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佚名 《政府法制》2009,(12):43-43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亦译为《量罪记》),改编自一部意大利悲剧《普洛莫斯和卡桑德拉》。故事是说维也纳的一个少年绅士克劳狄奥,因为与女友未婚先孕,被本城摄政安哲鲁判处死刑,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戏剧冲突。这个故事有一定的真实性,因为在当时的欧洲,一切婚姻外的性行为,都是重罪。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亦译为<量罪记>),改编自一部意大利悲剧<普洛荚斯和卡桑德拉>.故事是说维也纳的一个少年绅士克劳狄奥,因为与女友未婚先孕,被本城摄政安哲鲁判处死刑,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戏剧冲突.这个故事有一定的真实性,因为在当时的欧洲,一切婚姻外的性行为,都是重罪.  相似文献   

3.
《中国监察》2009,(20):35-35
9月2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举行纪念《中国纪检监察报》创办15周年座谈会,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精神,按照贺国强同志、何勇同志对办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始终坚持特色立报、科学办报、质量强报、人才兴报;始终坚持党报性质,  相似文献   

4.
《清议报》是晚清报刊中影响力较大的一种,更由于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栏以实践其"诗界革命"主张,而在报刊诗词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清议报》发表诗词作品的作者中,康有为、蒋智由尤其值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两人发表的诗作数量最多,更因为其作品最能体现其时"诗界革命"的理论主张。两人在晚清十年间的诗学思想演变轨迹也能够凸显时代变局中士人阶层的心路历程。康有为的诗作则是其流亡海外之后积极为保皇事业而奔走的游历、交往与心迹的真实显露;蒋智由的诗作最能体现"诗界革命"的主张,而他在晚清十年中的思想与诗学转变也为理解晚清士人阶层提供了一份可贵的样本。可以说,《清议报》诗词真正拉开了晚清报刊诗词发展与演化的大幕。  相似文献   

5.
为了蹭包价值30元的烟,一青年竟然以谎报盗情的形式给对方施加压力,以达到迫使对方免去烟钱的目的。新年的第一天,这位报假警者被歙县警方处以行政拘留。  相似文献   

6.
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刚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庆祝《民声报》创刊15周年、《法治与社会》杂志创刊10周年。首先,我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民声报》和《法治与社会》杂志的成长发展、支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历届常委会领导同志、各市县人大和新闻界的同志及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杨海亮在2005年4月1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撰文介绍,一位小学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来做。  相似文献   

8.
葡萄图 《政府法制》2013,(20):20-20
据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5月13日报道,一名女乘客在美国航空公司一架从洛杉矶飞往纽约的飞机上高歌《我将永远爱你》,由于唱得实在太难听,飞机不得不在堪萨斯紧急降落,将这名女子赶下飞机。  相似文献   

9.
周兆军在2008年3月19日的《中国改革报》上著文《争论凸显民主》说,今年的两会有一个亮点,是代表和委员们引发的一系列“舌战”。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8,(2):57-57
陕西总队一支队组建于1949年12月,主要担负警卫、守卫和临时性押运任务。近年来,支队党委按照总部党委总体工作思路,在总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狠抓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部队全面建设稳步安全发展。2006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和总政治部表彰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单位”;总部“学党章、知党章、用党章”知识竞赛分别获冠军奖和组织奖;2007年被武警总部表彰为保密和文化装备管理先进单位,建设“三家合一”警官培训中心的做法被《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头版头条报道。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12,(15):62-63
背景 据国民党的机密档案所载,1949年秋天的基隆中学《光明报》案——基隆中学校长钟浩东因在台湾秘密刊行共产党地下刊物《光明报》被国民党杀害,  相似文献   

12.
马德在2004年8月14日的《精神文明报》上撰文介绍,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  相似文献   

13.
张薇 《中国审判》2014,(5):70-70
《王者逆袭》是好莱坞著名演员拉尔夫·费因斯的导演处女作,曾入选当年柏林电影节和台北电影节。它改编自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科里奥兰纳斯》,并将原作中罗马将军“科里奥兰纳斯”的人生悲剧搬到了现代,通过战功显赫却性格孤傲的将军,与国内政治的中坚力量——市民阶层的冲突,来表现英雄与人民的悲剧。他以电影的表现手法凸显了人世间的种种惨烈、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在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巅峰。可惜,生活中莎士比亚自己后来也沦为金钱的“奴隶”。他像夏洛克一样放起了“高利贷”,后来,他经常将那些还不起债的借钱人送上法庭。  相似文献   

15.
孙某于1992年9月在报纸《桃花垠》上发表了一篇纪实文章《神医妙术———韩某某传奇》,1993年7月在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群星璀璨》上发表了《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1993年8月在《沧州经济报》上又发表了同一文章。人民中国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一报纸被新加坡判处有罪1994年10月7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学者林格尔在《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两报业公司所属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地区版上发表文章,影射新加坡是“极权主义政权”,并且是“依赖屈从的司法机构使反对党政客名誉扫...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是我心中的一座丰碑。 上中学时,语文课本中有一课是莎翁的剧作《威尼斯商人》(节选)。课堂上,在朗读课文分配角色时.我有幸被老师选中扮演其中果敢正义、才思敏捷又美丽善良的鲍西娅。我的朗读被老师、同学们称赞为“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8.
8月28日,一则“关于《中华新闻报》社清算公告”出现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此前一天,这则公告张贴在中华新闻报社的一面玻璃墙上。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60年代,玛德琳·莫里·奥海尔在美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被称作当今世界上最知名的无神论者。1964年,美国《生活》杂志称她为“美国最令人讨厌的女人”。2017年,奈飞根据她的故事拍摄的传记电影《美国最可恨的女人》上映。美剧《法律与秩序:犯罪意图》一集取材于奥海尔谋杀案。至今,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每个月仍然收到几十封与奥海尔有关的信件。  相似文献   

20.
赵澎 《天津检察》2009,(2):68-68,67
甲与李某有仇,便伙同乙(女)、丙(女)、丁、戊设计报复李某,并想趁机搞点钱花。乙、丙按照计划将李某约到某饭店吃饭,准备将其灌醉后盗窃其随身财物,甲、丁和戊在店外接应。然而李某非但没有喝醉。却把乙灌醉了。乙喝醉后不小心摔倒,造成鼻骨骨折(构成轻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