听讲解员热情的讲解,忽然,听见寻访团副团长乔泰阳兴奋地喊声:“这是我父亲。”大家循声望去,只见乔泰阳激动地用手指的那张照片.醒目地挂在展览墙的正中。这是一张陈毅和五个人的合影照片,可是令人费解的是谁也不知道照片里的五个人中哪一位是乔泰阳的父亲乔信明将军,  相似文献   

5.
李维政 《世纪桥》2009,(16):39-41
我珍藏着一张发了黄的二寸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宽宽的额头,四方脸庞,眼镜后面一双有神的眼睛正慈祥地瞅着你。 这照片上的人,就是我父亲的亲密战友——冯仲云伯父,照片是1966年9月他当面送给我的。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张珍贵的照片,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那是1939年冬天,新四军秘书长李一氓在军部驻地罗里村一座小桥上,给我们拍摄的。这座小桥是叶挺军长为方便群众过河,发动大家修造的,当时群众称它为“叶挺桥”。照片上有5个人,惟一的男同志是秘书兼机要科  相似文献   

7.
我有一张珍贵的照片,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那是1939年冬天,新四军秘书长李一氓在军部驻地罗里村一座小桥上,给我们拍摄的.  相似文献   

8.
两张历史照片之回忆 我至今珍藏着54年前粟裕副司令和陈毅司令员为我们几个女兵柏的两张照片。它留伫了我们当年战火中的青春。睹照回忆,成影经过历历在目。 一张是粟裕拍的《草屋留影》。1939年初冬,新四军第二期速记班学习结束了,我和楚青,罗伊同志被分配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任速记员兼机要员。当时陈毅任司令,粟裕任副司令。司令部设在江苏省溧阳县水西村光裕祠堂。由于人多、房子少,不够住。粟司令就亲  相似文献   

9.
正对参与援鄂战疫的贵州医务人员来说,一年前援鄂那段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光注定终身难忘。至今,他们的手机里,还珍藏着一张张当时拍下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抗疫记忆……"这张照片是我援鄂出征前,和妻子章婷在机场的‘吻别’。"照片上的两位主角就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士黄秀峰夫妇。  相似文献   

10.
丁昌明 《党史纵览》2014,(12):35-39
正六姑父祖母逝世后给我留下了一小包遗物,里面是她老人家在20世纪60年代持有的选民证,还有我的两个姑姑丁亚华、丁亚苏的《革命军人证明书》和几张老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一位骑在马上的军人,高大、英武,目光炯炯,眺望远方。这张照片的主人公,就是我的姑父张铚秀将军。由于姑母亚华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六,因此,我就称他们为六姑父、六姑母。孩提时代,我对六姑父的印象是伴随着"共产党""解放军""志愿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张我父亲唐铎早年在法国蒙达尼与人合影的照片,静静地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尽管它是从老照片复制来的,但很清晰,照片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五十多年来,尽管我飘洋过海,并在异国他乡辗转多地,但这张照片始终被我精心收藏着,成为我家最珍贵的纪念物之一。记录我党早期革命实践活动的照片被保存至今的并不太多,其中这张1920年7月摄于法国蒙达尼的照片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展览厅内,有一张题为“1924年7月在巴黎的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成员欢送周恩来归国时合影”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共有13人,其中前排三位落坐者,从左到右依次为王景歧、周恩来和赵栋;后排站立者右起第一人是李富春,第二位是林蔚,其余不详。这张照片摄于法国巴黎,周恩来在拍过这张照片后,就启程回国,投身于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而照片上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也是这张照片的持有者王景歧,却不幸在拍摄此照的第二年去世了。那么这张珍贵的照片是怎样保存流传下来的,至今鲜为人知。王景歧(又名王晓,…  相似文献   

13.
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展览厅第一部分《青少年时期》的最后展出有一张题为“1924年7月在巴黎的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成员欢送周恩来归国时合影”的照片。照片上共有13人,其中前排三位坐着的从左到右依次是王景岐、周恩来和赵栋;后排右起第一人是李富春、第二位是林蔚,其余的现在尚未搞清。这张照片拍摄地点是在法国巴黎,而且周恩来拍过这张照片后就已回国投身滚滚的大革命洪流,而照片上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也是这张珍贵照片的持有者王景岐早在拍这张照片一年后就去世了,所以这张照片能得以流传到今天就更为不易了。 还是从照片上的主要角色说起。 王景岐(又名玉晓,亦作京岐)是浙江嵊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被孙中山委为中国国民党旅欧驻法总支部执行部长。国共合作后,同时旅欧的周恩来是这个支部的宣传部长。1924年,经周恩来的入(共产)党介绍人张申府向孙中山推荐,周恩来奉调回国,临行前,与旅欧驻法国民党支部成员拍下这张合影。周恩来回国后,王景岐因积极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家中存放着三张普通的合影照片,上面的记录时间分别是1994年5月、1996年8月、2006年8月,它记录了我曾经在工会岗位上那难忘的岁月.这三张照片,有两张是参加兵团四师工会干部培训班的情景,一张是参加四师工会举办的工会宣传、文体经验交流会的.也只有这照片,才让我想起自己曾是一名工会干部.  相似文献   

15.
贺龙、罗荣桓、左权,从三湘大地走出的一代革命将帅,共和国的奠基者。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我们寻访了这几位湘籍革命将帅的后代,从他们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这三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路上的小背篓在贺龙女儿贺捷生家里,保存着一张泛黄的合影。她指着照片对我们说:“这张照片就是长征到达陕北后拍的。小孩是我,还有我妈、小背篓。我就是妈妈用这个小背篓背着长征的。”1935年,位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反“围剿”连连得胜,捷报频传。有一天,王震将军给正在前方指挥作战的贺龙发了封电报:…  相似文献   

16.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10月。是人民军队威武之师、仁义之师的又一历史见证。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心情既惊喜又感慨,因为它是我寻觅多年的一张珍贵照片。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照片中的八路军医生就是我的父亲——林金亮。  相似文献   

17.
在江苏省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陈列着数百件文物和数千张照片.在陈列馆第三展厅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沿着伟人足迹前行"寻访团的成员正在仔细聆听讲解员热情的讲解,忽然,听见寻访团副团长乔泰阳兴奋地喊声:"这是我父亲."大家循声望去,只见乔泰阳激动地用手指的那张照片.  相似文献   

18.
在克山农场,有一条远近闻名的路,农场人给它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爱妻路".这条路的背后,则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2015年的一天,我无意间看到同事拍摄的一张照片——一个汉子正推着三轮车艰难地爬坡,车上坐着一个满头花发的女人.看得出汉子很费力,但仍满脸笑容、神情坚定.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张有"故事"的照片. 同事告诉我,照片上的汉子叫郑春达,是克山农场的一名养路工,也是一名有着39年党龄的老党员.  相似文献   

19.
连贯 《广东党史》2006,(2):36-37
我想把解放前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我们在香港办报和一些文教事业的情况,简要的给大家谈谈。 1938年1月,廖承志、潘汉年同志被派到香港,作为八路军、新四军的代表。这是香港政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5,(1)
<正>近日,笔者来到韶山市采写收集党史资料,见到韶山村村民毛泽友家的厅堂里,悬挂着一幅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与乡亲们合影的照片。提起这幅照片,毛泽友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他说:"这张照片,就是毛主席与亲戚、邻居聊天时照的,我父亲毛贻笙站在后排左数第二个位置。"这幅照片,曾被一位外国记者从摄影师侯波那里拿到带至国外,几十年后才被辗转送回到韶山。1959年6月26日早上7点左右,毛贻笙在毛泽东父母坟山下割牛草,一位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